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張妮 趙覺珵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編者按: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1萬,讓外界對美國核酸檢測能力高度關注。而隨著中國官方開始每日通報新增無癥狀感染者數量,有關這個話題的討論成為熱點中的熱點。甚至日前有網友向武漢市委書記提議進行全面免費的新冠檢測。在國內外的疫情重點地區是否有必要進行全民核酸檢測呢?如果真要進行類似檢測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又有哪些人群可以獲得檢測資格呢?
全民檢測的必要性需科學評估
一位熟悉情況的武漢人士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武漢進行全民核酸檢測從技術上說是沒問題的,但在進行這種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篩查之前,要科學評估這么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如果真有大量具有傳染性的無癥狀感染者,目前新增確診病例數量不會是接近清零的狀態。同時要考慮到,如果這么做是否會引起民眾的反感,甚至會引發“武漢大面積復發”之類的謠傳。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2日表示,為進一步加強對無癥狀感染者監測,要加強針對性篩查力度,將監測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已發現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聚集性疫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等。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以后可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調查等手段來研究一下無癥狀感染者數量到底有多少,但調查的目的不是為了診斷,而是為了解人口中還有多少人有抗體,不需要接種疫苗,了解哪個年齡組的易感性最高,以后疾病再流行,免疫屏障形成了還是沒形成等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內的疫情應該說實現了基本阻斷,在代表性地區開展血清學流行病學調查,在人群中進行有代表性的抽樣,采集血清標本,進行抗體檢測,有助于我們了解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揭示病毒感染后的疾病譜,科學評估疫情未來的發展趨勢,并且對未來疫苗接種、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血清調查工作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
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到底有多強。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由寧波疾控中心開展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兩個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上的提示。第一,上述研究發現,從個體水平來看,平均每個確診病人能夠傳播將近3個病人,平均每個無癥狀感染者能夠傳播不到1個病人。第二,從群體水平來看,由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占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只有4.4%,不到5%,也就是說,從群體水平來看,無癥狀感染者對疫情的擴散影響相對是比較小的。
那美國疫情高發的重點地區是否有進行全民檢測的必要呢?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檢測范圍一定有利于疫情改善。各國中抗疫表現好的,往往是檢測力度很大的。目前,紐約的陽性率居高不下,其實說明檢測范圍不足。他認為,核酸檢測除了針對密切接觸者、重點疫情地區回國人員、有癥狀人員外,應該更大程度放開,如果有人擔心自己有風險,也應該可以進行檢測,做到應查盡查。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世衛組織建議,大規模檢測是應對這場全球流行病的最好辦法。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表示,大規模檢測是英國走出封國的唯一辦法,政府應該進行全民檢測,“除非我們知道誰感染,誰沒有感染,否則,我們很難回到正常生活,因為明顯的風險是,如果開始給封國松綁的時候,你怎么知道疫情不會再次暴發。”▲
中美核酸檢測潛力哪家強
美國FDA近期批準更多快速檢測技術。如雅培(Abbott)公司的分子檢測設備5分鐘之內就能出結果。這種快速檢測設備是否會對美國擴大檢測范圍提供幫助呢?
一位熟悉核酸檢測的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快速檢測時間縮短的同時,要不可避免地犧牲靈敏度。傳統的PCR分子診斷需要先滅活,為了提高準確度,需要對核酸提取純化,再循環經歷擴增所需的變性、退火等步驟多次,才能檢測出結果,這是導致診斷時間偏長的主要因素。不過也正因如此,相較于快檢產品,PCR核酸檢測產品的靈敏度會更高,目前市場比較優秀的檢測產品的檢測限可達100copies/mL,假陽性率較低。而快速檢測為了追求時間的極致,在循環擴增等環節會大大縮水,靈敏度自然會大打折扣,宣稱5分鐘能夠檢出的,檢測限也更高(即需要的病毒載量更高),而受檢者體內病毒含量較高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被感染好多天了。其次,傳統的RT-PCR不僅可以測出是否感染了病毒,還可以根據CT值,相對定量地評估感染程度。快速檢測就很難了,只能告訴你是或者否。
中國是否有能力擴大核酸檢測的范圍?《環球時報》記者從華大基因獲悉,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運營的武漢“火眼”實驗室具備每天萬人份檢測能力,3月1日樣本接收峰值超過1.4萬例,并在當日已提升通量能力至2萬人份/日。3月5日,當日樣本接收峰值接近1.6萬例。截至3月31日24時,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及其運營的武漢“火眼”實驗室已在湖北地區累計完成近26萬人份樣本檢測。目前,華大基因在全國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完成超過60萬人份,全國日通量可達6萬人份,根據需要整體可繼續提升。▲
哪些人可以進行核酸檢測
哪些人有資格進行核酸檢測,國內外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美國疾控中心網站稱,如果民眾希望檢測,可以打電話給當地健康部門或醫療提供商。檢測基本都在美國公共衛生實驗室或商業實驗室進行。雖然美國核酸檢測能力在增強,但獲得檢測依然可能不容易。美國疾控中心稱,如果民眾感覺呼吸困難、胸口持續疼痛、無法站立或嘴唇發青,請立即尋求醫療救助。臨床醫生自行判斷就診者是否有新冠病毒癥狀以及誰應該接受核酸檢測。
陳希表示,到目前為止,在美國需要醫生開證明才能去進行核酸檢測。美國有不少人沒醫療保險,更沒有家庭醫生,他們就沒有辦法獲得核酸檢測資格。
美國疾控中心對核酸檢測劃定了優先級別。首先,住院病人和有癥狀醫療人員優先檢測,以確保給住院病人最好治療,減少醫院內傳播,保障醫療系統的完整性。其次,長期需要看護的病人、65歲及以上老人、急救人員以及基礎病患者,只要發現癥狀,就要進行檢測,以確保這些高危人群被迅速妥善治療。再次,醫療人員、急救人員、有新冠肺炎癥狀的關鍵基礎設施工人、有輕微癥狀可能住院的人員以及不屬于以上類別的有癥狀人員。最后可以檢測的是無癥狀民眾。其他同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已出現傳播的社區民眾。
美國是否有為重點地區更大范圍人群進行核酸檢測的能力呢?據媒體報道,美國已為大約100萬人做了新冠病毒檢測,目前每天檢測量達到10萬份樣本。《紐約時報》稱,3月下旬,美國的新冠病毒檢測數量大漲。但美國在人均檢測上依然落后。因為檢測試劑盒以及醫療人員個人防護設備短缺,美國做不到每個感染者都檢測。疫情中心紐約是全美檢測速度最快的。紐約州政府網站報道說,紐約已檢測220880人,每天檢測1.5萬人。每個符合條件的紐約人都可以進行檢測。不過,也有媒體報道稱,在紐約皇后區,人們早上6點就排隊,但一些人到下午還是輪不到。
在中國哪些人可以進行核酸檢測呢?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診斷標準”規定,疑似病例要綜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需要有流行病學史中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兩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三條。此外,目前所有經北上廣等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對入境中國的全部人員做一次核酸檢測,不能完全把有風險的人篩查出來,所以至少應該在對其隔離完后再檢測一次。▲
環球時報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