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燕 胡海霞 胡愛霞 葉艷萍
(安徽省黃山市中醫醫院骨科 安徽 黃山 245000)
四肢骨折具有較高的發生率,乃臨床骨科常見疾病之一,臨床特征包括偶然性、傷痛性等,從一定程度上對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影響[1]。現階段,四肢骨折的治療方法以髓內釘固定術為主,其應用效果明顯,但是因為骨折致使肢體疼痛及障礙,所以,對于四肢骨折患者而言,很容易產生恐懼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心理護理是臨床常用護理方法,心理干預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緒及早改善,增強其疾病抵抗自信心,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2]。近年,芒硝外敷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并具有骨折消腫效果。本次實驗主要針對本院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心理干預及芒硝外敷法效果分析,以下是詳細報告。
選取2019年1月—7月本院接收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患與女患分別有26例和24例;年齡22歲~63歲,平均(41.32±3.52)歲;致傷原因:跌倒和交通事故分別有32例和18例;研究組中,男患與女患分別有28例和22例;年齡23歲~61歲,平均(41.28±3.47)歲;致傷原因:跌倒和交通事故分別有35例和15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心理干預:①護理期間,由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并對其心理狀態全面了解,然后對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準確評估;以患者疾病程度、心理狀況為為依據為其制定心理方法。以每位患者個性特征為依據,通過閱讀、音樂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及時清潔患者病房,確保病房干凈、整潔,提高舒適度,以便不良情緒減輕。與此同時,心理干預開展期間,需要密切監測患者心理變化,并對心理方法合理調整,在制定方案期間考慮患者及患者家屬,以便進一步完善心理方案;②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包括并發癥、手術治療成功率等,全面落實以人文本理念,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主動與患者接觸,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可以充分信任醫護人員;鼓勵、支持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促進其護理依從性的提高。此外,協助患者進一步認識自身疾病,并為其講解四肢手術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護理方法。告知患者術后疼痛是正常現象,為患者創建良好的治療和護理氛圍。如果患者疼痛顯著,則根據醫囑給予患者阿片類鎮痛藥物,以此減輕疼痛;③叮囑患者家屬參與心理干預,因為四肢患者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所以,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家屬接觸、溝通,為其講解手術狀況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以便患者家屬保持樂觀心態,進而主動參與至心理干預中。心理干預實施期間,以患者疾病恢復狀況為依據,對其運動及作息時間合理調控,并制定相應的方案,以便骨折及傷口及早愈合,促進其運動能力的提高,最終達到負面情緒減輕的目的。
1.2.2 研究組 心理干預聯合芒硝外敷法,心理干預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芒硝外敷法:術前,在骨折腫脹位置持續敷冰片10g和芒硝1000g,以芒硝濕化狀況為依據,平均6~8小時更換1次,伸出多時及時更換,接受為期5天的治療。
準確記錄各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越好時間及住院時間。抑郁及焦慮評分判定依據分別是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值越低表示抑郁、焦慮越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準確分析本次實驗結果,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采用χ2檢驗的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率(%);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DS及S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
表 對比護理前后SDS及SAS評分(,分)

表 對比護理前后SDS及SAS評分(,分)
分組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0 60.28±3.7441.21±2.49 57.59±5.0242.15±3.14對照組 50 60.35±3.6551.68±5.25 57.64±4.6850.21±3.05 t - 0.095 12.741 0.052 13.019 P - 0.925 0.000 0.959 0.000
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對照組分別為(23.35±5.32)周和(22.68±7.54)d,研究組分別為(15.12±3.06)周和(11.45±5.34)d;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四肢骨折往往需要長時間治療,在此過程中,患者心理壓力增加明顯。四肢骨折致傷因素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因為外界暴力突發性撞擊造成的,致使骨結構斷裂或者破碎;其次,患者未對機體平衡合理調節,導致自身骨結構斷裂、錯位[3]。由于四肢骨折大部分是因為意外造成的,而且大多數合并大量出血、組織損傷等。所以,如果患者無法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治療,極易出現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盡管髓內釘內固定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術前及術后疼痛明顯,其無法避免,所以,患者長時間治療期間,很容易出現不良狀況,包括失眠、厭食及孤獨等,與此同時,對患者肢體恢復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基于此,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以便手術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4]。
要想確保良好的心理護理效果,本次實驗為患者提供心理干預,首先增強患者疾病抵抗自信心,以便患者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順利開展心理方案。心理干預開展期間,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每位患者疾病恢復狀況、病情程度等為依據合理調整心理方案,叮囑患者家屬自主參與至心理干預中,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強化溝通等方式,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以便患者能夠充分信任患者,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5]。根據本次實驗結果分析,在SDS及SAS評分方面,護理前,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同對照組相比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心理干預實施期間,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接觸,并為其提供心理方案,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手術開展前,利用芒硝外敷法有助于患者腫脹狀況減輕,而芒硝外敷法醫芒硝為主,其具有潤燥軟堅、瀉下攻積極消腫清熱效果,利用外敷方法予以患者相應的治療可達到軟化瘢痕、解毒清熱及消腫散瘀效果。本次實驗中,研究組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聯合芒硝外敷法在四肢骨折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其有助于患者切口及早愈合,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