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威
(濟寧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濟寧272000)
近年來,濟寧市以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生態湖泊治理等項目為抓手,與平原水庫、濕地公園有機結合進行環城濕地建設。環城生態綠帶的水系湖泊建設主要包括塌陷區修復后形成的湖泊濕地建設、連通城市水網的水系構建以及水環境整治等方面。十二明珠生態濕地建設如意湖、少康湖、天寶寺湖、鳳鳴湖、馬場湖、龍拱湖、太白湖、九曲湖、十里湖、王因湖、興隆湖和龍湖12 個湖泊,湖面水域面積共58 km2。
根據《濟寧市環城生態綠帶總體概念規劃》,湖泊水庫和濕地平均蓄水深度按照5 m 控制,鄰近上級湖的各濕地死水位按照南四湖上級湖32.80 m 控制,其余湖泊水庫按照生態要求死水位為庫底以上0.8 m 確定,則各水庫調蓄庫容和死庫容如表1 所示。

表1 各湖泊水位與庫容計算表
1)生態用水量。根據以往經驗,濕地生態年用水量按照濕地可調節庫容的30%考慮。2)蒸發損失。采用附近水文站實測歷年逐月降雨、蒸發資料統計分析,將歷年逐月水面蒸發深折算成20 m2蒸發池水面蒸發深后,用多年平均水面蒸發深后減去多年平均降雨量,求得多年平均水面蒸發增損。各水庫多年平均蒸發損失深度為0.85 m。3)滲漏損失。根據各濕地不同地質條件和濕地周邊地下水埋深情況,分別確定各濕地滲漏損失,各濕地用水量見表2。

表2 各濕地用水量計算表
梁濟運河全長87.8 km。后營站位于梁濟運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積3225 km2,在本工程引水閘下游9.7 km 處。根據后營水文站1962—2013年歷年實測月平均流量計算歷年逐月來水量,多年平均實測徑流量為3 4907 萬m3。采用水文比擬法分析梁濟運河來水量,并考慮梁濟運河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所增加的用水量等因素,規劃年來水量按實測來水量的80%計算。規劃年梁濟運河50%來水量為18 852.93 萬m3。梁濟運河為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和通航河道,直接和南陽湖相連,可直接利用非調水期(即汛期)雨洪資源。
泗河干流全長159 km,流域面積2 357 km2,其中濟寧境內干流總長146 km,流域面積2 030 km2。根據《濟寧市泗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及保護規劃》,曲阜~兗州邊界50%保證率下泄水量為5 471 萬m3,兗州~濟寧邊界50%保證率下泄水量為4 653 萬m3。總下泄水量為10 124 萬m3,可取水量為4 049.6 萬m3。沿泗河灘地布設有南水北調濟寧市續建配套工程輸水干線,可利用在非調水期(即汛期)抽引南四湖雨洪資源。
據二級湖閘水文站1961—2010 年(水文年)實測下泄水量統計,南四湖上級湖多年平均下泄水量為16.14 億m3。從歷年下泄水量系列看,1961—1980 年下泄水量較大,平均為25.18 億m3;1980 年后,由于降水量偏枯,入湖水量減少,工農業用水量增加,下泄水量明顯減少,1981—2002 年平均下泄水量為3.66 億m3;2003 年起是一段豐水期,2003—2010 年平均下泄水量為27.85 億m3。
濟寧市中心城區共有污水處理廠9 座,各污水處理廠可利用中水量詳見表3。

表3 各污水處理廠可利用中水量統計表
根據各濕地需水量和地理位置條件對各取水水源進行合理配置,保證濕地用水安全。經分析,在50%保證率情況下,通過雨洪資源和地表水源及中水水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滿足各濕地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