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買妮沙汗 高翌
(1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產后出血作為臨床分娩的常見并發癥,主要以產后陰道大量出血為臨床癥狀,出血患者會存在嚴重失血性休克的可能[1]。因此,給予產后子宮出血患者合理有效的治療顯得極為重要。本次研究應用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子宮出血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選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產后子宮出血保守治療無效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6.1±2.8)歲,初產婦9例,經產婦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6.8±2.4)歲,初產婦10例,經產婦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相關診斷均確診為產后子宮出血;(2)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3)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以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2)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異常患者;(4)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子宮切除術治療。常規術前檢查,對患者進行麻醉后,鋪墊消毒鋪巾,避免術中傷口感染;于患者下腹正中切口,至臍下到恥骨上緣;觀察子宮病患部位,打開子宮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牽提子宮,常規逐步處理子宮各韌帶及血管,最后,于陰道穹窿剪開,切除子宮,縫合陰道殘端。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動脈栓塞術治療,內容包括:①術前置入導尿管;②術中患者仰臥位局麻,用Seldinger技術右側股動脈處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血管鞘導管,將5F Cobra管分別置于雙側髂內行動脈造影,了解子宮動脈開口,將導管先后通過導絲引入雙側子宮動脈中;③導管置入成功后,將適量抗生素加入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中,預防感染發生;在透視下推注混有對比劑的栓塞劑,直至子宮螺旋動脈消失,只殘余主干血管時,栓塞停止。④術后放置導尿管1d,保持平躺12h,穿刺處加壓局部包扎創口6小時,密切觀察創口處是否發生滲血、腫脹等癥狀,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師處理。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采用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維度進行評判;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超聲檢查出血癥狀消失則為顯效;臨床癥狀基本好轉,超聲檢查出血癥狀基本消失則為有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超聲檢查出血癥狀未消失則為無效。
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包括術后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使用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兩組患者數據,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n(%)]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組別 n 手術時間(h) 住院時間(d) 術后出血量(ml)觀察組 15 2.1±0.5 8.2±0.4 112.2±0.7對照組 15 3.5±0.8 13.2±0.9 203.4±0.6 t-5.748 19.662 383.117 P-0.000 0.000 0.000
產婦在分娩后發生產道裂傷、胎盤滯留、宮縮乏力等均可導致產后出血,產后出血能導致產婦發生死亡,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子宮切除的方法,可有效止血,同時預防患者出現生命危險,但此方法預后較不理想,極易帶給患者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并且患者無法再次妊娠[2]。目前,動脈栓塞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其是治療產后子宮出血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其應用明膠海栓塞的方式對出血動脈進行栓塞治療,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避免子宮切除,使對再次妊娠的影響有所降低[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指標以及治療總有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表明動脈栓塞術的止血效果明顯,提高患者預后,縮短患者手術以及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產后子宮出血患者實施動脈栓塞術治療,效果顯著,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