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小燕
(湛江天源南油綜合醫院有限公司婦產科 廣東 湛江 524057)
胎膜早破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對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產婦會直接影響母嬰的妊娠結局,導致產后出血、絨毛膜羊膜炎、子宮內膜炎、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感染等不良結局發生[1]。胎膜早破的誘因較多,宮腔內壓力異常、宮頸機能不全、感染、基因多態性、細胞凋亡等均可誘發胎膜早破,感染被認為是胎膜早破的主要誘因,陰道和宮頸炎癥逆行引發宮內感染最為常見[2]。B族鏈球菌感染容易在生殖道中定植,也是孕婦生殖道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因此B族鏈球菌感染與孕婦胎膜早破之間有一定關聯。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孕婦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產科治療的300例胎膜早破孕婦作為觀察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9.8±4.1)歲,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8.3±1.4)周,初產婦213例、經產婦87例;將同期300例胎膜未破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8±4.1)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1±1.3)周,初產婦210例、經產婦90例;所有觀察組孕婦均經孕產檢、超聲等確診為胎膜早破,均為單胎妊娠,無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排除雙胎及多胎妊娠、有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未正規產檢;比較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在胎膜破裂后24h內采集標本,對照組在入院時采集。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置入窺陰器暴露宮頸,用棉球擦拭去宮頸外口分泌物,之后用無菌棉球拭子在宮頸管內旋轉獲取宮頸細胞,于加蓋的無菌試管中行B族鏈球菌檢測;使用熒光定量PCR測定B族鏈球菌;試劑盒使用中國泰普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的B族鏈球菌核酸檢測試劑盒,美國Qiagen公司DNA提取試劑盒,美國Bio-Rad CFX96型熒光定量PCR儀,嚴格按操作說明進行檢測[3]。
統計兩組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率;并將觀察組分為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及陰性兩組,統計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包括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肺炎、絨毛膜羊膜炎等。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中B族鏈球菌陽性者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陰性者(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內產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觀察組中B族鏈球菌陽性新生兒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肺炎、絨毛膜羊膜炎的幾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陰性者(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內新生兒不良結局比較[n(%)]
胎膜早破是在產程發動之前發生胎膜破裂,是產科常見并發癥之一。病原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B族鏈球菌感染最為多見。B族鏈球菌一般寄居在泌尿生殖道和下消化道,對絨毛膜有較強的穿透力和吸附力,通過陰道、宮頸上行感染胎膜,誘發磷酸酯酶A2、前列腺素等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產生蛋白水解酶和炎癥細胞,吞噬并侵襲胎膜,促進子宮收縮,引起局部胎膜張力下降,從而引發胎膜早破[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B族鏈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致病因素,B族鏈球菌所致的生殖系統感染與胎膜早破密切相關。
胎膜早破后,自然屏障消失,B族鏈球菌可直接侵犯羊膜腔,甚至感染子宮、胎膜,導致晚期流產、早產、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妊娠結局,同時也增加了產婦子宮內膜炎、泌尿系統感染、產后出血的發生幾率。隨著胎膜破裂時間的延長,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風險也明顯升高,可繼發胎盤血管阻力升高,影響胎兒的營養供給,導致胎心加快[5]。羊水感染B族鏈球菌后,可隨胎兒呼吸道進入胎兒體內,導致新生兒肺炎、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病幾率明顯升高[6]。因此,B族鏈球菌不僅能誘發胎膜早破,還與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B族鏈球菌陽性者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陰性者(P<0.05);觀察組中B族鏈球菌陽性新生兒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肺炎、絨毛膜羊膜炎的幾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陰性者(P<0.05)。充分證明B族鏈球菌感染增加了胎膜早破、宮內感染的發生率,導致胎兒窘迫、新生兒感染的幾率明顯升高,同時也增加了產婦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因此,臨床應加強對孕婦B族鏈球菌的監測,將B族鏈球菌感染作為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早期進行篩查及防治,以改善妊娠結局,確保母嬰的健康。
綜上所述,孕婦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密切,是導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臨床應加強孕晚期的B族鏈球菌監測,早期進行治療,以防胎膜早破及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