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盛君
(江蘇省中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29)
血液透析是腎病患者常用治療方法,也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自體動靜脈內瘺是臨床較為理想的長期血管通路。自體動靜脈內瘺可降低患者穿刺率,保護動靜脈血管[1]。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自體動靜脈內瘺閉塞,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回顧性分析63例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對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原因及其護理進行分析,現進行如下報告。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3例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使用日機裝血液透析機透析;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免疫系統疾病者;血液系統病患者;精神病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6~89歲,平均年齡(58.66±17.31)歲。
查詢醫院自2017年12月—2019年5月采用自體動靜脈內瘺血液透析患者中發生63例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的資料,整理及分析臨床數據。
63例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原因中,血管條件差占44.44%,其次為過渡超濾、多次定點穿刺、壓迫不當等,見表。

表 63例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原因
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堵塞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通過此次調查結果顯示:44.44%的自體動靜脈內瘺堵塞原因為血管條件差。由于腎病患者常常伴隨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原發性疾病,且外周血管硬化、內膜損傷及狹窄等,使得動靜脈內瘺先天不足,加上護理人員技術等原因均容易導致穿刺失敗,自體動靜脈內瘺常出現堵塞。因此,針對此類患者,穿刺前,與患者多溝通交流,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觀察患者傷口愈合情況,評估患者血管走向狀況、透析前有無感染、血管管壁的彈性程度及狹窄、感染等,避免盲目穿刺。對穿刺困難的患者,應在短時間內在血管上方輕扎止血帶,并在穿刺前局部熱敷,使血管充盈。若穿刺失敗的患者,應立即拔針并固定,采用冰袋冷敷。若出現硬結,可采用喜療妥涂搽按摩,每日2次,并采用遠紅外線進行照射。
23.81%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原因為過渡超濾,當患者體內潴留較多水分時,超濾率加大,組織間液并不能及時補充到血液中,將降低血容量,從而出現低血壓。當低血壓時毛細血管充盈低,血液較黏稠,形成血栓,內瘺將容易發生阻塞。因此,對于剛開始透析的患者,向其講解干體質及其調控體重的重要性,并介紹如何控制干體質。在血液透析期間,每日稱量體重,根據每日的體重變化合理調整飲食變化,需注意透析期間體重不宜超過5%。
12.70%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原因為多次定點或區域穿刺,由于反復固定一個點或小范圍區域穿刺極易使管壁形成瘢痕,血管變細,從而使得內瘺閉塞。或由于臨床護士穿刺技術有待提高,多次穿刺失敗,局部血管更容易血腫,有著較高的內瘺閉塞率。對此,應避免定點或區域穿刺,最好采用繩梯穿刺法使得血管有修復時間,防止形成瘢痕[2]。對于血管穿刺條件較差的患者,可在透析間期進行上臂握力鍛煉。提高穿刺人員的穿刺技術,降低內瘺動脈段穿刺失敗率。最后,對于內瘺穿刺失敗的患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措施,如若血腫不明顯,且無明顯擴大,可暫時不用拔針,待透析結束之后再處理。若已出現較大面積的血腫,應立即拔針,并進行壓迫止血、消腫等方法,預防血腫進一步擴大,促進血腫消散。
7.94%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原因為壓迫不當,壓迫時若按壓力度較大,極易使內瘺處的血流完全中斷,在被壓迫處容易形成凝塊,從而出現內瘺閉塞。而按壓時間較長時,也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內瘺阻塞。因此,在按壓時,力度以不出血,但又能感受到按壓處血管搏動或震顫為宜。根據患者內瘺壓力的大小、凝血時間的長短、解壓時間等決定按壓時間。對于沒有肝素透析時,可指導患者適當減少按壓時間。當拔針后,采用棉球按壓時,手臂略微抬高,有效減少靜脈回流阻力,達到有效止血的目的[3]。
還有11.11%的患者由于血黏度過高、血管受寒、藥物因素等造成內瘺阻塞。對于此部分患者,指導患者飲食清淡,并適當運動,做好動靜脈的維護,降低血液黏稠度。在冷天進行內瘺手術時,指導患者注重保暖,避免內瘺手術由于受寒而發生內瘺阻塞。定期監測患者血細胞,并對其進行分析,對于血色素升高者,應調整促紅細胞生長素的用量,降低內瘺阻塞發生率。
綜上所述,自體動靜脈內瘺阻塞患者應定期進行護理健康指導,增強自我保護及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預防能力,從而延長透析患者內瘺使用壽命,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