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垠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 江蘇 蘇州 215600)
對于實體瘤患者來說,化療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但是在患者治療中,會出現血液血小板水平下降、外周血白細胞水平下降等并發癥。當血小板減少時,就會對化療的進程產生影響,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所以,要重視和解決實體瘤化療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癥。為探討在實體瘤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患者中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的治療效果,選2017年10月—2019年8月在我院醫治的實體瘤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患者(80例)進行研究,研究具體為:
選2017年10月—2019年8月在我院醫治的實體瘤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患者(80例)進行研究,隨機數表法分成甲組與乙組,甲組40例,乙組40例。42例是男性,38例是女性;患者年齡在26~72歲之間,其平均是(56.12±3.25)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乙組維血寧顆粒治療:定期檢查外周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患者,每次口服8g的維血寧顆粒,每天三次,在血小板恢復為100×109/L時,停藥,兩到三天后檢查血常規。甲組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治療:2400萬U的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1ml注射水稀釋,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持續兩周,在血小板超過50×109/L時,停藥。當兩組血小板低于20×109/L時、低于50×109/L且出血傾向明顯或者患者高齡、伴嚴重感染、嚴重臟器功能衰竭等時,輸注血小板。
在兩組的治療中和治療后,觀察不良反應(乏力、嘔吐惡心、肌肉關節酸痛、水腫)、血小板指標(血小板恢復時間、血小板均值、血小板輸注量)。
治療效果,穩定:患者治療兩周內,外周血血小板超過50×109/L,或者上升超過30×109/L,基本沒有出血癥狀;進展:患者治療兩周內,血小板持續降低;部分緩解:患者治療兩周內,外周血血小板超過75×109/L,或者上升超過50×109/L,基本沒有出血癥狀;完全緩解:患者治療兩周內,外周血血小板超過100×109/L,沒有出血癥狀[2]。
甲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乙組,差異顯著(χ2=7.440,P=0.006),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n(%)]
甲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乙組,差異顯著(χ2=4.943,P=0.026),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n(%)]
甲組的血小板恢復時間、血小板均值、血小板輸注量都優于乙組,差異顯著(t=6.164、5.432、4.759,P=0.000),見表3。
表3 血小板指標()

表3 血小板指標()
甲組 40 11.42±2.63 174.25±60.12 7.11±3.25乙組 40 15.86±3.72 114.32±35.42 10.81±3.69 t-6.164 5.432 4.759 P-0.000 0.000 0.000
在實體瘤患者化療中,血小板減少癥比較常見,致使患者明顯出血,而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以往主要經輸注血小板、止血劑等治療,其中輸注血小板的價格昂貴,且輸血反應、出燃性疾病傳播等風險比較高,再加上血小板的壽命較短,而且反復的輸注易致使血小板產生抗體,而影響到治療效果;止血劑的效果不佳。
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屬于一種活性蛋白,其是經DNA重組技術而生產出來的,可刺激造血干細胞以及噬細胞增殖,增加外周血液的血小板含量,縮短血小板的恢復時間,降低血小板的輸注量,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利于癥狀改善。在刺激血小板的生成過程中,出血概率減少,促進巨噬細胞成熟時,誘導淋巴細胞發生增殖分化,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3]。
綜上,對實體瘤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患者,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的治療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且顯著提高血小板水平,使血小板快速恢復正常,明顯減少血小板的輸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