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金玉



編者按:2019年11月26日至28日,江蘇省小學武術教學研討展示活動在無錫江陰市澄江中心小學舉行。為期3天的活動通過名師講堂、武術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比賽、教師集體項目與個人技能展示、課堂教學展示、片段教學展示、教學研討,對教師的武術技能、課堂設計能力和教學能力進行了全面考察。活動不僅一展武術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也展示了小學武術教學的創新發展。同時,武術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困境、發展等問題,也引起了更多教師的思考。本刊本期集中刊發參與本次活動的專家、教師來稿,為推動學校武術教育教學、促進小學生親近中華傳統文化搭建探索平臺。
筆者在從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以下簡稱“體育課”)武術課堂教學實踐體驗中,深刻體悟到小學武術教學既是小學體育課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談到武術教學必然會緊密聯系到教師、學生、教材、教法四要素,由于篇幅因素,筆者將重點闡述對構建小學一至六年級武術教材內容框架體系的思考,及部分研究成果在筆者學校實施的效果,希望推動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的創新、發展,共同將先進的、有效的、科學的武術教學經驗、成果融入到小學武術教學中。
一、構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價值
(一)頂層設計武術教材內容,明確可操作教學目標。對小學生進行系統武術教材內容傳承和學練,有深遠意義與價值。(表1)
(二)構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意義與價值,充分體現了武術課程學科性質特點,實現社會對武術需要與學生喜愛武術需要的統一;體現了武術文化知識、武術運動技能傳遞與武術情意培養,體現了武術健身與武術興趣統一,更體現了武術技能學練的地域性與民族性、不同學校與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三)構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意義與價值,能不斷呈現以武術教材內容為載體的身體教育上升為生命教育;以武術運動中身體練習為主線,以武術運動為特點的學練經歷;重視武術課程對小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構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分析
(一)現有版本教師用書可借鑒的優點
1.突出小學武術教學目標或武術學習目標引領內容主線,以武術教學內容為載體,提出不同武術教學要求教法建議。注重學生學習武術指導與引導,關注尚武崇德,培育中華民族精神。2.武術教材呈現方式圖文并茂、以圖示為主,學生喜看愛看,教師易學好教。3.突出武術理論引導、重視體現武術價值,開設了知識窗、小常識等欄目,使學生系統地增加武術知識,明確練習武術的目的意義。4.注意吸取全國武術訓練教材中部分武術知識、技能內容。小學武術教材內容注重武術基本動作基礎性,并將基礎動作編成小組合套路教學。5.武術教材內容系統編入教師用書中,教材內容統一,學生易學易練。6.教師用書中融入武術考試評價內容,有利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評價。
(二)構建武術教材內容易出現的問題
1.小學武術教材內容分類模糊層次不清,造成教材內容斷層。武術教材內容枯燥單調,不利于調動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2.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簡單,運動技能套路沒難度、沒坡度、沒深度。使博大精神、內涵豐富、內容多樣的武術運動變得單調枯燥無吸引力。3.武術教材內容不僅課時數偏少,而且教材內容缺少難易層次,學生不能自由選擇武術學練內容。由于不能區別對待每名學生,學生學習武術個性特長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降低了學生學習武術的情趣。4.缺少學生喜愛又易學,且健身價值高的武術項目內容,過多照搬陳舊套路,有的武術教材內容中套路編排不合理,在缺少武術基礎鋪墊的情況下動作技術要求突然過高、難度過大,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練,雖有評價細則,但沒具體必考和拓展學習內容規定。沒能體現小學生武術教學特色。5.教師用書中缺少具體武術課時安排,沒有某一武術教學內容單元教學示例。6.武術教學方法簡單、手段變化少,看圖學動作缺少細化說明介紹,教師與學生難以自學與復習。武術教材內容中,缺少系統實用、簡練可操作的武術教學方法與系統基礎的武術基本功穿插教學內容。
