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萬爭,李小峰,周艷艷,李毅飛
(1)石家莊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科三病區;2)急診科;3)產科一病區,河北石家莊 050000)
1972 年Tambe[1]首次提出,冠狀動脈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主要指患者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癥狀行診斷性冠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后,心外膜冠狀動脈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而遠端發生血流灌注,并且存在一定的延遲現象。目前,冠脈慢血流現象好發于中老年群體,且該病臨床表現多樣,慢血流現象往往會累積人體一支或所有冠脈血流,此類現象在臨床較為多見,并且在冠脈造影人群中發生率可達7%,老年男性中的吸煙患者更為常見[2]。患者一旦發病,會出現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嚴重的干擾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近年來,石家莊市第一醫院引進心肺運動康復在老年冠脈慢血流的臨床應用方面,取得了較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了2016 年3 月至2018 年4 月的102 例冠脈慢血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年齡均≥60 周歲,將患者分為A 組與B 組,各51 例,其中A 組患者采用西藥常規治療,患者年齡在61~74 歲,平均(65.35±1.63)歲;B 組在A 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心肺運動康復治療,患者年齡在61~73 歲,平均(65.39±1.14)歲;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1.1.1 納入標準(1)所有入選的冠以病患者符合《冠心病分級診療指南(2016 年版)》[4]、《WHO診斷標準》中相關的診斷標準規定[5];(2)患者資料齊全,且無嚴重病變癥;(3)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經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簽字確認。
1.1.2 排除標準(1)嚴重心衰,嚴重心功能異常者[6];(2)排除中,或者較重的高血壓患者[7],以哺乳期婦女,或者孕產婦。
1.2.1 常規藥物治療方法A 組患者采用西藥常規治療,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可采用血管擴張劑,采用維拉帕米,產品規格:40 mg×30 s,產自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標準:《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19。根據患者情況可行當調整劑量,從而達到個體化治療效果。本文使用安全有效的劑量為≤480 mg/d。根據患者情況調整給藥劑量方案如下:(1)心絞痛:一般劑量為口服美托洛爾,每次6.25~50 mg,每天2~3 次,劑量可根據病情和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此后逐漸加量;(2)心律失常:慢性心房顫動服用洋地黃治療的患者,預防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未服用洋地黃的患者)老年人的每日總量為0.062 5~0.25 mg,1 次/d。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藥物治療3 個月復查。
1.2.2 心肺運動康復方法B 組在A 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心肺運動康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1)呼吸訓練:患者日常加強深呼吸訓練,每日可早晚各行3~4 次深呼吸訓練,胸廓擴張訓練或階段式肺底部擴張,每日1~2 次,不分時間,可在任意時段進行,提升患者肺容量,并行拉伸促進呼吸訓練效果;(2)體位:仰臥位與坐位交替訓練,從而增加潮氣量,呼吸功減少。另外,對患者進行體位的宣傳教育,告知患者不可久臥,要坐起來;(3)運動:患者加強肢體訓練,主要是采用緩慢步行,每次步行時間為5~10 min。需要對患者采取間歇性運動,運動不可過急,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患者實施心電圖活動平板運動試驗,儀器為CV-1200 型號,產自上海,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操作。證運動強度下的最大心率為75%±5%,以此作為靶心率,全天最大運動時間為30 min。患者的運動頻率為3~5 次/周(這個頻率應該是一周3~5 次),結合患者運動過程中的狀況,若出現不適需及時采取藥物治療。患者在此階段下,還需要加強冠心病知識教育的普及,保證患者心理的健康,并定期進行心理咨詢,以及相應的飲食指標,藥物控制相關危險因素,定期檢測身體。
