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巍,王世茹,劉述梅,趙建青,汪品洋
(1. 華南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2. 廣東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000)
熱塑性彈性體(TPE)兼有橡膠彈性和熱塑性塑料重復加工性能,被稱作第三代橡膠[1-2]。它的生產工藝簡單,可直接利用擠出、注塑、模壓、吹塑等方法加工成制品,且資源利用率高、可重復加工、經濟環保,因此廣泛應用在建筑、電線電纜、汽車、醫療器械、電子產品等相關行業[3-4],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根據制備原理,TPE分為橡塑共混型和化學合成型兩大類。其中,橡塑共混型TPE更易加工、性能調節范圍寬且生產成本低,近年來發展得更為迅速。TPE的主要品種熱塑性硫化膠(TPV)采用動態硫化技術,即高溫條件下對橡塑共混物(橡膠含量超過50%)邊剪切邊硫化,體系發生相反轉,形成粒徑為0.5~3 μm的橡膠顆粒均勻分散于塑料基體中的海-島結構[5-9],由于分散相橡膠硫化程度高,所制備材料的強度、彈性、耐熱性、耐溶劑性及加工穩定性較佳[10-11]。近年來新型高性能TPV成為了研究開發熱點,尼龍(PA)是性能優異的工程塑料,同時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化學性、耐油性及氣體阻隔性,通過動態硫化將PA與橡膠共混,可以獲得具有優異耐壓縮永久形變、耐屈撓疲勞性能和耐溶劑性能的新產品。
本文介紹了動態硫化法制備共混型熱塑性PA基彈性體的研究現狀,包括三元乙丙橡膠(EPDM)/PA型TPV、丁腈橡膠(NBR)/PA型TPV、丁基橡膠(IIR)/PA型TPV和丙烯酸酯橡膠(ACM)/PA型TPV,并分析了共混體系配方和工藝條件對結構及力學性能的影響。
動態硫化法制備TPV的過程涉及到混合物界面作用、動態硫化反應、橡膠剪切分散等一系列復雜問題,因此加工工藝和混煉設備是制備TPV的核心技術[12]。
加工溫度要求比所選用樹脂的熔融溫度高10~30 ℃,以保證兩相熔體黏度接近[13],同時需要與硫化劑分解溫度匹配[14],才能獲得細致均勻的微觀結構和優異的綜合性能。
混煉時間會影響橡膠交聯程度、橡膠顆粒的分散以及混合物的降解。王曉亮等[15]在制備乙烯丙烯酸酯橡膠/三元尼龍型TPV時,發現扭矩平衡2 min后出料,橡膠顆粒在尼龍連續相中的分散性較好。劉娜[16]用動態硫化法制備ACM/PA12型TPV時,發現拉伸強度、撕裂強度、斷裂伸長率和扯斷永久變形均隨動態硫化時間的延長先升高后降低,動態硫化時間為11 min時該TPV的綜合性能較佳。
混煉過程中提高螺桿或轉子轉速將增強剪切和共混作用,促進橡膠相破碎,使橡膠顆粒尺寸減小,分散更均勻[17-18],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但高剪切速率會使物料溫度升高[19],導致橡膠硫化速度過快,不利于橡膠相的破碎分散,會出現微觀結構粗糙的問題[20],同時會造成塑料基體分子鏈斷裂,反而降低TPV的綜合性能。
動態硫化技術采用的混煉設備有開煉機、密煉機、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等。其中,開煉機和密煉機容易控制硫化時間,還可通過轉矩流變曲線觀測硫化進程,但生產效率不高。擠出機可以實現TPV的工業化連續生產且易于控制,但物料停留時間短,橡膠相硫化程度有限。
動態硫化發生前,含量更高的橡膠相形成連續相,隨著硫化過程的進行,橡膠相交聯程度和黏度增大,PA熔體黏度較小,混合物結構出現相反轉。TPV的力學性能主要取決于橡膠相交聯程度、兩相相容性、橡膠粒徑及分散情況,同時與橡塑品種和橡塑比有關[21-24]?;赥PV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選擇EPDM/PA,NBR/PA,IIR/PA,ACM/PA型TPV進行分析。
