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倩蕾 楊蔓子
對于任何形式的音樂演奏而言節奏都非常重要,節奏不準確就會導致整個演奏過程混亂,破壞音樂的美感,但節奏普遍來源于人們的樂感,即樂感較強的人能夠準確感知到音樂中的節奏,而樂感較弱的人則很難進行準確感知,這種表現在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中尤為突出,不同學生的樂感存在差異,因此對節奏的把控也存在區別,對此教師就是要通過相關教學方法,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樂感,讓他們能夠在彈奏中感知節奏,并準確彈奏出來。但現實情況中因為教學方法的問題,學生在樂感上的差異依舊存在,對節奏的把控能力參差不齊,這是人們不樂于看見的,因此有必要對高校鋼琴彈奏節奏的教學方法進行探析,此舉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節奏存在于任何形式的信息傳遞當中,如說話、音樂表演等,在這些信息傳遞形式中節奏往往會隨著情緒變換,如表達激烈情緒時節奏往往會更快,反之則更慢,而聽者能夠根據節奏去判斷信息中包含的情緒,因此節奏具有傳遞情緒的功能。而鋼琴彈奏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其應當具有傳遞情緒、促使聽者產生情緒共鳴的能力,鋼琴彈奏做到這一點才能說彈奏者合格。鋼琴彈奏者在彈奏過程中應當良好的把控節奏,否則節奏失準,彈奏情感就會被破壞,無法形成情感氛圍,自然做不到讓聽者產生情緒共鳴,可見節奏在鋼琴彈奏中的重要性。
這一條件下,在鋼琴彈奏教學中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具有較強樂感的,且每個學生的天生樂感存在差異,代表學生整體感知、把控彈奏節奏的能力不強,同時個體之間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使得高校學生在鋼琴彈奏中總是會出現節奏失準,甚至大段混亂的現象,說明鋼琴彈奏教學必須注重節奏教學,這非常重要。但現實情況中,鋼琴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其中存在很多問題,并不能很好地提升整體學生的樂感,也不能針對樂感特別差的學生進行強有力的指導,這樣會導致節奏教學效果不好,鋼琴彈奏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對此教師應當保持關注。
根據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普遍案例可知,其教學質量主要就體現在教學方法上,主要表現為:教學統一化、教學理論化、教學公式化,對此下文將對各問題的具體內容進行闡述。
(一)教學統一化
教學統一化是指教師面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進行教學,這種表現從表面上似乎很公平,但深入來看存在明顯的問題,即忽視學生的個體能力差異。眾所周知,樂感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小部分人即使不通過教學也能很好的感知節奏,但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他們的樂感天賦一般,甚至很低,節奏感知與把控能力較弱,且參差不齊,這種現象在高校學生層面上也是一樣,當教師采用統一的方法進行節奏教學,就必然因為學生樂感天賦方面的差異出現質量問題,如當教師的教學進度較快,則樂感天賦能力偏弱的學生會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與進度脫節,節奏把控能力再難提升;當教師教學進度較慢,則樂感天賦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感到枯燥,學習態度直線下滑,這也不利于此類學生節奏把控能力的進一步增長,所以在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方法上,統一化是不可取的。此外,教學統一化還會導致學生產生負面心理,即樂感天賦能力較弱的學生面對較快的教學進度,容易出現消極、自我放棄、煩躁等負面心理;樂感天賦能力較強的學生面對較慢的教學進度,容易出現自滿、枯燥、盲目等負面心理,這些負面心理中的任意一項都會造成教學質量方面的問題,因此不可忽視。
(二)教學理論化
現代很多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比較貼近理論,且將自身作為教學主導,學生被動記憶或完成相關要求既可,例如某教師在教學中,就經常針對某個彈奏曲段落進行節奏講解,采用“1/8拍”等術語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只要記住“該彈奏曲段落是1/8拍,其他彈奏曲或段落是X/X拍既可”,同時在訓練中教師作為主導者會親身通過發聲方式來示范不同節奏拍子,學生照做既可,可見該教師鋼琴彈奏節奏教學理論化明顯,且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學生全程被動。首先過于理論的內容會造成學生視野狹隘,學生只要面對學過的彈奏曲才能掌握節奏,面對未學過的彈奏曲則依然會出現節奏上的問題,說明這種內容并不能提高學生樂感,只是憑借記憶來把控的,可見學生的鋼琴彈奏節奏把控能力并沒有顯著提升;其次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使得學生全程陷入被動,說明學生主動能動性不強,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會主動研究不同彈奏曲的節奏快慢、相互關系等問題,這顯然是不利于節奏教學質量的表現。
(三)教學公式化
