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獨臣 嚴奉君 蔡鵬

摘要 在延遲播期的栽培條件下,研究播種密度對葉芥不同品種株高、開展度等農藝性狀及產量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播種密度對緊湊型品種(A2)株高、開展度、單株質量的影響較小,對開展型品種(A1)產量、株高的影響小,但開展度和單株質量均顯著下降;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葉芥產量增加,緊湊型品種(A2)在低密度區增產率比開展型品種(A1)低,但在高密度區增產率比開展型(A1)品種高。在延遲播期的情況下,緊湊型品種(A2)更適合通過提高種植密度獲得高產。
關鍵詞 葉芥;栽培密度;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6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3-0048-02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layed sowing date, the effects of sowing density on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plant height, diameter and so on) and yield traits of two cultivars of leaf mustar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owing densities had little effect on plant height, degree of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plant quality of compact cultivar (A2), besides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 and plant height of expanded cultivar (A1),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individual plant quality of expanded cultivar (A1)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yield of different cultivar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Compact cultivar (A2) showed lower yield increase in low density area than expanded cultivar, and higher yield increase in high density area than developing cultivar. Compact cultivar (A2) was more suitable for high yield in high density planting with delayed sowing date.
Key words Leaf mustard;Planting density;Agronomic characters;Yield
葉芥是四川泡酸菜主要的原料之一[1],在四川盆地普遍栽培,9月上旬(白露前后)播種,此時高溫高濕氣候條件適宜根腫病發生,危害嚴重。適當推遲播期,可明顯地提高芥菜控害效果[2-3]。但延遲播期會引起產量損失[4-7],減少農民收益,也不利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筆者以2個葉芥品種為材料,在延遲播種情況下,對株高、開展度等農藝性狀以及產量性狀進行調查,以期為高山芥菜錯季栽培技術推廣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根據株型開展度不同,選擇開展型品種‘優選寬葉青1號(A1)和緊湊型品種‘蜀芥4號(A2),2個品種均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選育并提供,為四川省芥菜主要栽培類型。
1.2 試驗方法
栽培密度設3萬株/hm2(D1,CK)、5萬株/hm2(D2)、7萬株/hm2(D3)3個水平,株行距分別為0.5 cm×0.6 cm、0.4 cm×0.5 cm和0.33 cm×0.4 cm,試驗小區面積18 m2(9 m×2 m),3次重復。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6個處理,分別為A1D1、A1D2、A1D3、A2D1、A2D2、A2D3,選擇肥力條件均一的地塊,2016年9月28日播種,10月28日移栽,翌年2月20日成熟期收獲測產,除試驗處理因素外,其他田間管理按當年大田生產水平進行常規管理。成熟期在每個小區選擇具代表性的植株5株,調查相關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利用 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栽培密度對葉芥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2個供試品種株高在不同栽培密度下變化不顯著,開展度、葉長和葉寬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品種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優選寬葉青1號(A1)開展度在密度D1和密度D3條件下差異顯著,葉長、葉寬差異不顯著;蜀芥4號(A2)在3個密度條件下,株高、開展度、葉長、葉寬差異均不顯著。
這表明在4個調查的農藝性狀中,開展度和葉寬受密度變化影響較大,變異系數分別為10.31%和14.99%,株高和葉長受栽培密度影響較小,變異系數分別為4.07%和774%。其中,緊湊型品種(A2)在3個密度條件下,開展度變異系數為273%,受栽培密度影響小,株型品種特征保持更好,更適宜密植。
2.2 栽培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2個供試品種的單株質量隨之下降,小區產量隨之增加。其中,優選寬葉青1號(A1)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單株質量下降,A1D3處理與A1D1、A1D2處理單株質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蜀芥4號(A2)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單株質量下降,但差異不顯著。優選寬葉青1號(A1)小區產量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A1D3處理與A1D1、A1D2處理小區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蜀芥4號(A2)小區產量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A2D3處理與A2D1、A2D2處理小區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在低密度區(D1和D2),開展型品種(A1)比緊湊型品種(A2)產量增幅大,增產率分別為36.04%和25.73%。隨著密度的增加,在高密度區(D3),與D2相比,增產率分別為34.59%和43.65%,緊湊型品種(A2)增產率顯著高于開展型品種(A1)。表明栽培密度對開展型品種(A1)單株質量的影響大,變異系數為16.39%,相反,栽培密度對緊湊型品種(A2)單株質量的影響小,變異系數為6.54%;緊湊型品種通過高密度種植,獲得高產的潛力更大。
3 討論
株高和開展度是葉芥重要的農藝性狀和衡量植株株型的重要指標[8]。該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變化規律不明顯,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這與在高粱[9]、南瓜[10]等作物上密度變化會引起株高或高或低的變化,但差異不顯著的結論基本一致。不同品種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植株開展度差異不同,株型較大的品種隨著密度變化,開展度差異顯著,但緊湊型品種開展度變化小,表明在同一播種期,密度對緊湊型整體株型影響較小,適宜密植。
單株質量是產量的重要構成因素[11]。在該試驗中,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單株質量降低,這與油菜上的研究結果一致[12]。株型緊湊型品種單株質量受密度影響較小,在高密度區,試驗小區增產效率高,緊湊型品種通過高密度種植獲得高產潛力更大,適應性更好。
該試驗選用的品種‘優選寬葉青1號(A1)和‘蜀芥4號(A2),均為中熟葉芥菜新品種,在推遲播種期后,株型整體變小,但緊湊型品種株型變化小。該試驗推遲播期20 d,收獲期為145 d,同一密度單株產量和小區產量均比正常播期稍低。因此,培育早熟高產葉芥品種,也是晚播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劉佩瑛.中國芥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 劉獨臣,冉茂林,汪小川,等.葉芥苗期根腫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6):77-79.
[3] 王旭祎,高明泉,彭洪江,等.榨菜根腫病可控栽培因子控害技術研究[J].西南園藝,2002,30(4):39.
[4] 馮海鷹,何江蓉,廖志勇,等.阿壩州夏秋芥菜栽培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9(1):198-199.
[5] 蘇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進展[J].耕作與栽培,2006(5):6-9.
[6] 李國雷,李方勇.播種期、栽植密度及施氮方法對高菜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09(2):255-257.
[7] 冷容,李娟,楊仕偉,等.播期、密度及施N量對3個寬柄芥新品系經濟性狀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5(2):38-42.
[8] 林合清,周光凡,范永紅,等.播種期對莖瘤芥主要性狀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5,18(3):365-367.
[9] 段有厚,盧峰,張飛,等.矮稈高粱光合物質生產及產量對種植密度的響應[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9):131-133.
[10] 李麗,萬剛,王新武.不同種植密度對裸仁南瓜生物學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96,101.
[11] 劉義華.莖芥菜(莖瘤芥)單株產量與主要性狀的關系[J].中國蔬菜,1999(3):17-19.
[12] 葉劍,孫萬倉,武軍艷,等.群體密度對冬油菜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8,17(3):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