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森 鄭紀芳
摘要 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黨和政府明確提出實施農產品保障戰略,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負增長。作為農產品生產與農藥施用的微觀行為主體,農戶的用藥行為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綠水青山”目標的實現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于農戶用藥行為的研究分為農戶不當用藥的負面影響、農戶用藥行為表現以及農戶用藥行為產生機理3個層面來進行梳理總結,并對農戶用藥行為的優化路徑進行論述,以加強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我國農產品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農戶;農藥;用藥行為
中圖分類號 F71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3-0004-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3.002
Abstract In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19,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uarantee strategy, carry out the action of saving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 agriculture, and realize the negative growth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As the microcosmic subj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farmers pesticide u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green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Through review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farmers medical behavior was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mproper use of pesticides by farmers,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drug use behavior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use behavior of farmers,and the optimization of drug use behavior of farmers was discussed,to strengthen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Key words Farmer;Pesticide;Pesticide use behavior
農戶用藥行為研究的基礎來源于農戶行為理論,其中Schultz[1]在《改造傳統農業》中提出了理性小農理論,他認為農戶是理性的,農戶的生產行為是貧窮而有效率的,改造傳統農業就應該改造傳統農業所需的合理成本下的現代投入,從而促使農戶的人力資本增長。恰亞諾夫A[2]在《農民經濟組織》中提出,農戶的經濟行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勞動,目的是為了滿足家庭的需求;相對于企業所重視的利潤和成本,農戶更注重的是自己消費需求和勞動辛苦程度。農戶用藥行為作為農戶眾多行為中的一種,其本質是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對農藥這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通過對農戶用藥行為的分析,不僅可以為我國農戶用藥行為的改善和優化提供現實指導,并且對保障我國農產品生產、實現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加快生態文明改革也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
1 農戶不當用藥的負面影響分析
Carson[3]在《Silent Spring》中描述了DDT、六六六等高毒農藥對人體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損害。自此之后,農藥不合理施用帶來的危害逐漸開始被國內外學者所關注,農藥造成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人體與生態環境2個方面。
1.1 對人體的負面影響
高毒農藥的施用對人體危害極大,全球每年有25萬人因農藥失去生命。農藥對人體的危害主要來自于2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用藥農戶不規范用藥造成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神經異常、生殖毒性和癌癥;另一方面則是來源于農藥生產工人的不當操作與農戶服藥自殺等行為的發生[4-5]。在美國,農藥施用給整個國家造成了上百億的損失,大田中的農藥殘留通過空氣傳播等多種途徑擴散,對人體健康及生物傳粉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6]。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不規范的農藥接觸行為,給農戶帶來了諸如頭痛、皮膚發癢等癥狀,損害了農戶的身體健康[7]。在我國,韓洪云等[8]研究發現安徽省稻農在施用農藥的過程中稻農經常發生急性中毒事件,并通過估算農戶用藥健康成本論述了不規范用藥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損失。
