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常常通過淺顯的趣味故事來表達其中蘊含的哲理、情感、思想等。幼兒園繪本教學能夠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的發展。針對如何在幼兒園中進行有效的繪本教學,筆者認為應該從繪本選擇、教學目標定位、教師提問技巧等方面著手,讓選擇更加適合,讓目標更加明確,讓教學效果更加明顯,讓提問更具有效性與藝術性。這些有利于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與激發,也有利于提高幼兒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讓幼兒學會主動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思考問題,從而讓幼兒真正有效地學會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幼兒;繪本教學;教師提問
隨著國家對全民閱讀和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幼兒繪本閱讀及繪本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繪本主要以圖畫為主,并配有少量文字,因此它深受幼兒喜愛。而且,針對幼兒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樣提出:“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庇變豪L本教學之于幼兒語言的發展來說是意義非凡的,比如:幼兒閱讀興趣有所提升,想象力發展,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要更大程度地實現這些重要意義,有效的繪本教學活動是重要的途徑之一。何為有效的繪本教學?簡言之,就是在有目的的繪本教學活動,教師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繪本中的資源和利用自身的智慧,讓幼兒在繪本學習方面有了更多的收獲、進步或是發展。
一、 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進行教學
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于幼兒來說,選擇一本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閱讀發展需要,同時在色彩、形象和內容上也貼近兒童的審美情趣的繪本作為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對繪本和閱讀產生興趣,就像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那么,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對于教學活動來說也就像是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這對有效繪本教學來說非常重要。舉個例子,如《鼠小弟的小背心》:
故事大義是說,鼠媽媽給鼠小弟織了一件紅色的小背心,鼠小弟穿著很合適很好看,很多動物看見后也想穿……
大鵝、小猴、海獅、獅子、小馬、大象依次都對鼠小弟說,小背心很漂亮,能否借給他們穿一穿。而他們穿了之后都發現衣服好看,就是覺得有點緊緊的。大家都試著穿了一遍。最后,小背心壞了,鼠小弟不能穿了,鼠小弟很難過。于是大象就用鼻子勾住小背心給鼠小弟做秋千玩,鼠小弟蕩了秋千后就不難過啦!
在該繪本中,小背心的顏色設計上色彩鮮明,鼠小弟和其他動物們的形象設計也很可愛,而且整個故事的內容也比較短小、有趣。不同的動物借穿鼠小弟的小背心時的情節也都在重復,并且都采用了重復的語言“小背心很漂亮,可以借我穿穿嗎?”,這能夠讓好模仿的小班年齡段的幼兒在發現、模仿的基礎上進而深入閱讀,站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上考慮,《鼠小弟的小背心》這一繪本作為小班繪本閱讀教學素材來說是合適的。
二、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思路保持清晰
活動目標對于教學活動來說就像是人的眼睛部位,是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繪本教學目標清晰化對于有效的繪本教學活動而言也是如此。繪本教學目標的清晰與否直接關乎教學活動的成敗。如果教師在自己的心中對所教繪本已經了如指掌甚至胸有成竹,那么她教學思路便會清晰,思路清晰自然在繪本教學時更加得心應手,整個過程勢必也會更加流暢。而一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體現在了她的教學思路之中,同時這也會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
小班繪本教學活動:《打蒼蠅》
一、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體驗角色堅持打蒼蠅的過程,知道蒼蠅是害蟲。
2. 關注畫面細節變化,學習根據細節變化進行故事情節的推斷。
3. 體驗故事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 活動準備
自制蒼蠅拍、音樂《拍蒼蠅》、大書、文字的白紙、曲別針。
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用奧爾夫音樂《拍蒼蠅》導入,針對蒼蠅展開討論。
(二)分頁閱讀
1. 圖畫中有什么?(封面)
2. 蒼蠅在哪里?小女孩在做什么?(第一頁)
3. 餅干怎么了?和剛剛有什么不同?小女孩是怎么拍的?(第二頁)
4. 蒼蠅又飛到了哪里?瓜子有什么變化(第三頁)
(三)活動小結
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然后再出示讀本名字,帶領幼兒認識故事名字。
(四)活動結束
(在《打蒼蠅》的音樂背景中)相鄰的小朋友兩兩互相打蒼蠅。跟隨音樂節拍,幼兒起身打蒼蠅。引導拍完蒼蠅以后,使用六步洗手法把小手洗干凈。
四、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分享這個故事,說說平時會在什么時候也會看見蒼蠅。