EPDM是乙烯、丙烯、二烯烴的三元共聚物,分子間內聚能低,柔韌性和耐候性較為優異[25]。EPDM常用的硫化體系有硫磺/促進劑、過氧化物/助交聯劑、酚醛樹脂/促進劑三種,由于硫化機理的不同,各種硫化體系制備的制品性能也存在差別。謝志赟等[26]在180 ℃下分別使用硫磺、2,5-二甲基-2,5-雙(叔丁基過氧化基)己烷(雙25硫化劑)、過氧化二異丙苯(DCP)、雙叔丁基過氧化二異丙基苯(BIBP)、酚醛樹脂作為硫化體系制備了EPDM/PA型TPV,發現采用硫磺、雙25硫化劑、DCP制備的TPV拉伸強度較高,采用硫磺、雙25硫化劑、BIBP制備的TPV的斷裂伸長率較高,而使用酚醛樹脂時,TPV呈粉末狀,他們認為酚醛樹脂和PA發生了反應,破壞了連續相分布。
TPV的拉伸強度、撕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通常會隨著橡膠相交聯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張曉芳[27]采用轉矩流變儀,在150 ℃、50 r/min和橡塑比80/20(質量比,余同)的條件下制備了一系列不同硫磺用量的EPDM/三元尼龍型TPV,發現硫磺用量從1.2份增至2.0份,轉矩-時間曲線上最大扭矩與最小扭矩之差逐漸增大,說明TPV的交聯程度增大,拉伸強度相應提高了20%,同時耐油性也有所提高。但TPV的力學性能并非總是與硫化劑的用量呈正相關,Martin等[28]采用橡膠預交聯法,研究了不同交聯程度EPDM在塑料基體中的分散結果,發現在相態演變過程中存在一個臨界凝膠含量值,只有當EPDM的凝膠質量分數低于0.7,橡膠相才能被充分破碎并以粒徑為100 nm~2 μm的顆粒均勻分散在基體中,而當凝膠質量分數超過0.7后,交聯EPDM相的尺寸增至100~500 μm,相態粗糙,力學性能嚴重下降。
采用流變儀將EPDM和三元尼龍(橡塑比大于1)熔融混合,在SEM圖中可以發現該LPA以規則圓球狀分散在EPDM基體中且兩者界面清晰[27],表明EPDM和三元尼龍的相容性很差,所以制備EPDM/PA型TPV時,需添加增容劑提高相容性。增容劑主要有兩種[5]:1)非反應型相容劑,以氯化聚乙烯(CPE)較為常用;2)反應型相容劑,以馬來酸酐(MAH)接枝物較為常用。
Ma等[29]研究了EPDM-g-MAH、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EPDM、CPE對EPDM/PA型TPV相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添加不同增容劑的EPDM/PA型TPV的力學性能[29]Table 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polyamide(PA)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TPV)s added with different compatibilizers[29]
從表1可看出,三種增容劑均能提高TPV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和撕裂強度,其中,EPDM/PA/CPE體系的力學性能較佳。CPE的加入使得橡膠相粒徑從30 μm減至5~10 μm,但EPDM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幾乎不變,而PA的Tg由93.8 ℃降至70.8 ℃,更靠近EPDM,說明CPE的加入使EPDM和PA的相容性明顯提高。
Odererk等[30]使用小型擠出機在260 ℃下以50/50的橡塑比制備了EPDM/PA6型TPV,TEM照片顯示該體系橡膠顆粒尺寸較大,橡塑兩相呈現雙連續相結構,因此力學性能差。而用接枝率1%(w)的EPDM-g-MAH代替EPDM后,由于EPDM-g-MAH的酸酐基團與PA6的端氨基反應形成EPDM-g-PA6并優先排列在兩相界面,產生的空間位阻將抑制顆粒團聚從而發生相反轉,拉伸強度從8 MPa提高至35 MPa,同時斷裂伸長率也從10%提高至200%。