(1)所有患者均于3 個月復查冠脈造影,觀察老年患者冠脈血流變化,執行《冠脈造影TIMI血流分級標準》[5]0 級(無灌注)、1 級(滲透而無灌注)、2 級(部分灌注)、3 級(完全灌注)。TIMI 0 級和1 級表明冠狀動脈未再通;TIMI 2 級和3 級表明冠狀動脈再通(再灌注);(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價:心電圖變化作為患者治療效果評價,執行《心電圖評分標準(2016)》[6]相關標準,主要評價患者有效與無效兩種情況,當ST 段回到等電位線或是T 波倒恢復至基線以上,即可認定為有效;當ST 段不能回到等電位線,或者是T 波倒置不能恢復至基線以上,即可視為無效。心絞痛治療效果評價,分為有效與無效,患者若未在治療期間或治療3 個月內疼痛發作次數發作次數或程度明顯減小,并且疼痛的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即可視為有效;癥狀無任何改變,與治療前相同,即可視為無效。
本次研究采用軟件SPSS 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分析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A 組患者TIMI 血流分級2 級(1.96%)、3 級(50.98%)顯著低于B 組TIMI 血流分級2 級(5.88%)、3 級(82.3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A 組患者TIMI 血流分級0 級(15.67%)、1 級(31.37%)顯著高于B 組TIMI 血流分級0 級(3.92%)、1 級(7.8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A 組患者心電圖療效評價中有效(50.98%)、無效(49.04%)與B 組心電圖療效評價中有效(80.39%)、無效(19.61%)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A 組患者心絞痛療效評價中有效(58.82%)、無效(41.18%)與B 組絞痛療效評價中有效(90.20%)、無效(9.80%)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IMI 血流分級情況比較[n(%)]Tab.1 Comparisons of TIMI blood flow gra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2 A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目前,大量臨床研究顯示[7-10],約有7%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現冠脈慢血流現象,這一現象也被稱為X 綜合癥亞型,現有抗凝藥物治療,以及擴冠治療等方法,均較難達到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循環拉伸動脈壁的影響在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每個階段均有記錄,除了介導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和斑塊不穩定外,慢血流現象會導致患者心血管事件頻發,心血管風險也因此顯著提升[11]。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老年冠脈慢血流的改善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心肺運動康復在臨床方面得到了廣泛性應用[12]。老年冠脈慢血流患者應用心肺運動康復能夠使溶栓藥達到TIMI 3 級血流者增加,降低因慢血流產生的心血管風險事件的發生及病死率[13]。另據相關研究[14]認為,TIMI 分級能夠較好的評價老年冠脈慢血流患者病變遠端血流,根據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和(或)再灌注時的血流評價結果,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進展,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及時給予患者心肺運動康復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血流。另據相關研究[15]顯示,應用心肺運動康復,通過呼吸、運動、體位的康復治療,能夠降低患者出現心絞痛的頻率,心電圖測量恢復正常。
本次研究顯示,A 組患者TIMI 血流分級2 級(1.96%)、3 級(50.98%)顯著低于B 組TIMI 血流分級2 級(5.88%)、3 級(82.3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A 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0 級(15.67%)、1 級(31.37%)顯著高于B 組TIMI 血流分級0 級(3.92%)、1 級(7.8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通過本組數據結果,進一步表明老年冠脈慢血流患者應用心肺運動康復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慢血流現象,快速提升至2 級或3 級,病變遠端血流控制藥果極佳。A 組患者心電圖療效評價中有效(50.98%)、無效(49.04%)與B 組心電圖療效評價中有效(80.39%)、無效(19.61%)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A 組患者心絞痛療效評價中有效(58.82%)、無效(41.18%)與B 組絞痛療效評價中有效(90.20%)、無效(9.80%)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本組數據結果,進一步表明老年冠脈慢血流患者應用心肺運動康復干預,能夠降低患者心絞痛發生的頻率,使患者ST 段回到等電位線或是T 波倒恢復至基線以上。
綜上所述,心肺運動康復在老年冠脈慢血流的臨床應用效果極佳,能夠改善患者慢血流現象,降低患者心絞痛發生的頻率,使患者ST 段回到等電位線或是T 波倒恢復至基線以上,臨床領域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