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陳愷,馬超武,周 宇
隨著我國軍事訓練和演習任務的不斷增多,相關的訓練傷時常發(fā)生。其中射擊訓練導致的爆震性聾(explosive deafness, ED)是常見病之一,可導致患者聽力受損甚至全聾,同時伴耳悶、耳鳴、頭痛等癥狀[1]。激素、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循環(huán)等藥物可改善ED預后。近來研究表明,溶栓劑如巴曲酶、纖溶酶等因其藥物特性,對本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尚無明確結論。本研究觀察了巴曲酶用于射擊訓練相關ED治療的效果,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更多依據。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確診的71例部隊ED患者資料,均為射擊訓練所致。所有患者均行純音聽閾測定,按GBZ49-2014《職業(yè)性噪聲聾的診斷》明確診斷標準,將聽力損傷分為三級:輕度(26~40 dB)、中度(4l~55 dB)、重度(>56 dB)。全面查體,行耳內窺鏡、聲導抗、聽性腦干反應、內聽道CT或MRI等檢查。納入標準:①明確射擊爆震史;②傷后出現(xiàn)聽力下降及相關癥狀;③聽力學檢查結果陽性;④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無明確病因者;②既往鼓膜穿孔、慢性炎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其他聽力損失疾病;③發(fā)病超過14 d未治療者(因治療時間窗過長療效明顯下降);④有相關藥物過敏史及禁忌證。按是否行巴曲酶治療將患者分為巴曲酶組38例,對照組33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相關癥狀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聽力損傷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方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80 mg+等滲鹽水100 mL 靜滴 1次/d(3 d后減量為40 mg);丹參川芎嗪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靜滴 1次/d;鼠神經生長因子18 μg 肌注 1/d;腺苷鈷胺0.5 mg 肌注 1次/d。巴曲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巴曲酶注射液(5 BU/支),首次10 BU+等滲鹽水250 mL,緩慢靜滴,隔日減量為5 BU,1/隔日。2組療程均為7~14 d。如有耳部急性炎癥則予口服抗生素;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潔,忌沖洗滴耳;監(jiān)測凝血功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不良反應情況;出院后隨訪3個月或以上。
表1 入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n男/女(n)年齡(歲)病程(d)耳鳴(n)耳悶(n)頭痛(n)聽力損傷分級(n)輕度中度重度對照組3330/321.2±10.77.3±3.623221511148巴曲酶組3831/423.1±9.56.6±2.926211812179
1.3觀察指標①聽力療效判定[2]:痊愈,聽力恢復至正常,或達患病前水平;顯效:聽力平均提高>30 dB;有效:聽力平均提高15~30 dB;無效:聽力平均提高<15 dB。聽力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數×100%。②癥狀:耳鳴療效判定[2]:程度分為7級,0級-無耳鳴;1級-偶感耳鳴;2級-持續(xù)耳鳴;3級-在嘈雜環(huán)境中仍感持續(xù)耳鳴;4級-持續(xù)耳鳴伴睡眠障礙;5級-重度耳鳴導致無法正常工作;6級-極重度耳鳴,產生自殺傾向。痊愈:耳鳴完全消失;顯效:耳鳴改善2級以上;有效:耳鳴改善1級;無效:耳鳴程度無改善。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 總數×100%。耳悶和頭痛療效判定[3]:根據癥狀問卷及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VAS計0~10分,0為癥狀完全消失,10為治療前后無變化,患者根據治療后主觀感受在0~10之間選擇分數。痊愈:癥狀消失,VAS得分0;有效:癥狀好轉,VAS得分5以下,無加重或復發(fā);無效:無變化,VAS得分5以上。有效率=痊愈+有效/總數×100%。③不良反應:統(tǒng)計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結果數據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χ2檢驗,以頻數和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聽力有效率分級比較巴曲酶組聽力總有效率(84.2%)高于對照組(6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進一步分級比較,中度損傷患者巴曲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輕度和重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入組患者聽力有效率分級比較[n(%)]