NBR分子鏈具有較強的極性,是一種耐溶劑性極好的彈性體,可在120~150 ℃下長期使用,且與PA相容性較好,二者動態硫化后可以制備出具有優異耐溶劑性、彈性和加工性能的TPV。
張世甲[31]研究了N,N'-間苯撐雙馬來酰亞胺/二硫化苯并噻唑和酚醛樹脂(SP-1045)/SnCl2硫化體系對NBR/PA6型TPV制品性能的影響,發現SP-1045/SnCl2誘導期較長,但硫化速率更快,共混2 min后TPV轉矩即達到最大值,同時NBR顆粒分布更均勻、“海-島”結構更清晰,TPV的斷裂伸長率,撕裂強度較高。使用羧基丁腈橡膠(XNBR)替代部分NBR作TPV的增容劑,XNBR分子鏈上的—COOH與PA端氨基或分子鏈中氨基發生化學反應生成NBR-g-PA,也增強了兩相結合力。
NBR帶有極性基團—CN,分子內聚能較大,膠料加工時黏度過高會影響膠料的可塑性,所以需要加入增塑劑改善膠料的加工性能。邢立華等[32]考察了鄰苯二甲酸二辛酯、液體丁腈橡膠、聚已二酸丙二醇酯(PPA)三種增塑劑對TPV性能的影響,發現它們均可以降低TPV的硬度,PPA的加入還可將TPV的斷裂伸長率提高22%??紤]到以往對NBR型TPV增塑體系的研究只關注橡膠相,張世甲等[33]選用了PA專用增塑劑正丁基苯磺酰胺(BBSA)和橡膠相增塑體系氧化聚乙烯蠟,考察兩者增塑效果的差異,實驗結果顯示它們均使材料的拉伸強度稍有降低,斷裂伸長率明顯提高,但硬度變化不大,在相同用量下,BBSA對體系黏度降低的作用更明顯。
IIR的氣密性優異,氣體阻隔性能比天然橡膠高10倍,與傳統IIR輪胎內胎材料相比,采用IIR/PA型TPV可使內襯層氣密性提高7~10倍,同時減重80%[13],高氣密性和輕量化是輪胎的發展趨勢。黃桂青[34]研究了硫化體系對IIR/PA型TPV性能的影響,發現酚醛樹脂硫化的TPV永久變形大、強度較低,同時酚醛樹脂與PA分子鏈反應會造成塑料相也被交聯,使得TPV流動性差。硫磺硫化的TPV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較高,但由于存在“硫化返原”,返煉加工性能較差。而使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ZnO硫化體系,可使TPV同時獲得較好的力學性能和流變性能。
與EPDM/PA型TPV一樣,IIR和PA共混時也存在相容性差的問題。Goto等[35]使用三元尼龍和烷基酚醛樹脂(PR)自制了IIR-PR-LPA用于增容IIR/PA型TPV。實驗結果表明,添加10%(w)的IIR-PR-LPA可以使該TPV中分散相的粒徑從5~20 μm減小至0.1~10 μm(見圖1),該TPV的拉伸強度提高40%,氣體滲透系數降低了39%。

圖1 IIR/PA的SEM照片[35]Fig.1 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s of IIR and PA[35].a Alloy with 10 phr compatibilizer;b Blend without compatibilizer
史莎莎等[36]考察了聚丙烯(PP)-g-MAH、MAH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氫化苯乙烯-共軛二烯烴嵌段共聚物(SEPS)三種增容劑對氯化丁基橡膠/PA12型TPV力學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PP-g-MAH比較合適,隨PP-g-MAH用量的增加,橡膠粒徑逐漸減小,當用量增至20份時,橡膠平均粒徑小于2 μm,分散更均勻。同時TPV的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增大,斷裂伸長率則先增加后減小,在PP-g-MAH用量為10份時達最大354%。但由于PP-g-MAH本身阻隔性不佳,TPV的透氣率會隨之增大,因此PP-g-MAH用量為5份時綜合性能較佳。
