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強
(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醫院 上海 201601)
現實生活中因外傷導致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常有發生,嚴重者還會伴有神經、肌腱損傷,指骨及甲床缺損,考慮到手指的美觀、感覺、功能要求。皮瓣修復是一種合適的選擇,而選取縫合神經的鄰指皮瓣修復,術式簡單,方法易于掌控,術后皮瓣美觀,功能良好,而且修復的皮瓣帶有神經支配,耐壓、耐磨、耐熱、耐寒。
本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齡18~50歲,平均28歲,其中9例末節部分指骨及甲床缺損,3例屈肌腱于止點斷裂(一期克氏針固定遠指間關節,屈肌腱止點重建,修復斷裂肌腱),18例患者均急診行清創縫合神經的鄰指皮瓣修復創面手術治療。
(1)臂叢麻醉后,創面徹底清創,一期修復斷裂屈肌腱,如肌腱缺損則做好標記,待皮瓣成活后,二期行肌腱移植術。通過創面的橈側或尺側緣做一縱行切口(通常選擇橈側),分離并找出指固有神經殘斷,結扎指動脈斷裂。(2)用逆轉設計法設計鄰指皮瓣,用美蘭勾畫出皮瓣的形狀及大小,通過皮瓣的游離緣(通常為尺側)向近端做一側方縱切口,分離并找出指掌側固有神經的背支,根據縫合神經所需要的長度切斷該神經背支,分離和切取包含該神經背支的鄰指皮瓣。切取皮瓣時需注意:皮瓣遠、近端不能超過指間關節(易致指間關節活動受限,引起功能障礙);皮瓣側方不要超過手指側方中線(易導致皮瓣壞死,必須保留伸肌腱腱膜組織,否則易致移植覆蓋皮片壞死,或即使成活但可發生皮膚與肌腱黏連,引起患指活動受限,影響手指功能)。(3)將鄰指皮瓣翻轉覆蓋患指創面,于創緣間斷縫合數針,顯微鏡下分別找出患指創緣神經殘端(一般為橈側)及皮瓣所帶鄰指的指固有神經背支,修整神經斷端,以8-0的無創縫線做斷端吻合,絲線縫合余創口。(4)于同側前臂切取適量皮片,間斷縫合皮片供區術口,修整皮片縫合于皮瓣供區,留置長線打包加壓包扎。(5)術后固定患指,必要時給予石膏固定或行克氏針橫穿固定相鄰兩指近節指骨,兩周后拔出克氏針,拆除縫線,一般四周斷蒂。皮瓣成活后將逐漸于數月后獲得神經支配,通過感覺再訓練,指腹的感覺功能將逐漸恢復至接近正常。
本組18例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病例,均急診行清創縫合神經的鄰指皮瓣修復術。皮瓣斷蒂后均成活,術后隨訪皮瓣顏色與周圍各指顏色無明顯差異,耐壓、耐磨、耐熱、耐寒,指腹飽滿,指腹的感覺功能接近正常,患指各指間關節伸屈功能活動自如。
現實生活中因外傷導致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常有發生。對于其修復必須考慮傷指的美觀及功能,對皮下組織尚好無肌腱及骨外露的部分皮膚軟組織缺損病例,雖說可以依靠換藥疤痕愈合或移植皮片可修復創面,但遠期會出現疤痕握物受壓時疼痛及觸感減退,移植皮片表面色素沉著,影響美觀,更嚴重的是:不耐磨、壓,觸感差,甚至出現局部慢性潰瘍,勾甲等;因此對于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建議行皮瓣修復。對于存在骨外露的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雖然行殘端修整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但仍存在患指短縮,影響美觀,功能受限等弊端,綜合考慮存在骨外露的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仍建議行皮瓣修復治療。
可選取的皮瓣較多,如:指背筋膜逆行島狀皮瓣、鎖骨下皮瓣、魚際皮瓣、腹股溝皮瓣、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等,但考慮到患者術后舒適性及患指局部美觀及術后患指的功能要求同時遵循皮瓣選取原則:“把皮瓣的安全可靠性和成活率放在首位,寧簡勿繁,效果相同時先鄰近后遠位皮瓣。”對于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一般選取鄰指皮瓣、指背筋膜逆行島狀皮瓣和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進行修復,但鄰指皮瓣修復相比較更具有手術操作難度小,皮瓣易成活,外觀及功能均較滿意特點。
綜上所述,對于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鄰指皮瓣修復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皮瓣修復手段。手術技術難度小,術后皮瓣易成活,皮瓣外形美觀,而且修復的皮瓣帶有神經支配,耐壓、耐磨、耐熱、耐寒,能獲得較滿意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