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與開拓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且對于學生以后的成長,也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小學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背后的不足之處更是我們應該深思,通過探索相應的方式方法,可以使教學設計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與學科化,并對未來的教育工作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規(guī)范化;學科化
一、 引言
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常見事物方面的科學知識,以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與生活習慣,更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索活動的學習,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此些方面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教師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與學科化,只有此兩方面加強了,教師的自身方面不但能夠得到進步,將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化開展。
二、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缺乏科學性及針對性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幫助教師對于教育過程及教育內容做深層化的認知,只有教師對于課程的認知方面透徹化了,相應的教學方案才能夠設計得更加完善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某一點或表面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特長等實際方面,更是需要作為考量的對象,通過對于學生進行分類的方式,分特長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做相應的指導,幫助有差異的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點。
科學課程學科的特點,則是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與抽象性,此過程中,如教師能夠通過舉例的方式,將生活中更多的實例引入課堂中,不但能夠起到幫助學生做深入化分析的目的,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好奇心就比較強,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學習的興趣方面則大增。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大增了,學習的積極性方面則能夠得到加強,對于所學的知識點方面將能夠掌握得更加深入化,同時更會形成積極性方面的正向反饋,有利于教師將教學設計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化、完善化。
現(xiàn)行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設計往往只是為了應對一定的檢查工作而做,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按照教學設計內容開展工作方面的現(xiàn)象更是多不勝舉,或者即使有了教學設計,往往更顯表面化與空洞化,根本就實施不了。
小學科學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需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兩方面都得不到加強的情況下,學生學到的知識點,往往只是將表面部分記住了,經(jīng)過這樣、那樣形式的變換,學生則根本摸不著頭腦,更不知道如何去做。這方面就更需要教師通過設計科學性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的理解方面才能夠進一步加深,由加深的部分,則可以再次認知到其他類似的知識點,經(jīng)過長期性的循序漸進,學生的知識點方面將進一步向升級化的方面發(fā)展。
(二)教學流程不規(guī)范
素質教育下,對于教學流程的規(guī)范化方面,更是提出了高要求。教學的流程方面,從教學的準備、實際課堂教學、教學的反饋等方面,每個教師都應該按流程進行規(guī)范化實施。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教學的準備工作、課堂的教學、教學的反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夠細致化,才能夠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查漏補缺,推進教學工作的提升。
現(xiàn)有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新入職的教師,經(jīng)驗方面存在不足,實踐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差異,此種情況下,更需要將教學工作進行規(guī)范化,只有按教學流程規(guī)范化了,才能夠使得自身的教學工作早日走上正軌,且通過對于流程中重點、難點的歸納,有助于自身對于課程的深層面理解,理解的基礎上,更能夠開闊教學的知識點,使得課堂的教學方面內容更加充實化、豐富化,再加之對于學生課堂反饋點的總結,了解自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再次加強的部分,進一步推進以后的教學設計工作能夠做得更加完美化。
(三)教師整體水平不夠
目前的形勢下,大多數(shù)的小學中,小學科學教師都由其他非專業(yè)學科的教師擔任。其他學科的教師,由于本身的不專業(yè),在教學的過程中,更不能夠對于科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方面進行把握。因此,所有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是建立在照本宣讀的基礎上,或教師自身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師自身經(jīng)驗的方面,每個教師又存在差異,相應的不完整性更是占大多數(shù),如此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的質量方面則可以想見。
針對學生而言,課本上寫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根本起不到融會貫通的作用,理解的層次只一味停留在表面,則使得開設此門課程最終想要實現(xiàn)的結果方面難以達到。科學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更廣闊的科學知識點,但這些知識點如沒有深入性地去挖掘,則會讓學生感覺到上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信心方面更會受到打擊,教學的工作則處于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中。
三、 強化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的措施
(一)較強教學設計力度
