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超(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00)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下亞段油頁巖分布穩定,在西部安福屯地區沉積厚度大,為100~200m,母質類型好,有機質豐度和成熟度均較高,是極好生油巖和儲集巖。儲集巖類型多樣,由泥晶云巖,含碳酸鹽油頁巖等,石英、長石、方解石等脆性礦物含量高,巖石脆性越強,構造縫、成巖縫發育,有利于油氣聚集。安福屯儲層巖石具有低孔、低滲的物性特征,孔隙度為1.2%~7.8%,平均孔隙度為5.4%,滲透率一般小于0.1mD,屬于致密儲層。本次研究中選取安福屯地區取油頁巖、泥質泥晶云巖、云質泥巖樣品進行孔隙形態特征、全孔隙直徑分布特征的分析。
雷家地區沙四段主要為一套湖湘沉積的粒徑較細的化學沉積巖,并伴有一定量的陸源泥質和細粉砂質碎屑的加入,巖性致密,層理及微層理發育,本區儲層主要為云質泥巖(泥質云巖),含泥方沸石質云巖(夾泥質云巖)等。根據雷家白云巖區物性統計,沙四段泥質白云巖平均孔隙度為10%左右,絕大部分滲透率小于1mD,為致密儲層。本文研究中在雷家地區選取致密儲層巖石(云質泥巖、泥質泥晶云巖)樣品進行孔隙形態特征、全孔隙直徑分布特征的分析。
筆者等通過大量的鑄體薄片觀測及掃描電鏡實驗分析,將油頁巖、泥質泥晶云巖、云質泥巖的孔隙劃分為6 種類型:晶間微孔、溶孔、有機孔、構造縫、成巖縫、溶蝕縫(圖1)。
晶間微孔主要為粘土礦物晶間微孔及白云石晶間微孔(圖1a),粘土礦物粒度小,可塑性強,水化膨脹易發生運移,堵塞孔道,使儲層滲透性降低。在后期的成巖過程中,巖石形成裂縫,可以提高這類孔隙的滲流能力(圖1b)。溶孔主要發育在泥質泥晶云巖中,主要為白云石的溶蝕,這類孔隙之間連通性較差,也需要后期的改造形成裂縫做為運移的通道(圖1c)。有機孔在含有生屑的云質泥巖中發育,主要呈狹縫形、彎月形等,在有機質成藏和熱演化過程中,由于地質環境改變而發育的微小孔隙,孔隙之間不連通。在所選取的樣品中,該類孔隙較少(圖1d)。裂縫在油氣的滲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連接微孔、溶孔的橋梁,可以顯著提高儲層滲透性。

圖1 致密儲層巖石孔隙類型

圖2 壓汞法與氣體吸附法結合圖(泥質泥晶云巖,3246.73m)

圖3 孔隙直徑分布直方圖(油頁巖)

圖4 孔隙直徑分布直方圖(云質泥巖)
在安福屯地區選擇了沙四段六個深度不同的樣品、在雷家地區選擇雷93 井兩個深度不同的樣品,進行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實驗,并將壓汞法與氣體吸附法測試結果相結合,對這八個樣品進行全孔隙結構分析。結果顯示安福屯地區沈352 井(圖2~圖4):泥質泥晶云巖孔隙分布較均勻,以孔隙直徑小于500nm 的孔為主、占98%以上,其中孔隙直徑小于100nm 的占75%左右;孔隙直徑略現“二個峰”,第一個主峰為2~30nm、占50.3%,次峰50~100nm、占13.3%。油頁巖中孔隙直徑在小于2nm 到大于5000nm 均有分布,孔隙直徑小于500nm 的占86.7%,小于100nm 的占70%左右;孔隙直徑呈現“三個峰”,第一個主峰為5~30nm、占46.7%,次峰30~200nm、占30.7%,第三個峰1000~3000nm、占5.5%。含云泥巖或云質泥巖孔隙分布不均勻,孔隙直徑小于100nm 的占90%以上;孔隙直徑以小于15nm 為主。由圖5、圖6 可以看出,雷家地區雷93 井(圖5、圖6):泥質泥晶云巖孔隙直徑以小于100nm 的孔為主、占95%以上,孔隙直徑呈現“一個峰”,為50~100nm 占64.5%。云質泥巖孔隙直徑較大,孔隙直徑呈現“二個峰”,第一個主峰為3μm~20μm、占77.0%,次峰5~200nm、占22.2%。

圖5 孔隙直徑分布直方圖(泥質泥晶云巖,雷93井)

圖6 孔隙直徑分布直方圖(云質泥巖,雷93井)
(1)通過大量的鑄體薄片觀測及掃描電鏡實驗分析,將油頁巖、泥質泥晶云巖、云質泥巖的孔隙劃分為6 種類型:晶間微孔、溶孔、有機孔、構造縫、成巖縫、溶蝕縫。晶間微孔在油頁巖、泥質泥晶云巖、云質泥巖中廣泛發育。溶孔主要發育在泥質泥晶云巖中。有機孔在含有生屑的云質泥巖中發育。裂縫可以顯著提高儲層滲透性,構造縫、成巖縫在三類巖石中均有發育,溶蝕縫主要發育在泥質泥晶云巖中。
(2)通過壓汞法與氣體吸附法的聯用,實現了對致密儲層巖石全孔隙結構的分析。安福屯地區致密儲層巖石孔隙以中孔、微孔為主,少量大孔;雷家地區致密儲層巖石孔隙以大孔、中孔為主,次為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