1.2 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不合理用藥除了對人體造成危害以外,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過度施用農藥造成的環境問題十分嚴重。由于農田生態系統較為脆弱,致使施用在其中的農藥更容易集散,從而導致農田發生嚴重的面源污染[9-10]。由直接污染、間接污染、食物鏈富集與運輸儲存不當等因素造成的農藥殘留污染,尤其是有機氯和有機磷兩類農藥殘留污染,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11-12]。有機磷農藥殘留大量進入水體中,從而引發水質污染,對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危害極大[13]。同時,有機磷農藥會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從而在人類等高級生物體內富集,損害生物體健康[14]。
2 農戶用藥行為表現分析
在宏觀層面,我國農藥出現施用種類繁多、施用量巨大、農藥利用率較低等情況,但得益于國家近些年的節藥政策,農藥施用量的增長得到了一定的控制[15-16]。在微觀層面,我國農戶用藥存在毒性高、用藥技術落后、水平低下等問題[17]。現將從購藥、施藥、施藥后期處理3個方面對農戶用藥行為進行闡述。
2.1 購藥行為
農戶在購藥時,通常會依靠自己的經驗和農藥經銷商的推薦來選擇農藥,由于這種做法的局限性,農戶很容易受到經銷商的欺騙;農戶購藥從眾心理強,看別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農戶經常會出現購買高毒農藥的狀況和買錯藥的情況[18]。農戶由于購買農藥渠道不正規、農藥標簽不規范和農戶缺乏辨識農藥真假的知識和能力等原因,導致半數以上的農戶曾經購買到假冒偽劣農藥產品,因此需要政府對農藥市場的管控與保護[19-20]。近年來,農戶購藥過程中對于當地鄉鎮的當前農資銷售點及其銷售人員的依賴度開始增高,農戶對專營農藥的從業者信任度增強[21]。同時,在實名制登記購買農藥調查中發現,79.7%的農戶贊成實名制登記購買,但由于農藥經銷商和監管部門存在執行障礙,未來農藥實名制登記購買仍有難度[22]。
2.2 施藥行為
農戶在施藥時,由于對作物病蟲害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會加大農藥施用量,同時由于農戶采用便宜而傳統的用藥器械和落后的用藥方式,導致用藥效果欠佳,同時也造成農藥浪費、污染嚴重[23-24]。祝文峰等[25]通過對菜農的調查發現限用農藥用藥存在超標種類多、范圍廣的特點,這導致了大量農藥殘留的存在。農戶普遍存在盲目混配、濫用農藥、擅自增加次數、用藥時間不合適等問題,大多數農戶在用藥過程中幾乎不采取安全保護措施,甚至有吸煙、喝水等現象,只有部分農村居民會采取相應措施避免農藥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但很少應用專業防化服,而以穿長衣褲、佩戴手套及帽子為主[21,26-28]。
2.3 施藥后期處理行為
農戶在施藥完成后進行處理時,由于環保、安全意識的缺乏,并不會采取措施將農藥廢包裝物妥善處理,而是將農藥廢包裝物隨手丟棄、燃燒或掩埋。這些農藥廢包裝物和施用在田間的農藥殘留,隨著時間的累積和雨水的沖刷,開始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29-30]。此外,農戶普遍能做到用藥完成后將農藥隱蔽存放,并且都會洗手、洗衣和清洗農藥器械,但清洗后廢水大多倒入溝渠且并不做任何特殊處理[31-32]。
3 農戶用藥行為產生機理分析
關于農戶用藥行為產生機理的研究學術界眾說紛壇,筆者在閱讀大量文獻后發現其產生機理與微觀層面的農戶(個人、家庭、種植)因素與宏觀層面的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以及技術因素密切相關。
3.1 農戶個人因素
農戶個人因素主要體現在農戶自身文化程度、認知觀念、行為態度和行為能力等方面。Abhilash等[33]通過調查發現,印度農戶農藥施用過程中經常會不規范混配農藥并進行過量施用,并指出這是由農戶文化程度低所造成的。Osteen等[34]認為農戶對農藥風險和效益的社會價值觀念在影響農藥政策的同時,還對農藥施用種類與施用量產生了影響。米建偉等[35]通過對棉農用藥量的研究,發現具有較高風險規避程度的棉農會通過選擇更多種類、施用更多的高價格農藥來控制蟲害、減少損失。Garming等[36]研究發現具有農藥中毒經歷的農戶會更傾向于合理、規范施用農藥,并認為這種變化是由于他們的認知改變所造成的。信息渠道的利用會影響農戶用藥規范性,通過有效的外部信息傳遞可以減少農戶農藥施用量[37]。農戶的短視性特征是農戶傾向于選擇毒性偏高的農藥的主要原因[38]。農戶的行為態度影響農戶用藥行為,并對其有著引導作用[39]。
3.2 農戶家庭因素
農戶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收入水平與結構、家庭人員結構與家庭所處環境等方面。Hayati等[40]通過調查發現,家庭收入和家庭農業收入占比是影響伊朗農戶用藥行為的重要因素。蔡書凱[41]研究發現農戶用藥行為受家庭收入結構的顯著影響。徐璐等[42]通過調查發現農戶用藥行為與文化程度呈正相關而與年齡呈負相關,并指出這是因為家庭中務農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低、風險意識差的結果。宋金枝[43]通過對陜西農戶的調查,發現農戶用藥行為有著顯著的從眾(羊群)效應,并提出發揮先導型農戶的領頭羊角色將有助于高效低毒農藥的推廣。
3.3 農戶種植因素
農戶種植因素主要是指農戶種植規模、種植結構、種植投入、生產目的等。趙建欣等[44]研究發現,農戶用藥行為受種植規模與種植結構的顯著影響,由于追溯成本與信譽機制的存在,經營規模大的農戶往往會選擇施用安全農藥。侯建昀等[45]通過對蘋果產區的調查發現農藥施用成本對高毒農藥施用與農藥投入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并指出高毒農藥高效而又低價的特點是其受農戶歡迎的主要原因。黃炎忠等[46]研究發現小規模稻農生物農藥施用比例較低,口糧型稻農與利潤型稻農生物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
