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玉 徐陽 祁春華 姚蓉
(宜昌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湖北 宜昌 443000)
在產科麻醉中,孕晚期的產婦極易發生仰臥位綜合征[1],加上椎管內麻醉引起的血管擴展,血液於滯在血管中,加重了回心血量減少的嚴重程度。因而造成產婦循環系統極不穩定,經常出現血壓驟降,引起新生兒窒息和胎盤剝脫,嚴重危及產婦和新生兒生命,應給予足夠重視,積極預防,及時處理。本研究就是想通過麻醉前預防性使用膠體和速效血管活性藥物的方法,以達到穩定循環、防止血壓驟降的,保障母嬰安全的目的。
抽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間600例足月待產擬行剖宮產手術、無明顯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產婦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單純晶體組、第二組:單純膠體組(南京正大天晴制藥 天晴寧)、第三組:膠體+甲氧明組。所有孕婦均為單胎,頭位,年齡20~29歲,孕周37~41周,三組均無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三組年齡、身高、體重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單純晶體組:在麻醉前單純用晶體擴容;單純膠體組:在麻醉前單純用膠體擴容;膠體+甲氧明組;在麻醉前用膠體擴容,麻醉后立即靜脈注射甲氧明。三組均選用L3-4腰硬聯合麻醉,0.5%布比卡因10毫克。
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率。收縮壓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礎血壓30%,即為發生仰臥位綜合征。分別在麻醉開始前,麻醉開始每間隔3分鐘測量一次血壓、心率。
采用SAS統計學分析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產婦組間比較,膠體+甲氧明組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率為1%,低于單純膠體組的4.5%和單純晶體組的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三組產婦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率比較
仰臥位綜合征是孕婦由于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甚至完全阻斷下腔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而發生低血壓、心動過速、虛脫和暈厥。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后,交感神經節前神經纖維被阻滯,使小動脈擴張,周圍阻力下降,血液瘀積于周圍血管內,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引起循環血量相對不足;另一方面,良好的肌松會直接加重下腔靜脈壓迫。因此,剖宮產術腰硬聯合麻醉中極易發生嚴重的仰臥位綜合征[1],可引起新生兒窒息和胎盤剝脫,危及產婦和新生兒生命。雖然在不同的文章中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率有較大的差異,但膠體液擴容預防仰臥位綜合征的效果好于單純晶體,聯合應用的預防效果好于單一方法[2-7]。聯合用藥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率,也能防止更多的輸入液體造成的產婦水鈉潴留、甚至造成產婦急性心衰的發生,大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也有引起的血壓過高的風險。
綜上,麻醉前單純使用膠體預防仰臥位綜合征效果好于麻醉前單純使用晶體液,在麻醉開始時再聯合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甲氧明,效果要好于單純使用晶體和膠體,可有效維護循環穩定,預防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