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曰建
《雜文月刊》(原創版)的“灶臺物語”很新穎。“灶臺”土得掉渣,“物語”是源于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即故事、雜談,洋氣十足,“灶臺物語”土洋結合、翻出新意,套用紅樓夢的對聯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020年10月刊出的“純野生”帶魚和腐竹營養的利弊,很典型。無奈的是你還不能說他們錯,帶魚“純野生”千真萬確,全世界就根本沒人工養殖的。現在食材貼上野生、有機、綠色就身價倍增,商家就投其所好。腐竹的是非則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有意“忽視”劑量,現代醫學鼻祖、瑞士醫生巴拉塞爾薩斯有一句名言:“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白開水喝多了也會死人。我們也常聽人說“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我們看到的卻是“耍流氓”者大有人在,在媒體特別是電視臺打著科普的幌子,把食物劃分致癌與防癌,弄得人們不知吃什么好了。“專家”剛說蒜瓣煸過會致癌,媒體跟著就辟謠:只有一次吃25斤蒜才有害健康!以甲物之長比乙物之短的偽科學司空見慣:一斤紅薯葉頂十斤人參、燕窩蛋白質不及雞蛋、海參蛋白質不及黃豆等等。“灶臺物語”由瑣碎生活細節生發出大題目,是謂“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還有一句要說:某些東西即便劑量再小,因為對人體不是好東西,也不能添加到食品里,更不能嘗試,比如三聚氰胺,比如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