三、構建小學武術課時數的思考建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明確提出:水平一,學習一些武術類活動的基本動作,如學習基本手型、抱拳、馬步、蹬腿、沖拳等簡單的武術基本動作、3~5個簡單動作組成的動作組合等;水平二,初步掌握一些武術類活動的基本動作;水平三,基本掌握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筆者在仔細研讀《課標》提出的武術教材內容基礎上,通過多年來對小學武術教材的研究,建議按小學一至六年級體育課總課時數640課時計算,武術課的總課時應該在76課時,也就是占比11.88%(表2)。武術運動必須從小學練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一至六年級武術教材內容總課時如果排得過少會造成武術技能學不深、學不透、學不精的問題,造成學了忘、忘了再學,永遠也學不會、學不好的現象。由于小學武術教材內容學習,強調練好武術基本功,而小學一至六年級又沒有排足規定的武術課時,必然使武術學習各項任務落空,而小學年齡階段,一旦錯過運動年齡段敏感期,將來是無法彌補的。排出武術課占總體育總課時的11.88%,能更加引起體育教師與廣大學生對武術課的高度重視,在參加武術運動多次反復學練中,讓幼小年齡就埋下喜愛武術的種子,這更有利于普及武術運動知識,提高武術運動意識,養成參加武術運動習慣。排足排好小學一至六年級武術教材內容總課時,是完成武術教學目標的基本條件,是實現武術教學操作的基礎保障。因此體育教師在上武術課時,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阻礙,都要完成武術教材硬任務。
四、構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研究
(一)策略
1.突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繼承、創新、發展策略。積極引進吸收我國各個典型版本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選擇學生喜愛、愿學、樂練、易學易練的優秀教材內容,淘汰陳舊落后沒有體現武術特點的內容。2.突出武術教材內容編寫的教育價值策略。編寫出的武術教材內容,一定體現武術教育教學中習武立德,育人、育心、育體目標,一定體現在武術教育教學中達到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如何培養好優秀人才的最高目標。3.突出傳承中華武術文化傳統,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精神教育策略。呈現武術運動“精氣神勇”。4.突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強身健體、防身防衛策略。這是武術教材內容區別于其他體育教材的關鍵,因此,在武術教學中要體現攻防教學的方法手段。5.突出認識理解掌握武術運動基礎知識、學會1~3項武術運動技能、提高武術運動體能策略。在形式多樣的武術運動技能學練中發展體能練習,引導學生在武術方面達到四個層次:(1)武術基礎技能、體能發展+武術全面;(2)武術全面+武術特長;(3)武術特長+形成武術特色;(4)扎實武術基本功+掌握2-4項武術運動技能。6.突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的理論知識與多樣化、經典動作套路教學策略。在武術教育教學中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強化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精神魅力與吸引力。7.突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的層次性個性化策略。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緊緊抓住小學生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特點,編寫適合學生不同需要的武術套路,使學生能保持持續主動參加武術學習的動力源。8.突出小學武術教材內容編寫評價策略。小學武術教材內容考試評價,是完成武術教材內容絕不可缺少的程序,沒有考試評價的武術教育教學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二)原則(表3)
(三)理論依據(表4)
(四)特色
1.武術教材分類特色。編寫小學武術教材分五大類:(1)武術教材必學基礎內容,是100%小學生必須要學習掌握的最基本、最基礎武術教材內容。(2)武術教材拓展選學內容,對部分有興趣學生可自由選項學習內容。(3)武術教材發展延伸內容,對部分特別愛好武術的學生,提供給有目的、朝著武術特長專項方向發展的學生學習內容。(4)武術教材理論知識內容,讓學生知道掌握,并不斷提高學生對武術理論認識水平。(5)武術考評達標內容,學生根據自己實際自由選擇考評項目,每學期都給三個武術考評項目,讓學生三選一進行武術內容考評。
2.武術教材內容特色。編寫武術具體教材內容分四部分:(1)提煉武術最重要的基本功學練;(2)提煉基礎經典拳術套路;(3)提煉簡要器械經典套路;(4)提煉武術理論知識穿插配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