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
摘 要:面對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層出不窮的現象,要實現對學術不端的有效監督,可通過檢查論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審核論文的邏輯性及內容、重視同行評議專家意見、成立學術不端監督機構、加強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意識等方式降低學術不端現象的發生,保護期刊的真實可信度,促進學術出版的繁榮發展。潔凈的學術空氣需要論文作者、審稿專家和編輯者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學術不端;科研誠信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6-00-01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建議研究計劃、從事科學研究、評審科學研究、報告研究結果中的捏造、篡改、剽竊、偽造學歷或工作經歷。期刊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指抄襲、剽竊或一稿多投等行為。
一、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CY/T 174-2019《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生不端行為界定》明確定義了學術不端行為類型,這是首次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國家標準,對日后培養規范的學術行為非常有價值。標準對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編輯者三方進行了學術不端界定。
(1) 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包括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違背研究倫理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其中,剽竊包括觀點剽竊、數據剽竊、圖片和音視頻剽竊、研究(實驗)方法剽竊、文字表述剽竊、整體剽竊、他人未發表成果剽竊。
(2) 審稿專家學術不端行為類型。審稿專家學術不端行為包括未被學生道德的評審、干擾評審程序、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規定、盜用稿件內容、謀取不正當利益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3) 編輯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編輯者學術不端行為包括違背學術和倫理標準提出編輯意見、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要求、盜用稿件內容、干擾評審、謀取不正當利益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二、學術不端行為的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學術不端行為,本文提出應對策略,以期提高學術出版的可信度和質量。
(1) 檢查論文作者的基本信息。通過檢查論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審核論文的真實性[1]。作者信息量少、作者郵箱呈批量化格式命名、作者工作單位與研究開展地點不符、投稿人不在作者名列,等等,編輯人員應加大稿件真實性的審核。編輯通過檢查論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可以發現不合理的稿件,應加大其真實性的考量[2]。
(2) 審核論文的邏輯性及內容。邏輯是論文的靈魂。一篇論文應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其中分析和解決問題需要通過調查與數據分析的方式進行,這也存在邏輯性。此外,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看一篇論文,應該把研究內容放在實際情況中,考量邏輯的縝密性,從而對其真實性進行判斷。由于論文的版面限制和寫作規范,一篇論文不可能呈現研究的全部原始數據。當一篇論文存在邏輯不合理的情況,編輯應向作者索要原始數據,以判斷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任何高質量的論文都要做大量的實驗,海量的數據也是實驗的成果,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作者不能或不愿提供原始數據,編輯就需要對其研究持有懷疑態度,高度重視其真實性。
(3) 重視同行評議專家意見。目前國內學術期刊均采用三審制,同時結合外審專家的審稿意見,對論文進行評斷。而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則是采用同行評議審稿制度,這則能夠更多地借助學科內專家學者的學術水平,彌補編輯人員知識面相對有限的缺點,從而提高論文真實性判斷。介于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強同行評議的力度,一篇論文可以請多位專家進行評審,并且進行盲審,特別是有爭議的論文。
(4) 成立學術不端監督機構。面對我國學術不端行為不斷發生的現象,國家應成立學術不端監督機構,負責調查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防治和治理學術腐敗現象??煞謩e從高校和科研院所、期刊出版單位兩個層面建立學術不端監督機構,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層面,可在其學術委員會下設立學術誠信辦公室;在期刊出版單位層面,可分別建立針對投稿人和審稿人學術行為的監督機構。國家則可立法,靠法律制裁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監督機構應定期對論文進行監控和抽查,結合現有技術,對論文進行全方位監查,可避免出現一時蒙混過關的情況,能讓科研工作者增強學術道德意識,也能增強學術素養的威懾力。
(5) 加強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意識。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應加強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意識,健全完善主要的科研制度及實施機制、加強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呼吁相互監督。同時,學術道德教育要輔之以相應的學術規范教育,使其能在建立基本學術道德的基礎上,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并通過實例介紹、學術交流等形式對其加強學術道德教育。
三、結語
學術不端行為現象屢禁不止,可通過檢查論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審核論文的邏輯性及內容、重視同行評議專家意見、成立學術不端監督機構、加強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意識等方式降低現象的發生。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我們有必要去傳播真實可信的科研成果。潔凈的學術空氣需要論文作者、審稿專家和編輯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張和,魯翠濤.作者基本信息在稿件真實性審查中的應用[J].編輯學報,2017,29(2):168.
[2]郭盛楠,齊淑蘭,王曉紅,等.臨床醫學研究論文中常見的真實性學術不端問題及其對策[J].編輯學報,2018,30(02):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