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廷廣
摘 要:融合出版時代的產品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編校問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編校質量是衡量出版產品的重要標準。相比傳統出版,在融合出版中,更應該重視編校質量,才能順利實現出版業的轉型,保證出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融合出版;編校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6-00-02
融合出版是近年來出版行業發生的大變革,已經成為出版人的共識,也是今后出版不可逆轉的趨勢。加快傳統出版向新型融合出版的轉型已上升到國家關于融合出版的發展戰略,是出版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要求,是出版業永保活力的唯一出路。任何出版人都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創新思維,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困難,迎接新形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其中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如何編校融合出版這一新的出版模式帶來的多樣化的衍生產品,這些衍生產品出現了許多新形式、新特點,不再是單一的紙質產品,更多的是電子出版物。傳統的編校知識和經驗往往不足以解決這些新型出版物的編校問題,它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清融合出版產品在編校方面的問題,把好編校質量尤為重要。
一、融合出版物編校的新特點
融合出版,簡單來說,指的是立足傳統出版,以出版內容資源為基礎,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將出版向以互聯網絡為主的多個空間延伸。與傳統出版,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紙質出版不同,融合出版的產品形態不再是單一的紙質圖書、報刊等,而是具有了多種形態,電子書、影視劇、視頻、游戲、卡通動漫、文創產品等,都是融合出版時代基于內容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多次利用,甚至衍生出了沒有具體形態的知識服務,在線教育和培訓等。這些新的出版形態產品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同樣重要,但對編輯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傳統出版中編輯積累起來的編校知識和經驗往往不足以應對新的融合產品形態了。紙質圖書更多需要的是編輯的專業能力、知識廣度和深度,往往以我為主,但如卡通動漫和網游等類似產品,需要的是根據受眾的互動要求及時快速地做出反應,更多的要以受眾為主。否則,所編輯的產品就很快失去吸引力和關注度。
融合出版產品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時效性縮短了。不僅出版周期大大加快,即各個環節,從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印制和營銷等流程要縮短時間,提高效率,而且內容更新的速度更快了。受眾需要看到、聽到的是最新的內容。融合出版越來越具有媒體或新聞媒體的特征,要提供即時性和高效性的信息和服務。傳統的紙質出版的時效性不是特別強,編輯可以比較從容地“慢工出細活”,但在現代出版時代,這樣的工作方式顯然不是特別現實。新型出版對紙質圖書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出好書,快出書。以編輯發稿量為例,過去的圖書編輯每年只有幾十萬的發稿量,每年出版一兩本書就算完成了任務。而現在的工作量增加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發稿量從幾十萬增加了幾百萬,而且還要參與出版的全流程。這種時效性使得編輯的工作強度和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必須盡快轉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包括編校方式。
融合出版時代給編輯的編校工作帶來的一個重要困惑是如何處理出版物出現的花樣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網絡用語。網絡用語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而出現的,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導致網絡用語日漸流行起來,并對出版業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用語最早是網友在網上交流的一種半調侃半娛樂的方式,現在則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有些逐漸變成了書面語言,用于文學創作和學術交流活動中。以往傳統出版產品很少使用網絡用語,現代出版物中則不時可以見到它們,甚至在許多電子出版物中,不使用網絡語就無法體現時代特色,吸引不了更多的年輕受眾和網絡愛好者。正式出版物應該使用規范性語言是毫無疑問的,但在知識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很喜歡生造新詞,隨意性強。有些新詞可能很快被淘汰,但有些假以時日,可能會成為規范用語。網絡用語給出版業帶來的沖擊的確給編輯的編校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需要每一個出版者,尤其是編校人員認真對待。
二、編校質量是出版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出版無論如何變革和發展,都必須遵循基本的出版規律,必須重視編校質量,融合出版也概不例外。而且在當前融合出版中,尤其要更加重視編校質量。融合型產品的多樣化和出版周期的縮短,更容易產生編校質量問題,導致編校質量下降,出現更多的不合格的產品。針對網絡出版,國家于2016年頒布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規定了,網絡出版物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標準要求,保證出版物質量。網絡出版物使用語言文字,必須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有關標準規范,為融合出版提供了制度保證。然而,時下網絡出版物的質量堪憂也是不爭的事實。
任何從事出版的人對于傳統出版的編校質量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重視編校質量,但對于融合出版產品,尤其是衍生產品,有些編輯卻放松了要求,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或者只注重紙質出版物的編校問題,而忽略了其他形態的出版物,導致網絡出版物、電子圖書、卡通動漫、視頻、文創產品等的文字錯誤、不規范用語、語法錯誤隨處可見,令人不忍淬讀、淬看。編校過程中,編輯對內容方面的把控同樣存在不少問題,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的出版,尤其是自媒體產品的出版和發布隨意性較強,不容易管控,許多庸俗低下、不健康的內容不時出現在其中。學術研究中,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剽竊抄襲現象時常發生,一旦編輯不認真核對原文和引文注釋等,放松了這些編校工作的基本要求,學術研究的提高恐怕也是一句空話。這些編校問題不徹底糾正,出版物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勢必影響到出版業的健康發展。
編校質量是傳統出版向現代出版轉型的內在要求,要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把編校質量置于突出地位。出版轉型的目的,就是要把出版社做大做強,就“要多出好書,多出精品,要真正提高出版物的質量,堅持以質取勝。如果沒有好書,沒有精品,都是一些質量不高,甚至不合格的出版物,出版怎么能做強做大?”[1]堅持文化自信,同樣需要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和文化需求,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思想素質。融合出版的目標就是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的發展,出版優秀出版物。而這些無疑都離不開出版者,尤其是編輯對編校質量的重視。編輯是出版的主體,在傳統出版中如此,在新型融合出版中同樣如此。編輯必須牢記自己的職責,把出版內容方面和編校方面都俱佳的高質量的傳世之作當作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