組別n聽力有效率輕度中度重度總有效率對照組338(24.2)8(24.2)4(12.2)20(60.6)巴曲酶組3811(28.9)15(39.5)6(15.8)32(84.2)P值0.2310.0490.4860.025
2.2耳鳴耳悶頭痛有效率比較巴曲酶組患者耳鳴治療有效率(80.8%)高于對照組(5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巴曲酶組患者耳悶、頭痛的治療有效率[12(57.1%)、11(61.1%)]與對照組[15(71.2%)、10(66.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巴曲酶組1例注射部位輕度瘀斑;對照組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或以上,未出現(xiàn)癥狀加重或復發(fā)。
射擊訓練引起的ED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聽力下降,通常在傷后即刻到達損失高峰,也有聽力完全喪失,后逐漸恢復,損失主要高頻范圍[4]。本研究患者聽力下降主要集中在4~6 kHz,部分聽力曲線在6 kHz處出現(xiàn)V型凹陷。同時伴耳鳴、耳悶、頭痛、眩暈等相關癥狀。其中耳鳴最為常見,通常與耳聾同側,呈持續(xù)性高調音。耳悶、頭痛、眩暈等表現(xiàn)取決于受傷程度及個體差異。根據聽力恢復情況分為暫時性閾移和永久性閾移。如未及時有效治療,聽力損失可形成永久性閾移[5],引發(fā)焦慮、失眠、抑郁等身心損害,嚴重影響患病官兵的工作訓練及生活質量[6]。
近年來溶栓劑被認為是有效藥物而逐步應用于臨床,但相關研究仍較缺乏。本研究所用巴曲酶是蛇毒毒液提取精制的絲氨酸蛋白酶單成分制劑,可分解纖維蛋白原,促進組織型酶原激活物(t-PA)的釋放,增強纖溶系統(tǒng)活性,降低血黏稠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溶解內耳微小血栓,增加灌注量,改善內耳缺氧缺血狀態(tài),減輕水腫,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從而修復內耳損傷,并有一定的去自由基和神經保護作用[7]。巴曲酶對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無明顯影響,減少了危險因素。使用時需注意:有出血跡象、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禁用,月經期緩用,凝血功能異常、纖維蛋白原<1 g/L者停用,藥物過敏者禁用。其不良反應主要有:皮膚及黏膜發(fā)生出血,頭暈、頭痛、轉氨酶升高,過敏反應等。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僅1例注射部位瘀斑,無過敏病例,未發(fā)生終止治療的不良反應,可見巴曲酶相對安全。
本研究對71例部隊ED患者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結果分析,聽力有效率比較,巴曲酶組(84.2%)高于對照組(60.6%),可見巴曲酶對提高聽力具有良好效果。其中巴曲酶對中度損傷患者效果明顯(P<0.05),而輕度和重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度患者聽力損傷輕,常規(guī)治療效果亦較理想,雖巴曲酶組有效率略高,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重度患者考慮病例數較少,單獨統(tǒng)計結果誤差大,無法得出明確結論。癥狀有效率方面,耳鳴癥狀巴曲酶組(80.8%)高于對照組(52.2%),可見巴曲酶能有效減輕爆震引起的耳鳴。耳悶及頭痛癥狀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原因,耳悶主要為中耳損傷所致,如鼓膜穿孔、鼓室積血、聽骨鏈脫位等,巴曲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纖維蛋白原,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栓,減輕神經變性等,因此無直接作用。而頭痛可由多損傷因素引起,且本研究頭痛樣本數較少,無法得出明確結果。
綜上所述,治療射擊訓練相關ED時,在常規(guī)方案基礎上加用巴曲酶,能有效提高聽力,減輕耳鳴,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應用。進一步研究應擴大樣本量,尤其重度病例數,明確其合理療程、用法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