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羽 賈真妍 杜云賽 高冠起(通訊作者)
(1 青島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臨沂市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2 濱州醫學院 山東 濱州 264003)
(3 濰坊醫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53)
(4 臨沂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現將我院收治的1例以惡心嘔吐首診的老年患者報道如下。
患者,男,60歲,因“惡心嘔吐20余天,意識不清10小時”于2019年4月2日就診于我院。患者訴20余天前腰部推拿后出現惡心嘔吐,食入即吐,非噴射性,伴雙下肢疼痛麻木感,全身乏力,活動能力下降,曾按腰椎間盤突出癥處理,效果欠佳。入院前10小時逐漸意識不清,伴心慌、大汗,伴四肢無力,無肢體抽搐,無腹痛、腹瀉?;颊呓?月來體重下降約10kg。既往腰椎間盤突出病史,否認肝炎、結核、腦外傷、腦部手術等病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查體:體溫37.5℃,脈搏93次/min,呼吸23次/min,血壓113/67mmHg;體型消瘦,表情淡漠,面色蒼白,甲狀腺無腫大,心肺腹查體無異常,雙下肢無凹陷性水腫。門診查電解質、血糖:鈉113.3mmol/L,氯80.8mmol/L,血糖2.33mmol/L。
患者入院后診斷為“幽門梗阻待查”,并給予高滲糖、濃鈉、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癥狀緩解。入院后第2天,實驗室檢查回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28.9mg/L(0~10);生化:鉀(K)4.5mmol/L(3.5~5.3),鈉(NA)118.7mmol/L(137~147),氯(CL)87.9mmol/L(99~110),鈣(CA)1.92mmol/L(2.03~2.54),血糖(GLU)14.62mmol/L(3.9~6.1),白蛋白(ALB)32.8g/L(34~48);尿常規:葡萄糖4+(正常-),比重1.002(1.003~1.030);血常規、糞便分析、凝血、甲功三項(FT3、FT4、TSH)、腫瘤標志物均無明顯異常。全腹CT:肝內多發低密度灶,前列腺增大伴鈣化。為明確有無消化道梗阻,進一步行電子胃鏡檢查提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入院第3天?;颊邿o明顯誘因出現心慌、大汗、惡心嘔吐,指測血糖2.9mmol/L,給予50%葡萄糖針10g靜推后癥狀緩解。患者反復低血糖、低鈉低氯,進一步行內分泌激素檢查:8am皮質醇(COR)<1.00ug/dl(5~25);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5.00pg/ml(0~46);泌乳素(PRL)5.99ng/ml(0~17),卵泡生成素(FSH)4.840mIU/ml(0.7~11.1),黃體生成素(LH)7.310mIU/ml(0.8~7.6),生長激素(GRH)1.26ng/ml,雌二醇(eE2)29.440pg/ml(0~39.8),孕酮(PRGE)0.290ng/ml(0.28~1.22),睪酮(TSTO)250.870ng/dl(241~827);糖化血紅蛋白(HbA1c)5.6%(4.0%~6.0%),平均血糖6.3mmol/L;患者ACTH及COR極低,考慮存在垂體功能減退,進一步行垂體MRI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經內分泌科醫師會診后,診斷為腺垂體功能減退癥,予氫化可的松8am100mg,4pm50mg靜滴3天后復查血常規、超敏C反應蛋白、電解質、血糖均正常,2天后,患者出院,改為強的松早5mg,晚2.5mg口服。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缺乏特異性,主要取決于原發病、垂體破壞的程度和激素減少的速度。通常認為,腺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首先出現促性腺激素、泌乳素減少,繼而出現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最后出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2]。據報道[3],垂體破壞約50%才會產生臨床表現,破壞達75%時產生明顯的臨床表現,如體毛脫落,性欲低下,骨質疏松,怕冷,疲勞,表情淡漠,惡心、嘔吐,低鈉低氯,體重減輕等。李俊等[4]對260例腺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貧血,其次是血脂異常和乏力。李曉瑋[5]對60歲以上老年人群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惡心、嘔吐是最常見的癥狀,占60.87%,其次是腹脹和食欲不振;而國外一項針對老年性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的研究表明[6],老年患者中最常見的是低血鈉,達80.6%,其次是低血糖和貧血。此患者系老年男性,發病伴有雙下肢疼痛麻木,加之既往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很容易將惡心嘔吐誤以為老年人正常生理變化,因此直至出現低血糖昏迷才來就診?;颊邜盒膰I吐、低血鈉、低血氯,排除消化系統疾病后應立即聯想內分泌疾病可能。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病因多見于垂體占位、感染、炎癥,垂體缺血性壞死,空泡蝶鞍,蝶鞍區手術、放療和創傷,各種原因引起的垂體柄破壞,下丘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及自身免疫因素等。為判斷靶腺功能減退是原發性或繼發性,需同時檢測垂體激素和靶腺激素。病因診斷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對于下丘腦、垂體,MRI檢查明顯優于CT。此患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皮質醇降低,推測垂體病變引起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但垂體MRI并未明確病因。de Graaff等[7]認為,對于病因不明的單一或多發垂體激素缺乏患者,需考慮自身免疫性垂體炎可能。此病好發于女性妊娠后期及產后,最先表現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缺乏,血液中可能存在抗垂體抗體。遺憾的是,此患者并未進一步行抗體檢測。
成人腺垂體功能減退癥可引發嚴重的垂體危象,危及生命。因此,臨床若高度懷疑本病,可不必等化驗結果回示立即給予處理。治療以各靶腺激素替代為主,長期應用需維持在最低有效劑量,以減輕激素引起的并發癥[8]。具體治療方案因人而異,若合并多種激素缺乏,為防止腎上腺危象,應先補充糖皮質激素,再補充甲狀腺激素[9]。本例患者給予氫化可的松150mg×3天搶救垂體危象后,復查電解質恢復正常,后續予以強的松7.5mg/天替代,考慮其余各靶腺功能正常,因此未進一步干預。
患者以惡心嘔吐為主訴來診,胃鏡檢查排除了消化道器質性病變。患者體重下降明顯,腫瘤標志物正常進一步排除惡性疾病。鑒于患者血鈉血氯難以糾正,血鉀正常,且反復出現低血糖,血皮質醇及ACTH低,考慮存在腺垂體功能減退,盡管垂體MRI并未發現異常,但補充糖皮質激素后,患者病情迅速緩解,證實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診斷。
綜上所述,腺垂體功能減退癥表現復雜,癥狀缺乏特異性,對于反復發作的惡心嘔吐,低血糖,體重下降,難以糾正的低鈉低氯但血鉀正常等表現應聯想本病的可能。尤其是對于癥狀不明顯的老年患者,低鈉血癥有時是唯一線索[10],因此應及時完善垂體及靶腺激素檢查。為明確病因,需立即行垂體MRI檢查,以便早期對因治療。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為慢性疾病,應終生激素替代治療,治療過程中需定期復查,避免隨意停藥減藥,誘發垂體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