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敏貴(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大新錳礦分公司,廣西 崇左 532315)
隨著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實現對礦石成分含量的有效測定,是實現資源科學開發的重要基礎[1]。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硅含量,其面臨諸多風險因素影響。如,人為因素、實驗因素及物品因素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實驗測定的有效性,也對實驗過程增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實現對實驗測定風險的分析及評估,能夠更好的制定風險防控措施,提高實驗測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本文從風險因素出發,就風險評估構建、風險防控實施等方面,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在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的硅含量中,實現風險因素得以有效評估,是進一步提高實驗測定準確性的重要保障[2]。如圖1 所示,是實驗測定中的風險評估過程。從中可以知道,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需要對實驗環境及風險因素進行明確,能夠在建立風險庫、風險預警機制的條件之下,通過實驗中的實際情況,確定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中的風險,并在風險的有效描述中,對風險進行有效“預判”,在可以接受的條件之下,精準實施風險緩解措施,保障風險防控的有效開展。因此,在風險評估中,基于風險的可控性,進行有效風險防范,保障了實驗測定中的安全性及準確性。對實驗室的風險評估過程參見圖1。

圖1 實驗測定中的風險評估過程
對于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的硅含量,其中所面臨的諸多風險因子,對實驗測定形成了較大影響。在實際操作中,要針對風險因子,進行風險的合理研判,并在風險“可控性”選擇中,強化對測定風險的有效評估,為風險防控提供有力支撐,這是錳礦石硅含量風險評估的重要意義。
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硅含量的原理是,將試樣經堿熔融將不溶性二氧化硅轉為可溶性硅酸鹽,在酸性介質中與過量的鉀、氟離子作用,定量地生成氟硅酸鉀沉淀;沉淀在熱水中水解,相應地生成等量氫氟酸,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計算出試樣中硅的含量[3]。在這一方法中,應注意溶樣、過濾、洗滌、中和游離酸四個步驟的具體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其面臨諸多風險因素影響。從實際測定來看,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硅含量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氟硅酸鉀容量法的實施中,對于實驗人員的操作規范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在具體實驗中出現人員違規操作等行為,進而導致實驗測定結果失真,同時也增加實驗風險因素的發生。具體表現在:(1)實驗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在實驗操作中,違規操作,導致實驗環境發生變化,增加了實驗過程中的風險系數;(2)實驗人員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在對潛在風險因素的防范中,缺乏事前風險控制,導致風險因素在發展中不斷擴大;(3)實驗人員工作經驗、精神狀態等因素,也是影響實驗操作的主要因素。如,過濾和洗滌環節,操作過程中精神狀態不佳,出現洗滌次數和洗液用量不一致,洗液中雖因KC1 的同離子效應防止水解,但因洗液量不一致,仍不可避免地出現因K2SiF6沉淀水解量不等而造成測定誤差。
在實驗測定中,實驗環境條件,也是影響操作安全及測定結果準確性的主要因素。在氟硅酸鉀容量法的實施中,熔融、過濾、洗滌等,都是在高溫環境條件下操作,實驗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被燙傷的風險。此外,由于實驗環境體系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溫度、濕度等要素的控制不到位,都會增加測定結果準確性的風險,并且由于實驗環境的改變,也會增加測定的危害程度,應在實驗中得到有效控制。
在氟硅酸鉀容量法的測定中,KOH、NaOH、HNO3等強堿強酸化學藥品,都具有腐蝕性,吸入后強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傷,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操作時應穿由結實布制作的工作服,戴口罩、橡皮手套、袖套、圍裙,穿膠鞋等勞保用品[4]。同時,錳礦石作為實驗物品,在實驗過程中,也是構建實驗風險因素的重要內容。在實驗測定中,對錳礦石的取樣、制樣、存儲及相關處理不到位,以至于實驗測定中,內外影響因素,對實驗測定形成較大影響。因此,在實驗測定的過程中,實現對錳礦石的有效存儲及風險控制,對于進一步保障氟硅酸鉀容量法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在試驗測定中,風險的科學控制,是進一步保障實驗測定結果及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硅含量中,要強化對風險因素的評估及防范。在筆者看來,實驗測定風險的有效控制,關鍵在于規范實驗操作,提高安全風險意識,在良好的測定環境條件中,提高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具體而言,風險控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在測定實驗中,實驗人員要提高風險控制意識,能夠在風險分析、研判等方面,為風險科學防控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實驗人員要轉變傳統思想認識,在高度風險意識的引導之下,通過風險的科學控制,保障試驗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實驗安全風險的發生;其次,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硅含量,對實驗操作有了更高要求,建立規范化的實驗操作體系,能夠科學規避人為因素,導致實驗操作失誤而對整個實驗測定形成影響;再次,強化實驗測定的工作責任心,能夠在風險精準識別、防范等方面,進一步落實風險評估、防范工作開展。因此,新的時代背景,對實驗測定有了更高要求,規范化的實驗操作、良好的思想認識,能夠更好地推動實驗風險防控,保證氟硅酸鉀容量法的應用質量。
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對于內外諸多風險因素的認知不到位,影響到整個實驗結果及安全性操作。首先,在實驗安全防控中,將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風險防控能力的弱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習效果;其次,基于大數據,建立“風險庫”,能夠為風險控制的有效構建,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同時也保障了風險識別、評估等工作的科學開展;再次,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能夠從風險識別預警、評估構建等環節,進一步作用于風險預警工作形成良好的應用效果。
由于氟硅酸鉀容量法的專業性,在構建風險防控體系中,強調人員專業性的工作要求。首先,加快專業人員培養,能夠在實踐理論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我專業能力;其次,注重人才培養引進等工作,能夠立足實際需求,通過人員專業能力的提升,促進風險評估等工作的有效開展;再次,提高人員風險防控能力,要在風險識別與評估中,通過風險防控能力的有效構建,在專業人員的培養中,依托專業人才的服務導入,以更好的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在專業人員培養發展中,通過風險防控能力的有效建設,在專業化、科學化的發展中保障測定結果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中硅含量的風險評估中,實現對風險要素的有效分析及評估機制的有效構建,是進一步實現實驗測定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支撐[4]。本文研究發現,錳礦石硅含量測定受到諸多風險因素影響,風險評估的科學構建,應從規范實驗操作,提高安全風險意識優化測定環境條件等方面,實現實驗風險的科學防控。氟硅酸鉀容量法測定錳礦石硅含量,對于礦石資源的科學利用,提供可靠依據,具有重要的實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