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本文從信號傳輸、數字化播出、網絡化播出三方面闡述4K超高清電視播出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系統架構、播出實現過程、向IP化轉型、全媒體發布、HCI架構等建設加以分析。
關鍵詞:4K超清電視;傳統播出;系統建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6-00-02
一、引言
電視行業發展過程,4K超高清電視出現為人們帶來更優質的畫面,但同時對電視播出系統要求更高。建設4K超高清播出系統為長期系統化工程,如何針對其在傳統播出系統中問題,建立專屬播出系統為當前面臨的重點問題,因此,研究系統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二、4K超清電視在傳統播出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號傳輸問題
傳統電視臺使用同軸電纜傳輸,如:使用75歐電纜,傳輸SDI標清電視信號,傳輸距離小于400m,速率270Mb/s;傳輸SDI高清電視信號,傳輸距離在300米左右,速率為1.485Gb/s。對于超高清4K電視信號,傳輸速率需要12Gb/s,傳輸距離在60米左右,因此對電纜傳輸能力要求較高。在同種傳輸線路中,傳輸距離較短,導致大部分現有的播出系統難以滿足4K超高清信號的傳輸條件,單純依賴升級播出系統設備也難以實現超高清的播出需求。對于此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兩種,其一,拆分4K信號,將其轉化成4路SDI高清信號完成傳輸,并在信號輸出之前重新將其組合成超高清4K信號,此方法需要占據系統內大量信道資源,同時在系統擴容方面對資金需求量較高。其二,利用IP化傳輸形式,交換機傳輸速率超過10Gb/s,符合4K信號傳輸需求,基帶IP播出可使用萬兆交換網絡,或者端口匯集兩種方式,而壓縮域的IP播出方式使用千兆交換網絡即可完成,保證信號傳輸速度和4K傳輸需求相符[1]。
(二)數字化播出問題
傳統電視臺使用播出服務器,以文件形式播出節目。標清文件碼率為15Mb/s,單頻道24小時節目傳輸容量為158.2GB而高清文件碼率為50Mb/s,單頻道24h節目傳輸容量527.3GB。但是,超高清文件文件碼率更高,目前普遍采用500Mbps,磁盤容量占用為高清文件10倍,因此要求服務器具有良好的讀寫能力,以及較大的存儲容量。
(三)網絡化傳輸問題
傳統電視臺節目使用網絡化送播方式,經由主干平臺傳送各個子網的素材至播出系統。由于超高清文件較大,要求傳輸速率高,使用傳統播出系統會增加系統負荷,若在不改變傳輸速率的前提下傳輸信號,會增加傳輸時間,對節目播出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擴容主干系統,可利用光纖交換機,緩解超高清文件傳輸造成的系統負擔。
三、4K超清電視播出系統建設
當前,超高清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并取得巨大成功,超高清播出系統將逐漸取代傳統播出系統。部分電視臺已經建設4K播出系統,國家廣電總局在2018年底正式發布4K超高清電視的播出技術,但是在應用實踐過程需要對系統、設備等穩定運行展開進一步監測和完善。
(一)4K播出系統架構
建設4K超高清電視播出系統需要依賴傳統電視的播出架構,融合主流技術,以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為前提,設計出適合4K電視播出的全新架構。4K電視播出系統內包含外媒資、制作等系統,借助互聯平臺,交互播出素材。在電視臺外部使用專用通道完成用戶上傳。在演播室當中,制作系統利用IP總控平臺調度4K信號。在該系統中,存在統一化的計審平臺,可匯集所有播出素材,統一在計審平臺上進行審核與送播。經審核的素材可統一提交至4K播出系統,并向全媒體系統分發播出。此系統不但可支持4K超清電視的播出,而且還符合手機、網絡和高清頻道對節目的播出要求。此外,該系統內存在全媒體分發模塊,可利用分發平臺,將4K超清電視信號變為多種碼流,最終分發至手機APP、門戶網站、社交APP、戶外大屏、傳統衛星、傳統有線等播放平臺。該系統主要使用SDIOverIP處理4K信號,并使用TS Over IP完成發布[2]。
(二)播出實現過程
