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毓翎 張國偉
(1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網絡醫院 廣東 廣州 510310)
(2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廣東 廣州 510310)
前期理論論證將信息化和網絡化確立為醫院隨訪探索與實踐的新方向。為此,我院開展本研究,旨在探討網絡隨訪系統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6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痔瘡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性別:男18例,女12例;學歷層次:中學及以下5例,高中7例,大專及以上18例;年齡18~65周歲,平均(27.58±3.34)個月;病程3~18個月,平均(9.45±3.74)個月。對照組,性別:男18例,女12例;學歷層次:中學及以下4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18例;年齡18~65周歲,平均(27.67±3.45)個月;病程3~18個月,平均(9.58±3.8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統計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近期未參加過其他任何類型研究。
1.2.2 排除標準 痔瘡復發患者;能獨立訪問互聯網;精神系統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對照組給予門診隨訪,術后2周以網絡視像形式將患者召回醫院,以Wexner肛門失禁評分系統和Cleveland便秘評分系統為調查工具評價患者排便功能。
觀察組給予網絡隨訪,術后2周以網絡視像形式邀請患者登陸網絡隨訪系統,網絡隨訪系統以網站的形式進行服務,能實現問卷調查的功能,以Wexner肛門失禁評分系統和Cleveland便秘評分系統為調查工具評價患者排便功能。
比較兩組失訪率、回收率、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1]。
采用SPSS20.00軟件包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若呈正態分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n(%)的形式表示;檢驗水準α=0.05。
觀察組失訪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回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失訪率和回收率比較[n(%)]
兩組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Wexner評分 Cleveland評分觀察組 28 6.94±1.62 8.75±1.21對照組 20 6.90±1.75 8.71±1.41 t-0.082 0.105 P-0.935 0.917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是外科治療痔瘡的經典微創手術方式之一,具有療效確切與應用安全的特點,故該術在痔瘡治療中獲得極為廣泛的應用[2-3]。同時,外剝內扎術具有發生肛門狹窄和肛門失禁等并發癥的風險,外剝內扎術術后排便功能被視為了肛腸科最為關注的功能性指標之一。
由于人文環境的變遷,人們對醫院隨訪的有效性、便捷性和經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探索一種新型醫院隨訪方式,加強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的隨訪工作成為了肛腸科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院隨訪向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成為可能,全天候訪問、多渠道訪問和低成本訪問是網絡隨訪系統的優勢所在[4]。因此,網絡隨訪系統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評估中的應用或具有廣闊前景,或能滿足人們對醫院隨訪的有效性、便捷性和經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客觀地驗證網絡隨訪系統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評估中的應用價值,采用采用卡方檢驗比較了兩組失訪率和回收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了兩組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失訪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顯著性;觀察組回收率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顯著性。兩組Wexner評分和Cleveland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提示,與門診隨訪相比,網絡隨訪系統評估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具有一致性;網絡隨訪系統評估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切實可行,且有效降低失訪率和提高回收率。
綜上所述,網絡隨訪系統評估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排便功能切實可行,可有效降低失訪率和提高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