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剛

2019年8月7日,某市一對同父異母的小兄弟,大的8歲,叫阿華,小的7歲,叫阿平。兩兄弟的父母在異地打工,無拘無束的兩個孩子吃完午飯后,便一起出去玩耍。中午,兄弟倆來到一住宅小區,發現有一個關閉的游泳場,見天氣炎熱,就決定翻門進去玩水。兩個孩子水性都不好,所以只是坐在游泳池邊,用雙腳戲水,結果不慎雙雙掉進游泳池……小區當班保安得知情況后立即撥打了110和120,醫護人員對溺水者進行了全力搶救,但仍無力回天。
民警經現場勘察發現,游泳池入口處只有一道約1米高的鐵門,圍墻上有“防滑注意安全”“急救120”“報警110”等三條警示標志。小區物業公司的張經理告訴民警,游泳池只對業主開放,業主的小孩必須由大人陪同,且持有物業公司蓋章的游泳票才能進入。泳池的開放時間是7∶00-9∶00、18∶00-21∶00,開放期間有一名救生員確保安全,其他時間通向泳池的鐵門是關閉的,不允許進入。兩名溺亡者并非小區業主的孩子,而且是在泳池關閉的時間擅自進入才導致悲劇的發生。一名業主在接受調查時,也印證了物業公司的說法。
一周后,物業公司的韋運強與死者家屬簽訂了一份《協議書》,內容是認可公安機關對此次事故作不立案處理(因為不是刑事案件,所以警方未予立案)。當天,韋運強以公司的名義支付了阿華、阿平的尸檢費用。
面對死者家屬,物業公司張經理說,韋運強只是事發時當班的班長,他支付尸檢費卻沒告知本公司,這不能算是公司行為。物業公司同意公安機關對此次事故不予立案處理的決定。
兩個孩子在小區的游泳池內不幸溺亡,物業公司卻找各種理由搪塞。由于死者父母與物業公司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于是,一紙訴狀,將物業公司告上轄區人民法院,要求對方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60萬余元。
同年10月16日,轄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庭審中,原告方代理律師認為,小區游泳池的鐵門太低,只有1米高,且現場無人看管,即便是兒童都很容易攀爬入內。泳池邊,除了有三條較明顯的警示標志外,未見其他內容的警示標志。而且,在非營業時間,該游泳池的蓄水并未排至預定深度,也無安排專業人員看管,更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而阿華、阿平是在小區游泳池邊玩耍時溺水身亡的,物業公司作為小區游泳池的管理單位,對游泳池疏于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過錯,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因此,依法應當做出賠償。
死者的父親王德飆補充說:“事發時正值暑假,因我和妻子要外出工作,故將孩子托付給爺爺照看。兩個孩子在事發之前從未去過這個小區。事發后,物業公司不但支付了兩個孩子的尸檢費用,還賠償了5000元。可見,物業公司已承認自身存在過錯。”
物業公司的代理人則辯稱,公司的工作人員墊付兩個孩子的尸檢鑒定費,以及拿5000元到死者家中慰問,僅僅是出于人道主義,并非公司承認在此次事故中有過錯而支付的賠償款,不能以此作為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
物業公司代理人說,小區在2015年12月已經依法成立了業主委員會,與此同時,該小區業委會已經明確通知與物業公司解除物業服務合同關系,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物業公司對該小區已經沒有物業服務法律責任和義務。小區游泳池內發生的事故,應當由小區業委會承擔法律責任,物業公司不是本案的被告。該代理人還認為,阿華和阿平溺水死亡,是因其法定監護人未盡監護責任,并非物業公司不履行法定或者合同義務,亦或是實施人身侵權行為所致。再則,原告方作為阿華、阿平的法定監護人,卻未盡到合理必要的監護義務,對發生孩童溺亡事故存在不可推卸的疏忽照顧責任。因此,依法應由阿華、阿平的監護人承擔全部責任。
轄區法院審理后認為,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業主大會選聘了新的物業服務企業的,物業服務企業之間應當做好交接工作,并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39條規定,將物業管理用房和相關資料交還給業主委員會。由于物業公司沒有舉證證實阿華、阿平溺亡事故發生時,物業公司和小區已終止物業服務合同,并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了物業移交手續。而且,案外人(小區居民)覃某某、張某某在派出所調查時均證實,物業公司在事發時仍對游泳池進行有償管理,那么物業公司仍是游泳池的實際管理人。
另外,阿華和阿平是在游泳池溺水死亡,其父母狀告物業公司承擔責任并無不當。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條標明有監護人的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法院還認為,阿華和阿平都是未成年人,父母是他們的法定監護人。王德飆、韋秀珍有責任對阿華、阿平進行管理和教育的法定監護職責。而庭審中,因王德飆承認阿華和阿平于事發當日系自行到該小區游泳池玩耍,此前卻從未去過,故阿華、阿平因自行到游泳池玩耍導致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系法定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所致,故王德飆、韋秀珍應對阿華、阿平的死亡承擔主要責任。
物業公司是小區游泳池的實際管理者,對游泳池負安全管理義務。但從游泳池關閉時的安全措施及安全警示標志來看,物業公司在游泳池關閉期間對未成年人的安全警示及防范管理存在疏忽。因此,對阿華、阿平在游泳池溺水死亡存在一定的過錯,酌情應承擔30%的賠償責任,即賠償王德飆、韋秀珍應獲得的死亡賠償金、喪葬費18萬余元,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6萬元,扣除已經支付的5000元外,物業公司還應賠償原告方共計19萬余元。
據此,轄區法院于2019年12月中旬作出判決:物業公司賠償王德飆、韋秀珍、趙曉蓉19萬余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