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杰 趙振華 趙國平 鄭東升
(江門市人民醫院 廣東 江門 529000)
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之一,并隨著人口老齡化發病比例日漸升高。而前列腺電切術(TURP)是目前治療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標準”術式[1]。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創面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其中,尿頻是TURP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膀胱頸纖維化、三角區損傷、膀胱容量大小、逼尿肌功能、術前及術后留置尿管時間、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等因素均是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頻發生的相關因素[2]。因此,TURP術后尿頻仍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相關疾病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對前列腺電切術后的尿頻的治療主要應用M膽堿受體阻滯劑口服或靜脈藥物[3]。近年,深部熱療在治療腫瘤及炎癥方面使用越來越廣泛,且大量臨床實驗證明其作用明確[4]。統計近3年深部熱療聯合托特羅定治療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頻的病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2019年間行前列腺電切術后出現尿頻癥狀的患者4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納入標準:①術前診斷前列腺增生癥明確后予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術后下尿路梗阻癥狀基本消退,且PSA<4ug/L。②術后第5天予拔除尿管后,出現尿頻、尿急癥狀明顯,OABSS評分≥5分者。排除標準:合并有糖尿病、中樞神經意外及病變等基礎疾病者或合并膀胱結石、膀胱憩室、嚴重泌尿系感染、腎輸尿管重度積液等嚴重并發癥者,術前尿頻嚴重、長期失禁等患者予完善尿流動力學檢查排除神經源性膀胱或OAB疾病,確定為單純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梗阻患者。入選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00例。兩組的年齡、OABSS評分及IPSS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QOL評分(分)觀察組 200 67.32±1.34 10.18±1.31 8.74±3.72 2.57±1.62對照組 200 68.11±2.63 10.26±1.22 8.65±3.47 2.61±1.55 t - 0.393 0.632 0.251 0.252 P -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年齡(歲)OABSS評分(分)IPSS評分(分)
1.2.1 所有入選患者均為同一治療組醫生以相同方式進行經尿道等離子雙極汽化前列腺電切術,術后予相同抗炎、止血、留置導尿、膀胱沖洗等對癥處理。
1.2.2 術后待血尿完全消失后(一般為術后第5天)拔除尿管,拔尿管當天兩組患者開始服用托特羅定片2mg bid ,均服藥至拔管后5天,同時觀察組開始行膀胱區深部熱療(使用設備:LR-2005聚能型體外熱電場治療機(中國廣州萊威公司)):囑患者排尿后仰臥于治療床上,以膀胱體表位置為中心軸,圓形電極置于膀胱體表位置距離皮膚5~7cm處,維持局部溫度41℃~43℃,每次治療時間40min,每天一次。
1.2.3 記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拔除尿管當天(治療開始前)及拔除尿管后第五天每天排尿次數、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數及膀胱過度活動癥癥狀評分OABSS評分、生活質量量表(QOL)評分、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變化情況,同時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發生率。
患者均在住院期間完成全部治療。治療開始前兩組患者的排尿次數、每次排尿量、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排尿次數、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每次排尿量明顯升高,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數據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觀察組的排尿次數、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每次排尿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具體結果見表2、3。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血尿加重、尿頻、尿痛等不良反應。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OABSS評分 IPSS評分 QO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0 10.18±1.31 6.57±1.02 8.74±3.72 5.33±1.72 2.57±1.62 1.75±1.12觀察組 200 10.26±1.22 3.05±0.66 8.65±3.47 2.78±1.04 2.61±1.55 1.02±1.11 t-0.632 40.977 0.251 17.942 0.252 6.54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天排尿次數、每次尿量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天排尿次數、每次尿量比較()
組別 n 每天排尿次數(次) 每次尿量(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0 12.58±3.7110.82±2.75 152.33±32.56180.47±31.76觀察組 200 13.17±3.25 8.63±3.03 149.42±31.59223.91±36.88 t - 1.692 7.569 0.907 12.622 P - >0.05 <0.05 >0.05 <0.05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展,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已成為中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之一。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癥狀,對患者生活造成明顯困擾,嚴重者反復出現尿潴留,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并造成巨大痛苦。長期的下尿路梗阻,甚至會引起反復感染、結石、上尿路積水、腎功能損傷的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目前,公認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治療金標準就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因其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巨大的優點,目前已在全球被廣泛推廣[5]。但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頻,通過手術治療往往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決,還是TURP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并且是前列腺增生治療的關鍵點和難點之一。其中,泌尿系感染、逼尿肌功能受損、膀胱三角區損傷是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頻發生的主要因素。目前,對前列腺電切術后的尿頻的治療,臨床主要應用托特羅定等經典藥物治療。托特羅定為競爭性M膽堿受體拮抗劑,可通過競爭性結合從而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受體的相互作用,減少膀胱逼尿肌的過度活動,減輕尿頻癥狀。但托特羅定因拮抗膽堿能受體,同時會引起腺體分泌減少,從而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如低劑量效果不良時,增加劑量并不能明顯提升效果同時,還會大大提升全身性副作用的產生。
深部熱療近年來引起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通過以高頻電磁波作用于人體局部組織,其電能被組織吸收轉變為熱能,達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的效果。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局部升溫可起到以下作用:(1)對不耐熱的細胞/細菌(淋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利用熱效應使局部組織的血管擴張,增強血液、淋巴循環,提高血管和組織細胞通透性,促進局部組織新陳代謝,對亞急性和慢性炎癥有明顯改善作用。(3)高頻電磁場的熱效應可使可降低橫紋肌緊張度,特別是處于痙攣狀態的肌肉降低更明顯。(4)高頻電磁波可以降低神經興奮性,提升疼痛閾值,從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以上相關功能對于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頻的多種病因理論上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6]。
結果顯示,采用膀胱區深部熱療結合托特羅定治療后,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的排尿次數、OABSS評分、QOL評分、IPSS評分均明顯低于單用藥物組,每次排尿量明顯高于單用藥物組,可能得益于深部熱療對膀胱的炎癥、平滑肌攣縮、疼痛等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從而可降低膀胱的過度活動,減輕尿頻發生的頻率及程度。
綜上所述,托特羅定聯合膀胱區深部熱療可用于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頻的治療,該聯合方案可降低患者IPSS評分、QOL評分和OABSS評分,改善排尿狀況,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