雖然現在已經春暖花開,但一提到細節描寫,估計有不少同學還是會“瑟瑟發抖”,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來解決這一難題。
瞧,一個同學寄來“求救信”——
蚯蚓老師:
您好!我班里有一個“小達·芬奇”,畫畫特別好。我想把他寫進作文里,可是在描述他的畫怎么好時,我就詞窮了,只會干巴巴來一句:“小達·芬奇”畫畫特別厲害,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大家都很佩服他。
蚯蚓老師,請您幫幫我!
慘被細節描寫折磨的小青
其實,細節描寫沒有那么恐怖,今天蚯蚓老師帶來“分解大法”,相信大家的煩惱會一掃而光。
一、各部位分解大法
小青關于“小達·芬奇”的描述,問題在于描寫太籠統,沒有畫面感。我們嘗試用“身體部位分解大法”試試。
首先,我們選擇一個具體的事例,比如“小達·芬奇”畫的小金魚。
其次,把小金魚身體部位逐一分解開。
眼睛 嘴巴 魚鰭 尾巴
然后,我們對身體每個部位進行詳細的描繪。
“小達·芬奇”畫畫特別厲害,每一張畫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瞧他畫的小金魚,眼睛圓溜溜的,還閃著一絲調皮的光。嘴巴微微張開,吐出一串珍珠般的小泡泡。魚鰭微微扭著,像小船槳一樣劃動著。最令人驚艷的是小金魚漂亮的大尾巴,火紅火紅的,猛一看,像一朵晚霞在輕盈地飄動。看著這幅畫,你會有種錯覺,感覺下一刻這條小金魚會從畫中游出來跟我們一起玩。
瞧,用了各部位分解大法,第二個例子細節一下子展開了,而且顯然更有畫面感,仿佛那幅畫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一樣。
如果“小達·芬奇”畫的人物很厲害,描寫時也是同樣的思路,先把各部位進行分解,再逐個細細刻畫,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啦。
不過要注意:
1.分解時要注意順序,可以按照從上到下,或從頭到尾、從中間到兩邊等順序來描述,否則內容會顯得雜亂。
2.分解時要挑選重要的、有特點的部位,不需要將所有的細節都面面俱到地寫出來。
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描述畫作,也可以用來描寫手工作品、建筑、植物、動物、人物等。
必要時,大家還可以在細節中繼續摳細節,進行兩次分解。
如看到一座獨特的小亭子,柱子上雕刻有龍的圖案,你可以這樣進行各部位分解:
這亭子是金色琉璃瓦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得熠熠生輝。亭子四角翹伸,如巨鳥展翅。四根朱紅的柱子,上面雕有飛龍。那飛龍栩栩如生,只見它眼睛圓瞪,看起來威風凜凜。矯健的身體、雄勁的龍爪則半遮半掩在云霧波濤中。
“各部位分解大法”使用范圍很廣哦,畫作、手工作品、建筑、植物、動物及人物等,都可以用它來把細節描繪得更生動、更具體。
二、動作分解大法除了各部位分解大法,還有動作分解大法,更適合來詳細描繪動態的畫面。先來看一個例子:
例1干巴巴版
我家貓可笨了,站在沙發上往窗臺跳,結果摔地上去了。
例2動作分解版
我家貓可笨了,站在沙發上往窗臺跳,瞧它架勢十足,四只腳穩穩踩在沙發上。它抬頭看了看窗臺,似乎在心里默默計算距離。突然,它重心下壓,隨即后腿猛地發力,使勁一蹬,身體如彈簧般“嗖”地彈起來。前爪也迅速抬起,做好“登陸”準備。我以為它會輕輕松松地躍上窗臺,畢竟那窗臺也不是很高。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剛躍起半個窗臺高,它的身體就像燃料燒盡的火箭,“砰”一聲,開始急速下墜。“墜毀”的過程中,它還不忘撲騰撲騰四個爪,想穩住身體,但最終它還是摔了個“貓啃泥”。
大家在讀例2的時候,是不是有種看視頻的感覺?這就是動作分解大法的功勞,它把貓跳窗臺失敗的過程進行了一步步的詳細分解。
這一系列分解,將貓的每一步動作都展現得一清二楚,讓讀者在讀的時候,迅速地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動態的、有趣的影像。這怎能讓人不印象深刻呢?
我們再來做一個小練習。
怎么來形象地描述一個同學打籃球特別棒呢?
我們先選一個最帥酷的動作,如投球。
然后,思考下投球能細分解成哪些動作?
接下來,我們對每個動作進行詳細描述,并組合起來。記得要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哦。
他沖破層層防線,閃電般沖到籃下,沒有一絲的猶豫,立馬縱身躍起,抬起手臂,眼睛瞄準籃筐,隨即一個壓腕,籃球在空中劃了一道漂亮的弧線后,“唰”,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好一個空心球!瞬間,鼓掌聲、贊嘆聲如潮水般洶涌而來。
看,一段非常精彩的投球描寫就誕生啦!
同學們,趕緊把“分解大法”這個救星請到你的腦袋里,讓它助你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