3.4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氣候、海拔等不同自然條件對農戶用藥的影響。氣候變暖會提高越冬病蟲卵蛹存活率,導致病蟲出現的數量、范圍和時代發生變化,從而增加了農藥施用量[33,45,47]。陳曉明等[48]研究指出我國中東部海拔偏低的、農產品產量大的農業和經濟大省的農藥施用量較大,并認為農戶用藥行為受播種面積和產量的顯著影響。孫致陸等[49]通過對我國農藥施用強度演進特征的分析,發現我國地區自東至西農藥施用強度總體上依次遞減,同時其絕對差距進一步擴大。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
3.5 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包括政府的農業政策與培訓、進出口貿易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Hoi等[50]通過調查發現,由于越南政府缺乏合理的農藥政策,致使大量低質量農藥進入農藥市場,增加了農戶用藥量,污染了生態環境。Schreinemachers等[51]基于對泰國集約化園藝生產系統的分析,認為GAP標準的設立只是加強了農場主的農藥殘留檢測,并未減少其農藥施用量。Polidoro等[52]研究發現由于哥斯達黎加地區芭蕉價格出口高于內銷,導致出口農戶的用藥行為比非出口農戶更加規范。Dasgupta等[53]通過調查發現貿易自由化增加了巴西農戶的農藥施用量,尤其是面向出口生產的農戶。金書秦等[4]研究指出我國農藥施用與經濟增長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線關系,并認為這種曲線的產生與農業產出、環境治理成本等因素密切相關。陳曉明等[48]研究認為,我國當前所實施的惠農政策保證了農戶的預期收益,農藥施用帶來的穩定回報是農民農藥施用量增加的根本原因。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與安全培訓,對促進農戶科學用藥行為具有積極意義[54-56]。
[3] CARSON R.Silent spr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2.
[4] 金書秦,方菁.農藥的環境影響和健康危害:科學證據和減量控害建議[J].環境保護,2016(24):34-38.
[5] 趙麗娟.農藥危害及綠色植保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4):27.
[6] PIMENTEL 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primarily in the United States[J].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5,7(2):229-252.
[7] SHRESTHA P, KOIRALA P, TAMRAKAR A S. Knowledge, practice and use of pesticides among commercial vegetable growers of Dhading District, Nepal[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10,11:95-100.
[8] 韓洪云,蔡書凱.農藥施用健康成本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糧食主產區農戶調研數據[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16(5):163-170.
[9] 李蓮華.土壤農藥污染的來源及危害[J].現代農業科技,2013(5):238,240.
[10] 余亮亮,蔡銀鶯.生態功能區域農田生態補償的農戶受償意愿分析:以湖北省麻城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5,35(1):134-140.
[11] 馬世龍,崔明奎,解輝,等.農藥殘留的危害及解決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9):33-34,36.
[12] 王繼紅.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及預防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16):29.
[13] 李狀狀.常見有機磷農藥對魚類養殖危害的研究進展[J].河北漁業,2017(5):53-56.
[14] 牛佳鈺,肖純凌.有機磷農藥的殘留危害及檢測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6):87-89.
[15] 楊欣,胡繼連.糧食作物農藥施用減量管理調查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74-78.
[16] 束放,李永平,魏啟文.2018年種植業農藥使用情況及2019年需求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9,39(4):73-76.
[17] 祝青波.我國農藥運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鄉村科技,2019(3):24-25.
[18] 蔣相國.襄樊市花生農藥使用現狀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21(1):121-122.
[19] 方永美,楊振剛,凌立文,等.農藥安全使用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2011(4):26-27.
[20] 張毅,徐進,馮淵博.農藥安全使用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5):20-22.
