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我國有句比較著名的歇后語,叫豬鼻子插大蔥——裝象,用來諷刺那些落后的裝成先進的,沒本領的裝成有本領的,缺德的裝成高尚的等一系列以弱充強、以劣充優、以假充真的冒牌人物。“豬裝象”是由低往高裝,“象裝豬”是由高往低裝。先說說“豬裝象”吧——
裝“績”。做官皆想顯露政績,但要有實績必下苦功。有人怕吃苦,又想表政績,便千方百計在“裝”上想點子。有的制定規劃,思路“高、大、新、全”,口號象“警句格言”,念起來慷慨激昂,聽起來振奮人心;有的向上匯報,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組織專門寫作班子美化“總結”,匯報時聲情并茂,有點有面,有骨頭有肉,領導不能不信,若真不放心,要查實看點,那“點”早就準備好了,哪里能沒有幾個“閃光點”?沒點也能造假點,新聞媒體不是披露過“塑料樹”“人裝羊”“刷白墻”等假點嗎?安徽南陵縣某糧站的官兒借糧造假裝“滿倉”,直騙到國務院,可見“裝象”者的膽量;還有的以發文件多少裝“落實”,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2018年一年,累計下發文件408份、簡報118期,平均每個工作日要下達兩個“紅頭”,不免令人嘆為觀止;有的規章上墻,一級模仿一級,鑲上鏡框,掛到墻上,整齊美觀,單看這規章條文,上合黨的政策,下合民情民意,可是有些單位只把它當成自己政績的漂亮偽裝,而沒真正落到實處。
裝“闊”。愛搞“面子工程”,以期領導關注。據媒體報道,甘肅省榆中縣舉債6200萬元造“門景”;陜西省韓城市投資1.9億元,造“鯉魚躍龍門”景觀;貴州省獨山縣,耗資2億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陜西省鎮安縣花7.1億元修建了一所“豪華中學”……這些縣(市)可都是國家級的深度貧困縣呀,為了裝闊比闊,竟如此勞民傷財,舉債而為。
裝“廉”。善扯廉政的大旗作掩護,常喊廉政口號,作廉政報告,有時也做一兩件小事擺擺廉政的樣子。江西省原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卸任時曾導演“千人送別”的群眾場面,4年后卻被實名舉報為向企業索取價值2000萬元黃金及1.8億元現金的大貪官。
寫到“豬裝象”,又想起從《中國青年報》上看到的一幅“象裝豬”的漫畫:大象為了和豬伙伴打成一片,不得不切掉了大半個鼻子,砍掉了大半個象牙,豬模豬樣地和豬們混。對此思索一番后,想到從古至今“象裝豬”亦不乏其例——
裝“愚”。《紅樓夢》中的薛寶釵,作者在介紹她出場時說:“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鳳姐則給了她這樣兩句評語:“拿定了主意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薛寶釵就是依靠著這種“會做人”的訣竅,周旋在榮國府那樣復雜的環境里,和周圍上下老幼,無不相處得八面玲瓏,盡得人心。她常勸其她女孩“女子無才便是德”,勤于女工,恪守“女規”。自己心中卻想的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不是仍有人信奉“事不關己, 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處世哲學,以圖有個好人緣嗎?
裝“卑”。最典型的莫過于安祿山了,盡管他比楊貴妃大18歲,卻甘做她的養子,侍奉楊貴妃如母。安祿山身體特別肥胖,腹垂過膝,自稱腹重300斤。玄宗見他如此肥胖,問他肚子里有什么,他詼諧地回答說:“更無余物,唯有赤心耳!”玄宗聽罷哈哈大笑,甚贊其忠。然而,正是這位聲稱滿腹忠心的人,卻在掌握了軍政大權后,發動了“安史之亂”,使唐朝從盛轉衰。 還有丁謂拂須諂寇準,王莽謙恭未篡時,趙師鐸學犬諛韓侘胄,易牙煮子待齊桓公,皆裝愚顯忠而惑主,其主最終也自食惡果。拍馬者為騎馬,古今皆然也。
裝“窮”。裝窮是有些貪官最愛上演的戲碼之一,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國家某部項目處處長趙德漢,生活中常吃方便面度日,說是為了省錢養活老母,可案發后,反貪局發現在他家冰箱里、床鋪下、壁櫥上都塞滿了錢。現實中,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一直“以窮示人”,不僅穿著樸素,而且經常騎著一輛折疊自行車上下班,卻家藏上億元現金;貴陽市原市長助理樊中黔節儉成性,吃穿普普通通,手機修了若干次還在用,一雙皮鞋換了三次還在穿,可他20年來受賄的贓款卻足足裝滿了5個保險柜。
裝績、裝闊、裝廉,偽裝政績,塑造形象,假裝高尚,是為升官搭橋鋪路;裝愚、裝卑、裝窮,一面攀附靠山,一面“親民”表演,贏得人緣,換取“選票”,也是為“送我上青云”。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在《知人》這篇文章中對善“裝”者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貪人廉,淫人潔,佞人直,非終然也,規有濟焉爾。”就是說,貪婪的人裝作清廉,荒淫的人裝作純潔,奸巧的人裝作正直,不是永遠如此的,只不過是以偽裝來達到某種目的罷了。“裝”與“實”相悖,其要害是假,根源是私。要杜絕“裝”風之滋長,首先還是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三嚴三實”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政績觀,出政績要實實在在,不能弄虛作假。為官一任,要干出“造福一方”的真成就,決不能搞“造勢一時”的假政績。別把政績“吹”在自己的嘴上,要把政績樹在老百姓的心中。其次,考核干部時,也要注重一個“實”字,特別是要明察暗訪。哪個干部德才怎樣,群眾最清楚。要深入到百姓中實地考察,不光聽干部的口述,更應聽群眾的口碑;不光看“墻”上“本”上的規章,更要看落實的效果。對那些“唱功”好、做功差、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談、善“裝”的干部, 給予嚴肅批評,幫助其正視問題,糾正錯誤,丟掉“裝”具,多做實功;對那些習慣于“裝”的兩面人、對黨和人民事業造成損失的干部,要嚴肅查處,不能讓其占著位子,貽誤事業。
黃永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