在4K超高清播出系統建設完成之后,可為人們呈現出良好的節目收視效果。與此同時,該系統要求信號傳輸強,帶寬以及存儲功能良好。4K超清電視的播出過程需要將信號收錄采集、制作存儲、分發播出和接受終端等方面考慮其中,這一問題也是系統分發播出功能實現面臨的主要技術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重點需要解決信號的傳輸問題。4K超高清電視具有超高分辨率,4K原始碼在無壓縮狀態下傳輸速率為12Gb/s。我國大部分高清電視播出系統對傳輸信號速率為1.5Gb/s,部分播出系統設備可支持3Gb/s的傳輸速率,因此,可利用IP技術,結合SMPTE2110或者SMPTE2022-6封裝標準,完成SDI Over IP信號傳輸。在4K超高清傳輸方面,為高效利用帶寬,降低信號傳輸成本,可將4K超清信號進行淺壓縮。如:利用TICO類型淺壓縮,利用3G-SDI完成4K超清電視信號的傳輸。
(三)向IP化轉型
SMPTE2022-6傳輸標準中對超高清高碼率類型的信號IP化傳輸協議進行明確規定,利用IP組播相關協議,主要通過以太網傳輸協議,使用通用交換機進行傳輸。傳輸過程能借助IP化傳輸壓縮視頻和未壓縮視頻,并且可在有線網絡、無線局域網絡當中傳輸,具備VANC機制,可同步傳輸。同時,標準中還包括壓縮視頻以及非壓縮視頻傳輸過程的保護機制,可保證視頻信號無中斷傳輸,這一規定為4K超清視頻信號以IP化形式傳輸提供更多可能。
當前,部分傳統的視頻和音頻設備廠商逐漸嘗試IP化轉型,并且已經生產出IP矩陣、多畫面和SDI相互轉化的設備。隨著相關規范的逐漸細化,設備廠商之間相互合作,SDI Over IP逐漸普及,能和多種設備兼容,高效利用這些設備建設4K超高清播出系統。加之SDN網絡架構的發展,加速了IP化轉型進程,融合業務處理、網絡功能等,和硬件設備之間相互耦合,拆分傳統的網絡播出架構,轉化為應用層、控制層和轉發層相互分離形式,這一理念類似SDI矩陣。SDN網絡架構可對流量管道靈活配置,為視頻、音頻等提供更多傳輸通道,確保信號的傳輸質量。此外,還能靈活調整和分配資源,直接接入控制,能應用在IP轉化之后廣電播出場景。
但是,當前,完全向IP轉化還存在較高難度,并且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SDI、IP混播情況。不可否認IP轉化已經成為4K超高清播出系統構建的必然方向。經IP轉化的系統,在架構方面較為精簡,可使用40G光纖,傳輸采用SMPTE2110標準封裝的4路未壓縮類型的超高清信號,還能支持1000路壓縮碼率為30Mbps的壓縮信號傳輸,僅使用2根40GB的光纖纜線,就可取代大量銅線的使用。此外,經IP轉化后的4K超高清播放系統應用靈活性更強,可利用網絡調度的方式,在線完成信號分配相關調度。
(四)全媒體發布
在4K超高清播出系統建設過程,利用全媒體平臺可實現手機APP、門戶網站、社交APP、戶外大屏等平臺的統一發布。考慮到不同平臺受眾不同,能夠結合觀眾喜好對播出內容、播出時間展開靈活調整。通過全媒體平臺,傳統電視與PC端用戶都可使用自定義方式,結合自身需求選擇直播、點播類型頻道。此外,此播出系統還能根據受眾對節目的收視習慣,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喜好展開分析,并且精準推送同類節目。
(五)HCI架構
HCI也稱超融合架構,為數據中心定義軟件基礎架構。在一套設備單元內,擁有計算、存儲等功能,同時還擁有數據壓縮、備份、快照、刪除重復數據等功能,將多套設備單元展開網絡聚合,可橫向拓寬模塊功能,建立統一資源池。由于傳統電視播出系統網絡架構分別由網絡硬件、運算設備和存儲設備等組成,使用HCI架構,可利用網絡環境,將各類設備組合成為統一化的存儲池,進行上層軟件的部署與應用,并以節點增加形式,將系統儲存空間進行擴充,提升運算性能,保護傳輸數據安全,提供優質服務。4K超高清播出系統擁有統一計審、媒體分發等平臺,可處理內外資源,因此要求數據處理能力較強。HCI架構在資源調派方面和底層硬件關聯不大,因此,可使用X86架構作為系統底層,并在上層部署文件管理相關應用,處理計審、分發和存儲等任務,利于系統擴容和維護,提高數據處理和分發等能力,快速響應,高效傳輸[3]。
四、結束語
總之,在4K終端逐漸普及過程中,建設4K超高清播出系統,利用編碼技術和傳輸技術,傳輸4K信號。隨著對超高清信號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4K超高清播出系統建設為電視行業未來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煥英.淺析4K超高清電視視頻壓縮編碼技術[J].電子世界,2019 (24):166-167.
[2]崔建偉.4K超高清電視標準化的進程[J].廣播電視信息,2019 (09):9.
[3]宋嬰.4K超高清電視中心基礎架構分析[J].現代電視技術,2019 (09):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