[21] 王佳新.黃淮海地區農戶種植小麥用藥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
[22] 王全忠,彭長生,呂新業.農藥購買追溯研究:基于農戶實名制的態度與執行障礙[J].農業技術經濟,2018(9):54-66.
[23] 周志艷,袁旺,陳盛德.中國水稻植保機械現狀與發展趨勢[J].廣東農業科學,2014(15):178-183.
[24] 鄭建秋,鄭翔,孫海,等.設施蔬菜施藥中存在問題及技術改進[J].中國蔬菜,2017(5):87-89.
[25] 祝文峰,李太平.基于文獻數據的我國蔬菜農藥殘留現狀研究[J].經濟問題,2018(11):92-98.
[26] STADLINGER N,MMOCHI A J,DOBO S,et al.Pesticide use among smallholder rice farmers in Tanzania[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11,13(3):641-656.
[27] 張立志.農藥安全施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184-185.
[28] 牟業.吉林省農村居民使用農藥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2):222-225.
[29] HURTIG A K, SEBASTIN M S, SOTO A, et al.Pesticide use among farmers in the Amazon basin of Ecuador[J].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3, 58(4):223-228.
[30] 張毅,郭鵬飛,徐進,等.農藥安全施用存在的問題[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4,35(11):54-57.
[31] 張辰,趙玲玲.湖南省新化縣農藥安全使用現況調查與因素分析[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6(2):124-126,129.
[32] 林中正,何朋蔚.淮安市農民安全使用農藥行為調查[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4):16-19.
[33] ABHILASH P C,SINGH N.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 :An Indian scenari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2/3):1-12.
[34] OSTEEN C D,FERNANDEZCORNEJO J. Economic and policy issues of U.S. agricultural pesticide use trend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3,69(9):1001-1025.
[35] 米建偉,黃季焜,陳瑞劍,等.風險規避與中國棉農的農藥施用行為[J].中國農村經濟,2012(7):60-71,83.
[36] GARMING H, WAIBEL H. Pesticides and farmer health in Nicaragua:A willingnesstopay approach to eval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9,10(2):125-133.
[37] 陳歡,周宏,孫頂強.信息傳遞對農戶施藥行為及水稻產量的影響:江西省水稻種植戶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7(12):23-31.
[38] 趙建欣,張忠根.對農戶種植安全蔬菜的影響因素分析[J]:基于對山東、河北兩省菜農的調查[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2):52-57.
[39] 王緒龍,周靜.行為態度與農戶施藥行為的關系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4):276-279.
[40] HAYATI D,ABADI B,MOVAHEDI R,et al.An empirical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al programs in Iran[J].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2009,7(1):201-207.
[41] 蔡書凱.經濟結構、耕地特征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采納的實證研究:基于安徽省740個水稻種植戶的調查數據[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3,18(4):208-215.
[42] 徐璐,周恩雅,陳禹桐,等.北京市菜農對農藥殘留的認知程度及其影響因素[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2):568-571.
[43] 宋金枝.從眾效應對農戶農藥施用行為影響的實證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8):80-84.
[44] 趙建欣, 張忠根. 對農戶種植安全蔬菜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山東、河北兩省菜農的調查[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8(2):52-57.
[45] 侯建昀,劉軍弟,霍學喜.區域異質性視角下農戶農藥施用行為研究:基于非線性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9.
[46] 黃炎忠,羅小鋒.既吃又賣:稻農的生物農藥施用行為差異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8(7):63-78.
[47] 劉曉清,趙景波,于學峰.黃土高原氣候暖干化趨勢及適應對策[J]. 干旱區研究, 2006, 23(4):627-631.
[48] 陳曉明,王程龍,薄瑞.中國農藥使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6,37(2):4-8.
[49] 孫致陸,賈娟琪,李先德.我國農藥使用強度的演進特征與省際收斂:基于1991-2014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5):792-800.
[50] HOI P V,MOL A P J,OOSTERVEER P,et al. Pesticide use in Vietnamese vegetable production:A 10year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2016,14(3):325-338.
[51] SCHREINEMACHERS P,SCHAD I,TIPRAQSA P,et al.Can public GAP standards reduce agricultural pesticide use? The case of fruit and vegetable farming in northern Thailand[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12,29(4):519-529.