教學公式化是指教師長期教學中會依照相同流程開展教學,因此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就會出現明顯的“公式化”現象。在鋼琴彈奏節奏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學公式化的問題并不明顯,且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隨著教學的不斷延長、深入,公式化的問題就開始慢慢凸顯,學生會感覺到節奏教學千篇一律,節奏教學氛圍頓時變得枯燥,此時學生會逐漸喪失對鋼琴彈奏節奏的學習興趣,甚至盲目地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謂的“節奏”,這些現象顯然是人們不樂于看見的,必然會對節奏教學質量造成影響,說明公式化教學不可取,應當進一步地進行改善。例如某鋼琴教師在節奏教學中始終采用“彈奏曲節奏術語講解一示范一指導一學生獨立示范”的流程來進行教學,此舉在長期教學中逐漸讓學生喪失了興趣,部分學生因為天賦較好,能很快的完成獨立示范,所以開始盲目自大,認為自己沒有必要繼續學習節奏,使得節奏教學開展難度越來越大,教學質量也逐步下滑,對此如何突破公式化現狀,是提高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質量的關鍵。
根據以上提出的三項問題,可見現代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方法有缺陷,需要得到改善,對此下文將提出相關優化策略,旨在實現教學方法優化目的,幫助所有高校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鋼琴彈奏節奏。具體方法包括構建差異化教學體系、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注重理實結合、強調學生主導地位;組織教學情景、豐富教學形式。
(一)構建差異化教學體系、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
統一化的教學對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質量存在直接影響,說明教學質量存在問題,對此就要打破統一化局面,構建差異化的教學體系,即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多對學生的彈奏節奏把控能力進行測試,這樣可以知道學生在個體能力、樂感天賦方面的差異,隨之針對不同學生盡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學進度來進行教學,確保學生對當前階段的知識充分了解,且節奏把控能力足夠時,再進入下一階段,但考慮到學生數量較多,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如此照顧,因此建議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該教學方法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節奏把控能力測試結果,將能力測試水平相近的學生視為一組,這樣就可以更便捷地對教學進度進行控制,落實差異化教學目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還有其他的應用形式,即教師可以將節奏把控能力較高、較弱的學生分為一組,通過把控能力較高的學生去帶動較弱的學生,這樣可以逐漸拉近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有利于教學質量提升。
(二)注重理實結合、強調學生主導地位
人必須通過反復的鍛煉才能長期對節奏進行準確把控,說明高校鋼琴彈奏節奏不能只重視理論課本,還要開展實踐培養,同時為了落實實踐培養目的,應當強調學生主導地位。首先理論自然是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口述等方式進行講解,但在理論教學以外,建議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進行實踐,例如結合理論中“1/8拍”知識,要求學生自主從任意彈奏曲中找到“1/8拍”的段落,并進行演奏,此舉會讓學生開始實踐,大量聽各類彈奏曲,且關注其中節奏,這樣學生的樂感將逐漸提升,且對于相關節奏也會越來越熟悉,而通過后續演奏,學生對于節奏的把控能力將進一步增長,這樣就做到了理實結合,更有利于高校鋼琴彈奏節奏質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教學方法應用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導,自身應當作為引導者來開展教學工作,因此要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如以上“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從任意彈奏曲中找到“1/8拍”的段落”的行為,教師就只是進行了引導,沒有強行要求學生從某個彈奏曲中去尋找,這樣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消除以往問題。
(三)組織教學情景、豐富教學形式
針對教學公式化問題,建議高校鋼琴彈奏教師采用情景教學法來組織教學情景,并豐富教學形式。在鋼琴彈奏節奏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方式可以借鑒著名的“奧爾夫節奏教學法”,教師可以將各種身體動作與不同的節奏對應,這樣在彈奏中學生就要根據節奏的變化來做出不同的動作,此舉使得節奏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有趣,且能夠加強學生的節奏感知、識別能力,例如某教師就將“拍手”、“跺腳”兩個動作分別于1/4、2/4節奏對應,隨之開始彈奏某鋼琴曲,當彈奏中出現了1/4節奏時學生要拍手,出現2/4則跺腳,做錯的人需要接受“懲罰”,此舉成功讓學生保持了較高的關注度,在情景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狀態與很高的專注度。
綜上,本文對高校鋼琴彈奏節奏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析,闡述了節奏教學重要性、節奏教學方法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優化建議。通過文中闡述可知,節奏教學是鋼琴彈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其掌握難度較大,因此在以往教學方法中很難保障節奏教學質量,說明教學質量存在問題,而通過文中提出的相關優化建議,借助各類先進教學方法可以解決以往問題,可起到全面提高高校鋼琴彈奏節奏教學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