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憶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95)
在繁榮的網絡經濟推動下,近10 年來國內服裝紡織行業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網絡經濟的繁榮催生了針對小眾消費群體個性需求的年輕網絡品牌;同時也讓不正當競價抄版、盜版的設計侵權橫行。與此同時,隨著貨幣通漲實體品牌日益增長的成本開支使得國內服裝售價已經趕超進口品牌服裝;品牌為了快速追逐利潤,強調營銷手段對產品銷量助推作用,忽略產品設計的實質發展,為了快速獲得產品的“天下服裝互相買”的“買手”機制,品牌設計的同質化嚴重帶來審美疲勞,傳統的批量生產模式與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需求的矛盾產生大量的品牌庫存,網絡成為庫存傾銷的熱土,形成惡性循環。縱觀國內服飾與紡織品行業的發展,五年前就已經進入“商品為王”時代,意味著品牌需要搭建適配不同市場需求的多元商品體系,服裝與紡織品的設計創新是勢在必行的行業趨勢。
再看國內的服裝與紡織品設計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我們有重視教育工具屬性而忽視教育價值屬性的傳統。無論是科學教育還是人文教育,強調的還是知識本位,忽視了能力、思維、情感和態度的培養。2018 年3 月,發布首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了設計學是一個強調多種學科知識交叉、學術探究與實踐創新并重的綜合應用學科。強調培養目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但是服裝設計教學課程與內容上還基于20年前的產業發展需求形式:強調傳統制作、加工技術的掌握與應用,忽略了創新思維方式培養與未來服飾行業快速發展需要背景下的技術高速革新。行業內成功企業紛紛將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轉向海外招聘人才,強調有海外學歷招聘要求預示著國內的服裝與紡織品設計高等教育亟待從教學結構模式到課程內容的改革。
基于國內高考難進寬出和長達7 年本碩學制現狀,海外留學成為中產階級家庭的首選,服裝設計與紡織品設計方向以英國為首選。在英國學習服裝與紡織品設計的中國留學生中,部分已經在國內完成了本科時裝設計后,再申請入讀英國的本科服裝與紡織品設計專業,或者是在讀本科國內知名時裝設計院校后,放棄難得的高考成果,進入英國時裝設計或者面料設計專業重修本科或者的研究生,是什么驅使莘莘學子愿意花六到十倍的學費選擇英國設計教育?基于我國的行業發展需要高等教育服裝與紡織品設計教育如何借鑒英國設計教育的優勢呢?
英國是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早在一戰時期就將設計納入政府框架工作中,并將工業設計作為主要扶持對象,關注設計水平的進步和設計教育。在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這個物資資源貧乏的島國設計產業發展迅猛,British Fashion Council(英國時裝委員會)專門致力于時裝紡織設計產業的推動、扶持、溝通,為時裝紡織設計院校和企業、品牌建立直接的關聯與合作,搭建企業與院校的合作畢業設計項目,項目以基礎性與前瞻性研究型為主。英國博物館在功能上明確為藝術教育服務,傳播藝術提供各種支持。世界知名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創立最初的宗旨就是為藝術設計教育,免費對藝術設計類院校開放特展,由帶隊老師申請后就能帶著學生參觀館內的工藝展品,甚至是沒有對外展示的館藏。大英博物館和全英參觀排名第一的Tate Model 均對學生免費或者優惠辦理會員。強勢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從法律制度上維護設計原創的利益。歐美藝術設計出版行業以保護視覺藝術繁榮為宗旨呈現各種風格藝術作品,出版物的多樣性和真實再現為藝術設計的學習提供了優質的文獻資源,例如英國的Tames &Hudson 出版社、德國的TASCHEN出版社。
英國中學畢業會考GCSE 考試后要進行兩年A Level 的學習與考試,A Level 考試相當于于中國的高考,這個階段的學習包含專業課程,進入大學專業學習前學生已經具備專業知識初級認知。
英國本科設計教育本科學時3 年,課程安排目的如下:
第一年學習設計專業的相關和關鍵技術技巧,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第二年了解行業相關的內容和趨勢,以現有的技術和能力做行業內的工作,哪些工作和部分是自己感興趣的;例如有的學生注重寫作設計相關的文章,老師們會考慮這種學生更適用于哪些相關的工作。
第三年通過前兩年的學習,學生完成一篇論文關于什么是讓你感興趣?你最后的畢業設計是關于什么的主題?在這一年中,學校致力于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認知,自己關注的焦點在哪個部分和市場,從而在畢業設計研究與探索中反映出來,為未來的求學或者就職做準備。