[52] POLIDORO B A, DAHLQUIST R M, CASTILLO L E,et al.Pesticide application practices, pest knowledge, and costbenefits of plantain production in the BribriCabécar Indigenous Territories, Costa Rica[J].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8,108(1):98-106.
[53] DASGUPTA S, MAMINGI N, MEISNER C. Pesticide use in Brazil in the era of agroindustri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1,6(4):459-482.
[54] 黃祖輝,鐘穎琦,王曉莉.不同政策對農戶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8):148-155.
[55] 秦詩樂.設施蔬菜種植戶用藥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山東省壽光市為例[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7.
[56] 王興國,王新志,杜志雄.家庭農場施藥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以371個糧食類家庭農場為例[J].東岳論叢,2018(3):36-44.
[57] 趙連閣,蔡書凱.晚稻種植農戶IPM技術采納的農藥成本節約和糧食增產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3(5):78-87.
[58] 米建偉,黃季焜,胡瑞法,等.轉基因抗蟲棉推廣應用與次要害蟲危害的關系:基于微觀農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1(9):4-12.
[59] 唐黎標.淺談農藥的安全合理施用及生物農藥[J].山東農藥信息,2017(3):21-22.
[60] 蘭玉彬,陳盛德,鄧繼忠,等.中國植保無人機發展形勢及問題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9,40(5):217-225.
[61] 漆海霞,廖海,蘭玉彬.農藥自動混藥裝置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21(7):10-18.
[62] 肖迪,崔長春,賈建偉.黑龍江省植保無人機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9(3):79-80,89.
[63] 張安然,張俊飚,蓋豪.農戶兼業與“兩型農業”技術采用意愿研究:以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2):100-108.
[64] 楊榮明,朱鳳,朱先敏.“綠色植?!崩砟钤诮K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3):4-6.
[65] 孫新章,張新民.農業產業化對農戶環保行為的影響及對策[J].生態經濟,2010(5):26-28,33.
[66] 王鋒,魯德銀.食品安全危機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2(8):71-72.
[67] 王常偉,顧海英.市場VS政府,什么力量影響了我國菜農農藥用量的選擇?[J].管理世界,2013(11):50-66.
[68] 張曉恒,周應恒,嚴斌劍.農地經營規模與稻谷生產成本:江蘇案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7(2):48-55.
[69] 婁博杰,宋敏,韓潔.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特征及規范化建議:基于東部6省調研數據[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3):124-128.
[70] 江定心,唐志容,吳金桃.基于Logistics多元回歸的農戶施藥行為實證分析[J].農藥, 2018(8):593-598.
[71] 關桓達,呂建興,鄒俊.安全技術培訓、用藥行為習慣與農戶安全意識:基于湖北8個縣市1740份調查問卷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8):81-86.
[72] 王建華,馬玉婷,王曉莉.農產品安全生產:農戶農藥施用知識與技能培訓[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4):54-63.
[73] 王常偉,顧海英.規?;?、農戶能力對農產品合格率影響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7(11):4-15.
[74] 李波,張俊飚,張亞杰.貧困農戶農業科技需求意愿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0(5):127-132.
[75] 許燎原.以植保噴霧器械新型化提升統防統治效率[J].中國植保導刊,2016,36(9):73-75.
[76] 鄭永權,孫海濱,董豐收,等.高效低風險是農藥發展的必由之路[J].植物保護,2012,38(2):1-3.
[77] 丁濤,楊進,秦玉金.揚州市農藥使用現狀及農藥控量使用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2):73-76.
[78] 鄭龍章,張春霞,黃森慰.茶農使用農藥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2):44-49.
[79] 王建華,劉茁,李俏.農產品安全風險治理中政府行為選擇及其路徑優化:以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農藥施用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5(11):54-62,76.
[80] 李太平,祝文峰.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研究:以蔬菜農藥殘留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17(2):84-91.
[81] 柯楊,馬瑜,李勃,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其檢測與追溯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7,38(24):315-319,324.
[82] 楊進,劉學儒,秦玉金.揚州市植保社會化服務現狀、做法及發展思路[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2):62-65.
[83] 李新良.商水縣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制約因素及應對措施探討[J].中國植保導刊,2018,38(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