在這節小班繪本教學活動《打蒼蠅》中,教師目標定位清晰,并用奧爾夫音樂《拍蒼蠅》為導入,讓幼兒體驗拍蒼蠅并在拍蒼蠅的過程中對蒼蠅的基本特征有一個基本認識和了解。而后引導幼兒針對蒼蠅展開討論,知道蒼蠅是害蟲,為后續該繪本教學過程中蒼蠅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及為小女孩打蒼蠅做鋪墊。整個活動過程有導入——閱讀——小結——延伸,過程完整,整個教學思路很流暢。而且,在該小班繪本教學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熱情高漲,表達興趣很濃厚,表達欲望也很強烈,該場活動下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興趣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對幼兒展現出的興趣應給予適當的回應與有效的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幼兒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不要急于傳授知識,不能讓幼兒對知識產生冷漠的態度,要帶著情感去做腦力勞動才不會疲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對幼兒學習的重要程度。同理,幼兒只有對繪本產生興趣,幼兒才樂于繼續進行繪本學習,這才是支持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源源不絕的支持力與推動力,內部動機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在《打蒼蠅》繪本教學活動中,在分頁閱讀前,當教師展示繪本封面時,出現以下對話:
幼(激動地):“老師,那里有個蒼蠅!”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這么快就發現了蒼蠅?!?/p>
師:“那你還看到什么呢?”
幼:“小女孩。”
師:“你怎么知道她就是小女孩?”
幼:“她扎了辮子!”
幼:“她還穿花裙子!”
針對幼兒欣喜說出“老師,那里有個蒼蠅”時,教師及時地給予了回應,肯定他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結果,同時也拋出了新問題“你還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全面觀察繪本中的畫面。當幼兒說還看見小女孩時,教師又引導幼兒根據角色特征進行小女孩的性別識別,對幼兒的猜測給予驗證。因此,針對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有效的繪本教學,教師在繪本教學中就應給予幼兒適當的回應與有效的引導,并且這些回應和引導都是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的,這樣才能使繪本教學與幼兒的學習興趣一致,進而推動幼兒繪本學習活動的深入,最終獲得良好的繪本教學效果。
四、 在繪本教學中可以有效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幼兒加深對繪本內容的觀察與理解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讓幼兒學會觀察,簡單闡述繪本所表達的內容,這有助于加深幼兒對繪本的印象和理解。教師在有效提問和回答中,努力給幼兒創造一個能說、想說和喜歡說樂意說的機會。而且在提問中還能推動幼兒進行進一步思考,去發現藏在繪本里的“寶藏”以及之前沒有發現的細節。在提問時,教師還可以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者夸張的面部表情動作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改變自己的聲調,或做出夸張的表情動作等)。
比如,在《打蒼蠅》繪本分頁閱讀時,教師提出問題:“蒼蠅在哪里?做什么?”在這個問題中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細節與思考教師所提問題,在細節觀察中驗證蒼蠅(飛在餅干上)的行為。教師又繼續提問,“你猜小女孩這是要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來引導幼兒進一步通過觀察小女孩舉起手并拿著拍的動作,猜測小女孩舉拍可能是在打蒼蠅,同時也是在引導幼兒注意并觀察畫面細節動作,挖掘畫面中的更深層次的寓意,為后面小女孩不小心拍碎餅干的行為做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在畫面細節觀察中學會對比觀察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觀察與理解。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中教師有效繪本教學,既有利于幼兒有效的學習繪本,又形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品質。要在幼兒園中進行有效的繪本教學,首先,教學前要適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興趣對繪本進行篩選;其次,再明確本次繪本教學的目標;再次,在繪本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提問,讓繪本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這樣,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也會得到提高,幼兒良好閱讀習慣也會在這過程中漸漸形成。而且,在對畫面的仔細觀察中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會不斷發展。這對幼兒的整體發展來說,將會呈現一個螺旋上升的狀態。
參考文獻:
[1]李季湘,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方素珍.繪本閱讀時代[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
[4]喬樂.3~6歲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提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5]姚雪嬌.兒童繪本教學現狀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6]周濤.圖畫書閱讀對促進兒童語言學習的作用[J].學園,2013(22):100-101.
[7]周鳳娟.學齡前兒童中文看圖敘事能力的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2(10):96-97.
作者簡介:
林有萍,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白云區同德街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