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作為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由于每個教師專業(yè)水平方面的差異,進而導致理解層次的不同,則使得最終的教學設計方面所達到的效果方面也會有不同。此過程中,教師更需要通過查閱書籍資料、上網(wǎng)求助的方式,挖掘科學教學方面深層次的知識點,一方面,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需要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通過不同階段工作的完成,一步步最終達到相應的目標值。通過對于教學內容的細化、深化,注重教學過程中質變到量變的轉變與提升,而只有將每個階段的工作做扎實了,基礎工作牢靠了,相應的最終目標才能夠得以達成。
通過對于教學設計方面的強化,通過設計切合學生方面實際化教學方案的實施,使得學生能夠樂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學的工作中,教師工作的重點是做引導,起到了輔助一面,學生才是主導的一面,但如果輔助方面的引導力不強,學生則會形成厭學的氛圍,教學工作將無法正常化開展。
(二)規(guī)范教學標準
教師應對于科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方面進行區(qū)分,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而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到其他先進學校聽課的方式,讓教師能夠與其他學校的教師之間形成互動,了解他人在教學中的長處及經(jīng)驗,進行互通式學習。通過教案設計、經(jīng)驗交流方面工作的開展,使得教師更能夠明確教學方面的工作規(guī)劃、教學標準,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便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領悟及消化所學知識點。
學校應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的教學水平測試,通過測試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對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進行監(jiān)督,另一方面,通過測評,對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發(fā)掘,并指導改善,則更有利于提升全體教師的自身專業(yè)水平。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統(tǒng)一體,由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組成,此三方面存在相互關聯(lián)的關系,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既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又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只有將此兩方面進行統(tǒng)一化、平衡化了,設計出的教學任務點,才能夠真正地服務于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實時收集學生的反饋點,對于這些反饋點方面進行分析反思并改善,形成自身獨有的教學經(jīng)驗,開展分享交流活動,使得其他教師,能夠學習與掌握工作中的方法,以利于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及教學目標的切實達成。
學校方面,更是需要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在教學設計工作中優(yōu)秀者,給予獎勵,鼓勵教師的創(chuàng)新與開拓,使得全體教師都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養(yǎng)成善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的積極向前發(fā)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將會在教學的設計方面開創(chuàng)新的歷程。
(三)提高教師水平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對于教師的素養(yǎng)方面,更是提出了新要求。學校方面更是需要對于新課程改革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建立相應的培訓計劃,加強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使得教師在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方面的知識點,都能夠得到提升,由于科學課程的特殊性,涉及的方面比較廣闊化,如一味停留在某一點的學習上,必然得到的方面比較片面化。
科學教師更需要從內心深處認知自身的不足之處,積極去了解最新科學成果點,而不是一味停留在原有的知識點教學方面,不僅不利于自身的進步,學生的教學方面,也會受到耽擱。教師在學到科學知識點后,將此部分所學習的成果運用到教學的工作中去,通過提升自身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的規(guī)范性,通過一點一滴實踐工作中的查漏補缺,將其他各學科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進而達到輕松自如應用的目的。通過學習,教師自身的知識點方面會更加豐富化,教學方面的思路也將更加寬廣化。
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方面,對于教學的成果方面,影響深遠,只有在自身專業(yè)水平豐富的狀況下,才能夠在教學設計工作的方面,將實踐經(jīng)驗與理論知識點更好地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地靠理論知識去引導學生,理論引導是必需的方面,但只有通過實踐過程得出的結果,才更加有信服的力度,才更加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四、 結束語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與學科化,與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息息相關,學校需要提供相應的培訓平臺;教師需要深化認知,分析自身方面的不足之處,進行強化,并需要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摸索與探索合理、科學的方式與方法;學生方面,更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去思考,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與教師形成互動,反饋于教師,以更好地幫助教師深思問題點所在,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促進教學設計工作向更加完善化的方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詹詩奕.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4):153.
[2]魏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途徑探討[J].赤子,2016(18):583.
[3]劉金茹.談如何建設小學科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46.
[4]郝成三.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97.
作者簡介:
楊柳,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菜園子鎮(zhèn)新立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