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臨沭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山東 臨沭 276700)
直腸癌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此類疾病還具有極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目前已經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1-2]。特別是老年患者出現直腸癌疾病后其藥物以及手術治療的風險會直線上升,對于手術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本次選取8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觀察,現報道如下[3-4]。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9年1月近十年時段內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根據患者入院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組,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0例患者。
對照組中2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齡60~84周歲,平均(72.06±10.69)周歲;觀察組中1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齡59~85周歲,平均(71.82±10.34)周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本次通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入選患者均臨床檢驗以及影像學檢驗確診為直腸癌疾病,并且老年患者身體能夠承受手術。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予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患者進行麻醉后于患者腹腔行切口,將腫瘤以及周圍組織游離腸道后將其完全切除,然后在病灶距離肛門5cm以上位置進行Dixon術,然后層層縫合即可。
1.2.2 觀察組患者則予以小切口開腹手術:(1)由專業醫師對患者病況進行專業評估后,指導患者于手術臺上采用膀胱截石位,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待麻醉起效之后同樣于腹部行以切口,切口大小不能夠超過7cm;(2)如若是女性患者需要懸吊子宮,所有患者均需要懸吊膀胱,并且同腸道進行隔離;(3)將血管提前截斷在腸系膜下動脈之中,將腫瘤以及遠端鄰近組織進行有效切除,應用DST將腸道進行吻合處理;(4)將患者腹腔進行清洗消毒,確保無異常出血之后進行縫合工作,在小切口進行手術工作過程中使用拉鉤將其腹腔進行暴露。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臨床指標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留院時長、術后排氣時長以及術后排便時長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圍手術期各項指標()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圍手術期各項指標()
分組 例數 手術時長(min) 術中出血量(ml) 留院時長(d) 術后排氣時長(d) 術后排便時長(d)觀察組 40 96.26±29.11 24.67±7.02 6.15±1.47 2.16±0.67 4.17±1.84對照組 40 115.03±46.19 31.02±10.12 8.49±2.07 4.01±1.78 6.93±2.13 t-2.174 3.261 5.829 6.152 6.202 p-0.029 0.002 0.000 0.000 0.000
2.2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n(%)]
直腸癌是極為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病況更加嚴重,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已然呈現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并且通常只能夠使用手術以及后期放、化療進行輔助治療[5]。
目前直腸癌手術治療有多種,常見腹腔鏡手術、傳統開腹手術以及小切口開腹手術等,其中腹腔鏡手術是目前使用較多的治療方式,是屬于微創手術具有遠近期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的優點,但是相對其他手術禁忌癥較多,并且此類手術難度極大,很多中小型醫療機構難以有效勝任,手術費用也較高很多家庭難以承受;而傳統開腹手術對于切口極大這就增加手術出血量以及感染可能,患者后期恢復時間更長,老年患者原本身體各項機能下降,便更加難以承受開腹手術的治療。而小切口開腹手術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能夠便于普及,其手術實質是在小切口的有限視野之中進行,操作性高并且費用相對較低患者更加容易接受;老年患者的身體原本就容易出現多種疾病狀態極不穩定,因此手術時長需盡可能縮短,以減少身體負荷。本次使用小切口開腹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留院時長、術后排氣時長以及術后排便時長等指標明顯優于傳統開腹[6-7]。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老年直腸癌時應用小切口開腹手術雖然較傳統開腹手術具有一定難度,但治療效果顯著,保障預后,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值得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