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意大利向德國發起魅力攻勢!”據德國《焦點》周刊2日報道,近日,歐盟成員國一直在為是否發行“新冠債券”爭執不休。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贊成,而德國、荷蘭、奧地利和芬蘭等反對。為了爭取德國的支持,意大利多名政界人士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刊登了整版聯名信,呼吁“親愛的德國友人”伸出援手,展示團結。
報道稱,聯名信由前意大利經濟發展部部長、現歐洲議會議員卡洛·卡倫達發起,聯署者包括貝加莫、米蘭等疫情最為嚴重的城市市長。他們在信中回憶起德國的戰爭債務,特別是1953年的《倫敦債務協議》,并表示意大利“今天仍然感到驕傲,并堅信當時所作決定的正確性”,避免了德國破產。當時,為了幫助戰后的德國,21個國家主動將德國欠的債務減半,并且允許其延期還款。此信言下之意就是提醒德國:不要忘記當年的“滴水之恩”。
聯名信還寫道,“新冠債券”不是讓德國人捐款,而是像所有其他政府債務工具一樣,是到期后必須償還的債券。信件還批評荷蘭政府幫助外國公司從其他國家避稅,間接損害了許多國家的衛生系統,“荷蘭的態度是缺乏道德和團結的一個明顯例子。”最后,聯名信呼吁德國堅持“自由和團結之類的價值觀”,而不是搞“小民族利己主義”。
目前,這封聯名信在德國和意大利都引起了反彈。意大利網友批評意大利政客不應該這么“低聲下氣”,并攻擊德國和荷蘭的“自私”。而德國政治家和網友則批評意大利“貪婪”,德國已經為意大利疫情提供了73張重癥監護病床,但反對再給意大利數十億歐元的援助。
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采訪時,意大利總理孔特打了一個比方,說歐洲應該給出一個共同的答案,就像舒曼、阿登納和加斯貝利當年所倡導的那樣。這三位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前領導人被視作歐洲一體化的先驅。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意大利《共和國報》上發表的文章中也承認,歐盟在新冠危機中與意大利打交道時犯了錯誤,并承諾向短期工人計劃提供1000億歐元的援助。不過,德國《圖片報》認為,馮德萊恩不會支持“新冠債券”,因為德國等反對的國家希望意大利這樣“花錢大手大腳”的國家能擔負起自身的責任。▲
環球時報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