ACM是丙烯酸烷基酯為主單體的聚合物,飽和主鏈結構和側鏈的極性酯基賦予了它優異的耐熱氧、耐候和耐油性能,使用溫度高達150~175℃,它與PA的動態硫化是近年來TPV研究的熱點之一。
王曉亮[12]制備ACM/PA型TPV時比較了N,N'-二(亞肉桂基-1,6-己二胺)(3#硫化劑)、DCP、硫/皂、1,3,5-三巰基-2,4,6-均三嗪(TCY)四種常用硫化體系的硫化特性,發現使用DCP時硫化程度非常低;3#硫化劑的起硫速度和硫化速度最快,但易焦燒;硫/皂和TCY的硫化過程較為平坦,硫化時間合理,且使用硫/皂硫化體系制備的TPV力學性能明顯更高,因此認為硫/皂是最佳硫化體系。
上述硫化體系各有優缺點,硫/皂體系并非適用于所有實際應用。盧曉明等[37]分別使用3#硫化劑、硬脂酸鈉/硫磺制備ACM/PA6型TPV。實驗結果表明,皂/硫體系制備的TPV的拉斷永久變形高達102.5%,彈性回復較差,且加工時扭矩明顯高于3#硫化劑體系制備的TPV。考察了3#硫化劑用量對ACM/PA6型TPV力學性能的影響,發現拉伸強度、拉斷永久變形和硬度隨著硫化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斷裂伸長率則一直降低,因此3#硫化劑用量在2份時材料的綜合性能較好。
不僅是力學性能,ACM/PA型TPV的耐油、耐高溫性能也與ACM硫化程度有關。Reffai等[38]制備乙烯丙烯酸酯橡膠(AEM)/PA12型TPV時,固定使用4份BIBP對不同橡塑比的AEM/PA12進行選擇性交聯,通過溶脹平衡實驗測出橡塑比為50/50,60/40,70/30時交聯密度分別為10.72×10-4,6.88×10-4,4.15×10-4mol/mL,隨著交聯程度的降低,TPV耐油性也逐漸降低,同時5%失重溫度從 392 ℃降至 381,366 ℃。
由于ACM和PA相容性較差,制備ACM/PA型TPV時也需改善界面作用、提高兩相相容性。Jha等[39]選擇帶環氧基團的ACM制備ACM/PA型TPV,發現所得TPV的起始分解溫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溫度都比純PA6低,因此他們認為熱穩定性的降低源于ACM與PA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DMA測試結果顯示,ACM和PA6的Tg分別為0,98 ℃,橡塑比50/50的ACM/PA6型TPV除了相對應地在-2.5 ℃和85 ℃出現兩個峰,還在22.5 ℃出現一個二級峰,說明部分ACM分子鏈運動能力減弱,證實了接枝反應的存在。之后又使用甲苯測定了不同動態硫化時間的TPV的溶脹率[40],發現溶脹率以及初期溶脹速率均隨動態硫化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因此認為隨動態硫化時間的延長,PA6與ACM之間的接枝反應不斷增多,TPV內部“運動受限區”體積增大,從而導致了更低的溶脹比。
TPV的發展一直從通用產品拓展到具備功能優勢的新品種,從EPDM/PP到NBR/PP耐油、IIR/PP醫用橡膠TPV,再進一步發展到IIR/PA高阻隔和ACM/PA耐油耐高溫TPV,今后將開發出更多具有新型附加值的TPV材料,如導電TPV和阻燃TPV,TPV的應用領域不斷在拓寬。橡塑兩相相容性及相態演變是TPV制備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將分子設計、原位增容和動態全硫化技術結合,采用多種手段確定TPV的結構和相態轉變將對有利于改善性能。TPV的工業化生產仍存在問題,使用傳統雙螺桿擠出機時物料停留時間短,體系難以實現全硫化并均勻分散,未來需要進一步對TPV工藝及設備進行改進,包括對螺桿參數(長徑比、轉速、機頭壓力)、螺桿組合、喂料方式及工藝流程的優化,引入附加振動力場也可提高TPV制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