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煜瑄
(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人民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21)
產婦在分娩后會出現盆底肌功能性障礙,不僅會影響產婦子宮、膀胱等各臟器功能發生障礙,也會影響正常的性生活。產婦會出現尿頻、漏尿等表現,增加了產婦身心痛苦,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演變其他疾病。臨床上為提升產婦生活質量,在產后一定時間介入盆底肌康復訓練治療。為提高治療效果,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被臨床廣泛應用。產婦會通過生物反饋肌電圖了解自身盆底肌情況,從而配合醫護人員的電刺激治療方法,促使產婦有意識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方法,同時喚醒、激活盆底肌,加快產后陰道及盆底肌張力和彈性的恢復,效果顯著。因此,本文針對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用于產婦產后盆底康復的臨床效果觀察,做出以下分析[1]。
選取從2018年6月—2019年2月之間盆底肌障礙的產婦3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150例/組。兩組產婦年齡均在22~32歲,平均年齡(27.41±5.34)歲,產后周期42~60天,平均周期為(55.19±4.62)天。兩組產婦均確診為盆底肌功能障礙,同時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對比兩組患者姓名、年齡及治療前各項盆底肌功能指標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與常規的盆底肌鍛煉方法,產婦主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肛門的縮緊練習。練習的頻率和時間應結合產婦臨床癥狀和具體表現而決定,較為常見的為3秒/次,練習時間為20分鐘。觀察組產婦則采取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具體操作方案如下:首先,產婦在治療前應處于大小便排空狀態,采取側臥位。在產婦耐受范圍內,將低頻神經刺激設備的頻率調至到無疼痛的狀態;其次,將涂有導電膏的套頭置入產婦陰道7.5厘米處;最后,為更好促進產婦配合盆底肌訓練,將肌電圖所顯示的反饋傳導回產婦。訓練時間為一日兩次,一次30分鐘。
以上兩組產婦在治療期間應謹遵醫囑,治療周期為15次最佳,治療期間所采用的操作器械均符合國家規定,并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
根據兩組產婦治療前后各項盆底肌功能指標變化,對兩種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和總結,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盆底肌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盆底肌功能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無效:無任何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治療方案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在予以不同治療方法后,對比和分析產婦盆地康復訓練效果。對照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為73.3%,治療組為9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盆底肌肉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如同一張肌肉網,將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其功能。然而,產婦在經歷分娩后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優于擴張而失去彈力,而且常有部分肌纖維斷裂,對產婦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臨床上為恢復盆底肌肉功能,多會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2]。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進行治療,主要利用生物反饋刺激設備對陰道神經和肌肉刺激性治療。它是通過引導表面肌電圖和陰道尿道收縮壓的測定,反饋顯示為肌電圖或壓力曲線,通過影響顯示及聲音提醒式,讓患者更加清楚、直觀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狀態,促進產婦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讓盆底肌肉達到一定的收縮效果,并通過階段性治療恢復盆底肌肉的韌性與彈性。產婦在產后42天開始接受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大大較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在治療期間喚醒盆底的神經及肌肉,促使陰道更好的回復到緊縮狀態,從而提高性生活的質量[3]。
本次研究,予以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的治療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為94.7%,實施常規方法治療的對照組為73.3%。綜上所述,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效果更為顯著,可有效的改善產后陰道脫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癥狀,且無任何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