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平 盛良駒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中醫外科 江蘇 鎮江 212001)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肛腸疾病,是指肛管、肛緣皮下和直腸末端黏膜下發生靜脈曲張,導致靜脈血管擴張,從而出現的瘤樣病變[1]。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痔瘡的發病不分年齡段,不過痔瘡發病率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升高。目前,手術切除是痔瘡治療的最優方案,不過肛門周圍血管和神經組織極為豐富,傳統痔瘡切除術后患者一旦用力肛門部就會出現大量開放性動靜脈血管,從而導致局部血液供應不足,疼痛加重,出現術后并發癥,患者常出現疼痛、便血、脫肛、墜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傳統手術患者易發生感染、便秘、肛門水腫和尿潴留等多種并發癥,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研究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痔瘡患者為對象,對比分析PPH與傳統痔瘡切除術在痔瘡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痔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分別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為19~60歲,平均年齡為(39.5±10.5)歲,病程為4~8年,平均病程為(6.0±1.7)年;對照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為18~57歲,平均年齡為(37.5±9.5)歲,病程為3.5~8年,平均病程為(5.75±1.25)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基本資料均差異不顯著(P>0.05)。
痔瘡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痔瘡臨床診斷標準,出現墜肛、便血、脫肛、疼痛等癥狀;(2)均為Ⅲ、Ⅳ級,符合手術指征;(3)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排除標準:(1)手術禁忌癥者;(2)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者;(3)不配合研究者。
對照組給以傳統痔瘡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做好充足術前準備后,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在患者的齒線旁,利用組織鉗將患者病變位置提起,并進行反“V”形切口。切開患者病灶處皮膚之后,將其痔組織進行剝離,并在內痔的底端進行雙重結扎,將患者的痔核部分進行切除。最后,對患者的三角形皮瓣進行修整、縫合。術后,對患者進行導尿,進行抗生素治療。
研究組給予PPH:術前,對患者進行檢查,了解具體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腰部麻醉,并使用無創性鉗將患者的直腸、痔瘡下黏膜進行翻開,之后將擴張器插入到患者肛門的肛管中。經過充分的擴肛之后,將內芯取出,將肛門鏡、縫扎器一同置入,并利用其進行縫合。結束之后,將其取出,對吻合器進行擴張,使其前端進入到患者環扎的上部,并對縫合線進行收縮、打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縫合線的松緊程度進行控制,不可以過松,也不可過緊。最后,將吻合器取出,對患者進行止血治療。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水腫、出血、尿潴留和感染等)發生率。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四項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四項指標對比()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創面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研究組 52 32.24±6.52 7.89±1.39 6.57±1.63 64.15±16.42對照組 52 45.78±7.36 10.67±2.77 9.82±2.71 77.39±15.51 t - 9.930 6.468 7.411 4.227 P -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6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痔瘡是直腸末端黏膜和靜脈叢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痔[2]。按發生的部位,臨床把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類,內痔可以細分為:Ⅰ、Ⅱ、Ⅲ和Ⅳ級,Ⅱ級為中度,Ⅳ級為重度,Ⅰ、Ⅱ級的患者通常采用栓劑、軟膏等藥物方式進行治療,Ⅲ、Ⅳ級患者主要采用手術進行治療[3-4]。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傳統的手術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卻常會引發一系列的術后并發癥,如:大量出血、大小便失禁、肛管狹窄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PPH屬于一種微創手術,手術原理是:(1)在手術切除直腸下端腸壁黏膜、黏膜下層組織的同時,吻合遠近端黏膜,懸吊、牽拉脫垂的內痔,使其不再出現脫垂現象;(2)患者的動脈分支被切除,不僅控制術中出血癥狀,也使得痔核漸漸萎縮[5];(3)手術中保留肛墊組織的完整性,從而保證直腸下端解剖結構的正常恢復;(4)此手術創傷小,減弱術后疼痛。
本研究對比分析發現治療組患者創口愈合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PPH治療組患者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PPH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并且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從而降低術中風險,還能夠促進創口愈合,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水平。這與趙寶忠等前期研究結果一致[6]。另外,吳云子等同樣發現:(1)PPH的創傷性小,不僅可以縮減手術時間,而且能夠加快術后愈合;(2)PPH可抑制痔瘡血供,使其逐漸萎縮,不僅可以完成治療目的,還可以減少術后復發;(3)PPH可以保留肛門、肛管、肛墊,對肛門控便功能不會造成影響,能夠消除患者術后不適感;(4)PPH操作簡單,且換藥方便,不易增加患者不適感,加快切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7]。
綜上所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安全性較高,出血量少,并且可以縮短手術時間,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效果優于傳統痔瘡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