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登科
【摘要】貴州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產業興旺,這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對鄉村人才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而貴州省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滿足不了鄉村振興的需求,這一現狀已經成為制約貴州鄉村脫貧致富的瓶頸。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鄉村振興戰略;對策
一、貴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貴州省出臺《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了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鄉村發展,這既是政府支持“三農”發展向更深層次邁進的重要體現,同時也對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農村職業教育要與鄉村經濟發展產業相融合,對農民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從而改善農民群眾的專業技能與水平,提高鄉村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以鄉村產業融合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二是農村職業教育要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對農民進行職業培訓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加強農民對生態宜居環境的理解與認識。三是農村職業教育要與農民實際需求相結合,為農民量身定做培養方案,向鄉村傳遞致富知識與政策,讓廣大農民群眾正確認識繼續教育,主動參與繼續教育,全力推動鄉村教育順利開展。四是農村職業教育要與鄉村治理服務相結合,對農民群眾進行基礎法律常識、事務以及基本常識培訓,讓農民群眾在鄉村治理的過程中感受現代化治理的優勢,以必備的法律常識與基本文化為基礎積極參與鄉村發展。
二、貴州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輿論導向存在偏見
近年來,國家、省市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空前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擴大了職業院校辦學的自主權,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見,低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一是職業教育的“立交橋”未打通,認為高職畢業就是學業的盡頭。二是將職業教育視為層次教育、二流教育,而不是類型教育。三是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時存在歧視現象,認為職業教育無晉升空間等。職業教育成為了考生最后不得已的選擇,而農村職業教育更是無人問津。
(二)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欠缺
2017年,農業部發布的《“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指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但農村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并不完善,制度設計缺乏協同性。一是農村職業教育體系中主體的教育資源仍處于分散的狀態,各自為政,相應的溝通銜接機制尚未建立。二是農村職業教育尚未建立系統的教育體系。職業教育、職業培育、職業資格認證一體化機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統。所以,農村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資源、機制之間的協調、平衡現狀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仍然存在一定距離,構建系統機制與完善體系的任務較為艱巨。
(三)農村職業教育動力不足
受歷史欠賬較多的影響,農村職業教育資源、師資等基礎力量相對薄弱,發展源動力相對較弱。一是政府對農村職業教育不夠重視,基礎資源投入不足,社會力量參與缺失,難以滿足辦學需求,特別是難以滿足涉農專業的發展。二是職業院校發展所需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招生規模成為財政撥款的主要依據,涉農專業招生的吸引力較低,各地涉農院校減少,涉農專業萎縮,離農、去農的現象突出。三是涉農專業生源不旺,質量不高。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務農意愿嚴重不足,農村學生為了擺脫農業,主動報考的意愿也較低,客觀上加劇了農村職業教育生源短缺的困境,生源質量偏低也就不可避免。此外,由于農村的待遇低、工作條件差、創業環境差等,涉農專業畢業生也不愿留在農村,造成涉農人才的流失。
(四)辦學水平難以適應需求
農村職業教育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該是一個從適應到支撐再到引領的過程,而現有的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水平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一是發展方向錯位,背離鄉村振興時代需求。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結構已發生變化,對專業化人才培養精準和精細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未轉向適應農業與裝備、技術、信息、生態、文化等深度融合的復合技能型人才,農村職業教育不能有效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教學設施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支撐不夠。涉農院?;蜣r業相關專業的相對弱勢地位導致了資源分配不均,教學資源的人力、物力投入相對有限,硬件設備的更換難以滿足教學需求。教學活動的進行與實踐操作之間仍有較大差距。三是教學水平與鄉村振興的要求差距顯著。農村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進展緩慢。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很多老師缺乏實踐鍛煉,加之管理水平相對較低、課程內容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導致農業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尚未得到明顯改善,社會貢獻度、滿意度較低,與鄉村振興要求之間的差距明顯。
三、貴州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
貴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放在首要位置,暢通鄉村智力、技術、管理通道,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制約,造就更多鄉土人才,從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引領農村職業教育輿論導向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落實科教興省的重要戰略舉措,更是解決“三農”問題、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保障。因此,職業院校自身要充分認識到農村職業教育的作用,轉變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一是以“高職擴招100萬人”為契機,把這項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圍繞貴州省“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將四類生源人才培養有機融入區域發展,著力培養一批懂技術、能經營、善管理,支撐農村產業發展、企業轉型升級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二是做好農村職業教育分類招生考試宣傳工作,引導高中、中職、高職等院校畢業生朝農村合理流動。提高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在全社會營造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