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四川省腫瘤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鼻咽癌患者是頭頸部腫瘤中常見類型,同步放化療是鼻咽癌綜合治療的主要方式[1],而鼻咽癌中PICC置管后血栓性靜脈炎是最嚴重的并發癥,可以誘發腦栓塞或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2]。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療期間由于以上原因致使血栓發生,不僅加重病情,延長治療時間,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較血栓發生前提高,特別是治療效果難以預期。本文旨在分析2014年4月—2016年7月1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療期間PICC發生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治療效果和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我科10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療中PICC發生導管相關血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鼻咽癌血栓存在,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4.4歲。10例均為同步放化療,且均經血管彩超提示靜脈血栓形成。10例形成血栓的患者置管均由我院導管室PICC專業護士完成操作。
10例患者均進行抗凝溶栓治療和局部外用,患者的活動遵循初期患肢抬高(高于心臟20~30cm)、制動(可握拳)、禁按摩。外用藥物方案選擇: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水膠體敷料、牛黃解毒片+酒精/利多卡因/地米、理療、目前不主張溶栓治療,僅2例患者給予溶栓治療。10例患者無抗凝禁忌癥,遵醫囑均保留PICC導管,給予低分子肝素鈉5000u皮下注射q12h或依諾肝素鈉12000u皮下注射qd,持續60~90天,至血栓消退。2例患者同時行溶栓治療,尿激酶30~50萬u,靜脈滴注,qd。
觀察治療前、治療1周患者紅腫疼痛、臂圍增大情況,及血栓輕重程度。血栓輕重程度為[3]:重度為患肢腫痛,活動加劇,呈紫紅色或青紫色,靜脈曲張明顯;中度為患肢中度腫痛,下皮組織纖維化,輕微青紫色;輕度為患者下垂不適,輕微靜脈曲張。
數據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例患者治療1周,紅腫疼痛、臂圍增大、血栓重度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B超復查血栓完全消退時間為8~78天,放化療結束后經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血生化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后,遵醫囑拔管,操作順利,動作輕柔,無拔管并發癥,患者無呼吸困難、栓塞等癥狀,出院后3個月回院復查B超均未見血栓,10例患者PICC留置導管時間為71~126天,平均90天。

表 治療前后患者治療效果(n=10)
鼻咽癌同步放化療PCCC置管并發血栓,一旦發生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會延緩或停止抗腫瘤治療,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間接導致腫瘤進展,延長治療周期,增加經濟負擔,重者引起肺栓塞、導管相關性感染、凝血機制異常將危及患者的生命[4]。我科10例患者經均血栓消退,治療護理成功,其護理體會主要如下:
尤其注意靜脈血栓的隱匿癥狀,如患者主觀感覺置管側肢體、腋窩、肩膀部酸脹疼痛時,應予以高度重視,并及時給予健側臥位,患肢適當制動,做好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及陪伴家屬,不離開病房,鼓勵多飲水,進清淡營養飲食,早晚熱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指導患者置管側肢體活動方法、頻次,現場演示與指導,禁止按摩、熱敷、理療及做劇烈運動,每日監測生命體征并詢問患者有無胸痛、咳嗽、咯血等癥狀,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脫落,并發肺栓塞。
抗凝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血栓發生的危險以及預防血栓復發,是急性靜脈血栓治療的基礎[8]。但在治療期間應觀察患者有無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詳細檢查患者的局部淤血情況及全身各系統有無出血及其他不良反應。教會患者重視并進行自我監護,包括皮膚、黏膜、牙齦有無出血傾向,注意觀察尿液、大便顏色,發現問題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系,經常巡視病房,傾聽患者主訴。
放化療期間鼓勵本組10例患者多飲水1500~2000ml,降低血液黏稠度,每日詢問患者飲水量,并具體可量化,對飲水量少者,及時給予干預。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低脂飲食,避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留PICC導管,化療時合理安排輸注順序,化療前抽回血,化療藥前后充分沖管減輕藥物刺激。
患者由于同步放化療期間住院周期長,費用高,毒副反應重,加上PICC置管并發血栓,心理陰影重,本組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擔心,因此護士對患者心理狀態要重視,做好溝通解釋及宣教,囑患者配合醫護人員積極完成相關治療和護理,在保留導管的同時可以按原計劃行同步放化療,增加患者戰勝困難的信心。
綜上,鼻咽癌同步放化療中心靜脈置管并發血栓,應引起足夠重視,在保留導管的同時行放化療及抗凝溶栓治療,通過早期發現,及時行抗凝溶栓治療,觀察藥物不良反應,適當功能鍛煉,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針對靜脈血栓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可以減少血栓對放化療的影響,提高PICC導管的使用效果,使鼻咽癌患者按計劃完成治療,縮短住院周期并減輕經濟負擔但本文樣本例數較少,還需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