英國的設計專業研究生課程多數是一年,少數專業會是兩年例如未來材料專業,是本科課程的延續,提倡專注于個人研究的過程完成畢業設計項目,也是未來博士申請的基礎。英國本科和研究生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分為三大模塊:導師輔導課Tutorial、工作坊Workshop、研討課Seminar。三大模塊均為小課,輔導課以兩種形式展開:小組輔導和單人輔導。
工作坊是傳統和現代技術的學習實踐的地方,沒有必要的作業,只有經過完整的課程才被允許進入工作坊進行實際的操作,同時為每個學期的學生設計項目實踐提供制作支持。工作坊的老師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技師Technician,從入門技術到創變技術由淺入深的教授制作,為制作作品的學生解決各種創新制作的技術疑問。工作坊的上課時間相對靈活,提前網上預約是必須流程。
研討課:每個項目由老師給學生摘要Brief,學生項目作業必須滿足摘要要求。這個作業通常與行業相關,這種挑戰讓學生直接習慣于行業真實工作狀態。學生基于自己的項目做設計演講Presentation 說明過程和思路,每個課程都有不同的側重,有時候取決于課程的歷史背景,有的課程更多的側重于紡織藝術(創意),有的側重于商業性設計(市場)。一個學期3 到4 個設計項目作為學期成績,倫敦藝術學院還有2 篇論文要求。每個學期的成績評價方式根據老師的摘要要求,審閱學生設計本sketchbook 上呈現的完整設計過程:調研、設計思路、過程中的實踐,設計成品。
Lecture 是專業課以外的講座課程,相當于國內的大課,課程內容包括專業相關的藝術設計史、從業人員的行業介紹,知名設計師們的設計經驗等等涉及的學科比較寬泛,目的是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人文藝術知識與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
服裝設計專業一個模塊Module 的一個隊Group 教師組成:3 個設計老師教設計方法,3 個技術老師來教同學的相關技術。3 個技術老師指一位電腦技術的老師,一位工藝老師,Technical Tutor(學術型的教員,主要指創意性的技術)目前課程最少4 個老師,一位設計老師、一位電腦老師、一位技術、一位成型專家。畢業設計樣衣評估最少3 次:至少2 個設計老師,1 個技術導師,提供修改建議。
英國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遵循External examiner system外部審查員制度,適用于本科、研究生、博士。所有成績評價最少都要3 位老師,其中必須有一位外校老師參與,以此保證了學術分數的公證和公平。外部考官在所有英國高等教育學位水平考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外部審查員制度始于1832年,隨著達勒姆大學的成立,這是自600 年前劍橋成立以來英格蘭的第一所大學。達勒姆使用牛津考官向公眾保證其學位與牛津大學的學位相似。從19 世紀80 年代開始在英格蘭建立更多的大學,同時要求由內部和外部審查員進行考試。包括新西蘭和印度在內,高等教育系統發展國家均使用英國的外部審查員制度或受其影響很大,它是高等教育中最古老的質量控制系統之一。
英國大學和類似系統的國家的所有學位水平考試都要求至少一名考試委員會成員來自本大學以外的大學(并且最近不應該與該大學合作)。這既適用于可能有數百甚至數千名候選人的本科考試,也適用于研究生考試,包括為每位考生召開特別委員會的博士考試。外部審查員作為參與者不參與學習,教學或內部審查過程,而是從外部角度對這些過程進行觀察,獨立地為課程團隊以及大學提供建議。

圖1 伯明翰城市大學時裝設計教室內的制作指引與樣本
服裝與紡織品設計的所有課程是連貫性組合課程,沒有基礎技術課程,基礎性知識和技術已經在大學前A Level 考試學科中完成,基于本科專業非服裝與紡織品專業的學生研讀研究生可以通過購買基礎原型的方式自學傳統規律性的知識和技能。例如Creating pattern Cutting 就是一個學術課程,由技術導師教授學生創意性結構的設計與制版,教學實踐教室長期提供基礎制作流程說明與結構的樣板、圖紙供學生參考。(見圖1)
藝術設計學科的工作室對所有藝術設計學科學生開放,實現了跨專業技術支持,也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創新指引:技術不分學科應用,為設計服務。所有的工作室以介紹技術應用實物為入門課程,讓學生對照工作室實物樣本全面了解該工作室的技術所及,技師們建議學生們了解技術種類后先做設計方案,根據設計需要選擇性的進行技術學習,學完之后及時應用即將熟能生巧的技術操控能力轉化為以設計構思創變技術,不被固化技術思維制約創設計新理念。
英國基于文化產業的抄襲行為在高等教育制度里有明文規定對應的處罰,確保人才培養的誠信為首要原則。全球服裝與紡織品設計專業排名第一的倫敦藝術學院UAL 關于學術不端行為指任何形式的學術作弊行為。它的定義是竊取他人的想法并將其呈現為他們自己的想法。并明確的說明了哪些行為是作弊行為:
1、提交從互聯網下載的作業。
2、調試另一個人在沒有確認的情況下完成一項工作。
3、考試作弊。
4、從文本書、期刊文章、論文、網站復制,但未提供作者的參考。
5、復制原創藝術作品、設計、電影、聲音或表演,并將它們呈現為自己的作品。
6、復制別人的論文、程序、數據庫、網頁或多媒體演示而不承認他們的工作。
