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華
(普洱市鎮沅縣人民醫院 云南 普洱 666599)
有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如今最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便是醫院感染,所以,在醫學界中,醫院內感染已然成為最為關注的話題。造成醫院內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直接或者間接的常有病菌的傳播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特別是在外科,其主要的疾病治療方法便是手術,使得護理人員的手成為接觸式微生物最容易傳播的途徑,曾有相關報道表明,通過外科護理人員的手傳播而造成的細菌感染占比有將近百分之三十。醫院感染的應對方法有許多,但對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采取綜合干預,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經濟有效且簡單的方法,能夠十分有效的對流行病的傳播和擴散進行控制。本文就綜合干預對外科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影響做出了相關研究,其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護理人員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包括實習護士與進修護士,共40例。
通過單盲法對40例護理人員的治療、診療、護理活動進行調查,觀察時,研究對象并不知情,隨機記錄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情況,對未進行手衛生者采取綜合干預措施。
通過自行設計的手衛生調查表對40例護理人員進行手衛生調查,包括護理人員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房、輸液、體格檢查、晨晚間護理等實際手衛生依從性執行次數。
手衛生調查表:內容包括日期、科室、觀察者、手衛生時機;手衛生指征包括病人接觸前、清潔操作前、無菌操作前、病人接觸后、病人體液接觸后、病人物品接觸后;手衛生措施包括手消毒、洗手。
護理人員在觀察時間內實際執行手衛生次數除以應執行手衛生次數等于手衛生依從率,結果越低依從率便越低,反之則越高。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40例護理人員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40例護理人員相關數據進行匯總,組間數據比較,護理人員通過綜合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59.94%)顯著高于綜合護理干預前(38.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護理人員綜合干預前后手衛生依從性比較分析
(1)加強護理人員手衛生的學習和培訓工作:加強護理人員手衛生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比如通過小手冊、宣傳欄、微信、QQ等方式,來對手衛生依從性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并挑選一些醫院感染暴發實例來讓護理人員有更直觀的感受。將洗手流程圖重新進行設計,使得洗手流程圖的步驟更為清晰和易懂,將其擺放在非常顯眼的位置,讓護理人員對手衛生的重要性得到更充分的認識。同時,醫院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除了讓護理人員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外,還要讓護理人員養成自覺洗手的良好習慣[1]。
(2)對手衛生依從性狀況進行監督:在進行監督之前,需要建立相關的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接著對相關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情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洗手或手消毒效果檢查,支持科室之間的同事進行相互監督,鼓勵患者對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進行監察,同時科室的負責人也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為了營造手衛生依從性的良好工作環境,將洗手重要性以及方法等相關圖片進行張貼,包括病房、走廊、水池、辦公室等地方。對護理人員進行周期性的考核,考核的結果和績效緊密聯系起來,同時給予手衛生依從性最高的護理人員獎勵,從而起到榜樣作用[2]。
(3)對醫院設施布局進行合理化,同時給予改善:為了能夠提供護理人員方便且快捷的洗手環境,應當在處置室、治療室、更衣室等地方配備流動水洗手池,對水龍頭設施進行改善,比如加裝感應式水龍頭和即熱式水龍頭等。挑選除菌效果好而且刺激性弱的快速手消液進行推廣,不僅能夠縮短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時間,同時還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還有不受環境影響的優點[3]。
患者在醫院內,如果發生了醫院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醫院感染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4]。減少醫院感染幾率最基本、最簡單,同時又是最重要的一項措施便是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該措施能夠使護理人員在臨床各項操作中有效的避免醫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發生,是保障患者醫療安全和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所在。在此次研究中,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通過綜合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59.94%)明顯優異于綜合護理干預前(38.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是,護理人員通過綜合干預后,能夠對各項客觀條件加以重視并改善,同時強化自身的主觀認識和意識水平,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在減少醫院感染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綜合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外科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科室內交叉感染的發生,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