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貴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聯是不少人的處世信條和不二圭臬。旨在勸人豁達大度包容寬容,昭示無容人寬宏大量則難成大事常理。處世做人當然要“大肚能容”,但要看能容什么?
孔子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大意是說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但他老人家同時也說過“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說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奉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早就言明了容忍的原則和限度,也就是說,孔老夫子雖然同意“大肚能容”,但他同時也并不認同對什么事都容忍。
現代文明社會,雖然首先是“和而不同”的寬容社會,然而寬容絕不等于容忍無原則無邊界無底線的恣意妄為。任何理性社會,都從來不會且未來也不會容忍“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而容忍自己可以肆意踐踏他人自由和價值底線,反過來卻要求他人寬容其為所欲為的霸道邏輯。人類不同文明不同群體在基本價值觀上彼此尊重,乃多元寬容社會得以和諧共存的根本基石,設若這塊基石被破壞架空,將意味著人類返祖倒退至可怕的叢林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類將失去道義約束和文明自律,進而陷入叢林法則主宰下的普遍沖突泥沼。
開放包容社會,地球村人都是“同村人”“連體人”。作為合格公民,自然需要“和而不同”,需要“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之認知自覺,設若將之看作“大肚能容”基本公民素質的話,那么,“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公共精神,則可視為“要看能容什么”的基本公民人格。抽象概括,不外乎,一是不依不饒捍衛個體合法權益的自我權利自覺和強烈維權意識,二是面對公共討論和公共利益罹侵時不“已于言”的強烈參與意識。在入選“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的于歡故意傷害案中,侵害人在受害人房屋里指使手下拉屎,將受害人按進馬桶逼其還錢,由社會閑散人員組成的10多人的催債隊多次騷擾受害人的工廠,并辱罵毆打她。其子于歡目睹母親受辱忍無可忍,從工廠接待室的桌子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亂捅,致使催債人員一亡三傷。一審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于歡無期徒刑,原被告均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定于歡屬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作為上榜的典型案件,此案之所以具有推動法治進程的昭示意義,正是因為當事人面對母親被侵受辱時“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及時出手,以及良心媒體和正義網民“路見不平一聲吼”后續發聲施援的結果。
埃德蒙·伯克說過,“惡人當道的唯一條件便是好人的沉默”。納粹種族主義的反對者、路德教派牧師馬丁·尼莫勒對此有過切身體驗。他在詩歌《最先他們逮捕共產黨員》中說:“起初,他們向共產主義者撲來,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后來,他們向社會主義者和工會活動者撲來,我也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社會主義者和工會活動者;再后來,他們向猶太人而來,我還是沒有說話,因為我也不是猶太人;隨后他們向天主教徒而來,我沒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向我撲來時,已沒有人為我說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回放反思一下,人類歷史上以及現實中,類似因為“好人沉默”助長縱容“惡人當道”的人倫悲劇還少嗎?難道不應引發今人悚然一驚的道義反應和引以為戒的理性反應嗎?
大肚能容,要看能容什么。好人做錯事能容,壞人做壞事不能容;價值觀齟齬不合能容,突破法律道德底線不能容。
羅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