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馮屹 汪洋 譚衛 鐘偉 鐘文
(廣西桂林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廣西 桂林 541002)
腦出血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約占急性腦血管疾病的20%~30%,腦出血引起的直接腦損傷及一系列繼發性反應造成的損傷均會導致神經功能損傷,嚴重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有學者認為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紊亂可能在腦出血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而對于腦血管疾病導致的神經系統變化是否會對分泌系統產生影響,產生怎樣的影響目前尚無定論。本研究對健康人群與腦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探討腦出血發病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為疾病的治療及預后預測提供依據。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腦出血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頭顱CT或MRI等檢查確診為腦出血,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第4屆腦血管疾病會議(1995年)制定的腦出血診斷標準,首次發病;同期選取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5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排除合并嚴重內科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或器質性疾病者,合并生殖系統疾病者,內分泌失調者,合并影響機體性激素水平疾病者,入組前一個月使用過影響本研究結果藥物者,神經及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腦出血組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7.8±5.1)歲。對照組中男88例,女62例;年齡43~64歲,平均年齡(57.1±4.4)歲。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分別于入院后(腦出血組)及體檢時(對照組)采靜脈血5ml,離心分離血清用于檢測性激素。激素檢測采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儀器選擇(生產廠家:德國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型號:E601)檢測步驟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及儀器要求進行。本研究所選性激素指標為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和睪酮(testosterone,T)。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性別腦出血組血清E2、P及T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健康人群與腦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 健康人群與腦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項目 n E2(pmol/L) P(nmol/L) T(nmol/L)女性 腦出血組 61 116.37±6.07 5.13±0.41 4.34±033對照組 62 61.37±3.16 1.29±0.21 1.58±0.21 t - 63.1762 65.5289 55.4304 P - <0.05 <0.05 <0.05男性 腦出血組 89 61.83±4.08 3.12±0.29 12.68±0.53對照組 88 45.98±3.86 0.59±0.11 8.37±0.56 t - 26.5432 76.5722 40.3910 P - <0.05 <0.05 <0.05
隨著人們對疾病深層發病機制的不斷探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紊亂在腦出血過程中發揮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接受。腦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變化機制目前并無定論,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腦出血組血清E2、P及T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變化相關,腦出血發生后會導致腦血循環障礙,引發大腦神經中樞功能受限,作為機體高級性生殖中樞的下丘腦功能相應受阻,進而通過影響垂體-性腺軸功能影響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1-2]。具體機制可能為:腦出血時血液可能對下丘腦、垂體產生直接侵襲,導致垂體內存儲的激素被大量釋放,而垂體內儲存的激素中包含各類促性腺腺激素;此外,腦出血導致機體血腦屏障遭到破壞,激素有機會隨腦血進入體循環進而使機體外周血中各類促性腺腺激素含量升高;腦出血會刺激機體下丘腦B區加速促性腺釋放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等的釋放,進一步促進促性腺腺激素釋放;此外,腦出血導致機體神經遞質調節障礙,5-羥色胺、多巴胺等水平升高,進一步促進了促性腺腺激素的分泌;繼發的腦水腫、高顱壓會對丘腦和垂體造成壓迫,導致外周血中E2、P及T的負反饋調節受阻;此外,腦出血時機體為修復受損部位會對自身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進而影響性激素水平[3-4]。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性激素與腦出血發生間的關系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具有一定意義;后期可對性激素也腦出血嚴重程度及預后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分析,為疾病預后的預測提供新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