基于學習借鑒與抄襲的差異性在官方網站上說明:鼓勵參考工作中其他藝術家,作家,設計師或表演者的作品,導師期望在支持文檔(如速寫本或初稿)中找到您的想法來源,這是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只要這些想法的來源得到承認,這不是抄襲。在倫藝學生的抄襲行為會導致整個課程不通過,停學甚至被開除。此外,侵犯版權可能會導致法律訴訟。為了避免抄襲行為的出現還提供了行為指引。

英國高等服裝與紡織品設計教育課程安排通過重視設計創作過程的評價體系,為設計方向的每個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個人原創能力的思維培育;廣泛的講座課程為學生拓展了學術知識與行業實際案列;研討課程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設計表達的能力培養;技術的學習是因為應用的需要,發揮了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探索技術的發展性。由此可見英國的高等設計教育體系的誠信與參與強制性原則配合外部審查員制度,保證了設計教育的開放性、公平性促進創新個體的培育。在設計知識領域則具有非常靈活的彈性來適應隨時變化的行業發展特性,個別指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充分的思考和主動的研究,挖掘學生自身興趣與獨有能力。
2018 年3 月,國家教育部發布的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設計學教學質量標準里提出:“跨文化教育方式以及以問題意識為先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要求。”在4 年本科固定不變的教學大綱前提,在課程內容身上改變重現有技術應用式學習的教學方式,順應互聯網信息時代的行業發展需要,以超前認知提升學生前瞻性的思維方式,在學生設計方案的指導過程中滲入技術性知識的學習,鼓勵技術性的復合應用創新。可復制性基礎性傳統技術的學習建立服裝與紡織品技術基礎庫或者在線視頻學習的方式在課前、課外、課余完成,在課程內教學時間完成實踐應用的技術答疑,同時不斷地建立常規技術庫存以備未來的隨時使用之需。以學生自我思考的調查研究流程為課程教學重點,將所有設計與實踐類課程的最終評價不少于70%集中在設計過程中,設計過程的思維前瞻性、合乎邏輯的開創性、個人風格的探索等作為評價標準,徹底改變重結果忽略過程的教學評價方式,亦有利于規避抄襲行為的產生。在過程中培養設計學科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每個學生的原創能力的培養放在課程首位。
斯坦福大學現任校長馬克·特榭·勒溫(Marc Tessier-Lavigne)談到未來學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與知識的時候說到:“回首十年,科學與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傳授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獲得第一份工作,這是職業培訓。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適應變化的能力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斯坦福的每個學科都傳授創造性表達、批判性思維、定量推理、科學推理、道德和倫理推理、面對多樣性問題的解決能力……”正如馬克校長所說,未來世界的知識和技術發展太快,有限的四年大學教育根本無法企及學科現有的技術與知識,學生自主調查研究與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本科課程教學的目的。中國的服裝與紡織品設計專業職業類院校均以及時上崗為培養目的的技術性教學為主,本科院校更應該區別月職業技術類院校培養方式,將獨立研究與原創設計性人才作為教學目的,形成對應服裝與紡織品設計行業需要的不同層次人才培養定位。
2020 年,疫情對服裝行業的負面影響較其他行業更為明顯,加之服裝消費的非必要屬性,市場需求低迷或大幅下降。生產醫用和疫情相關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企業將會進一步增長。企業認為生產有關健康護理和具有保護功能的纖維、紡紗、布料以及相關終端產品等可能為新的機遇。在未來產業發展劇變的挑戰下,服裝與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應及時跟上未來數字化產業的發展要求強調“原創性”,從而在本質上建立一種新的動態的設計思維方式。引入關聯行業專業人士與技術員為課程提供交叉學科領域線上以及線下的指導,模糊學科邊界,以設計項目為出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探索設計的各種可能性,也反作用于教師職業素質的不斷提升,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設計課程更順應未來產業的多變性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