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吉林省長春市史家屯王景林,長春市景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一名地地道道深耕農村的農民。
發展之初,王景林從事當時盛極一時的梅花鹿養殖,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開始嘗試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取得了較好收成。這時,鄉親們找到他,向他取經,讓他帶著干。面對家鄉傳統農業多勞力、低產出、缺技術、無品牌的現狀,勢在必行,王景林決心要帶著鄉親們探索一條發展致富新路,于2009年10月,創立了長春市景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王景林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就是為農民提供便利,帶領村民共謀富裕。在他的帶領下,社員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成立當年便實現了效益翻番。受此影響,鄰里鄉親們爭相入社,現有合作社成員已達到109人,資產達300余萬元,擁有辦公室一棟,經營門市一處,大型農機具庫房一座,農機具11臺,實現經營面積210公頃,合作社已經基本實現了集種產銷一條龍、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和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一、凝心聚力,發揮合作社的引領帶動作用
王景林覺得合作社的真正作用不在于能夠賺多少錢,而在于他能給鄉親們帶來多大發展助力和科技力量。王景林帶領大家充分發揮合作社功能,每年為社員集中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為社員節約資金每公頃700元以上,而且保證讓社員們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優質的生產資料。幾年來為社員減少農資成本投入80多萬元。致富不忘眾鄉親,每年春天王景林都親自指導貧困戶,傳授高產種植模式以提高產量,秋天負責收割玉米,每年減免農機作業費5000多元,深受村民們的認可。
2017年合作社購進多臺大馬力拖拉機和玉米收割機后,開始對本地區的農戶進行土地全程托管和半托管服務。通過這兩種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也增加了合作社的經濟收入。
二、盡善盡美,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史家屯地區是長春城郊的地理位置,王景林大力發展新型農作物種植。如發展采摘園,讓市民認領土地,成為“地主”。指導附近種大棚蔬菜的百姓,做好病蟲草害防治,發展綠色有機蔬菜。另外,合作社大型農機開展土地全程服務,為附近百姓提供最優質的機械化服務。合作社每年利用農閑時機為百姓免費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大力推廣秸桿還田、免耕種植、深松施肥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和如何采用良種良肥配套高產模式,每年召開培訓會議十余場,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和好評。
三、科技創新,支撐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農業的發展更需如此。作為農民致富帶頭人王景林深知創新的重要性。合作社在王景林的帶領下不僅僅是組織一些人抱團取暖,而在于激發更多的人把“看天吃飯”變成“我的土地我做主”。為此,王景林從鉆研農業發展新技術入手,經常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大膽實踐,在自己的地上搞實驗,不甘失敗最終成功,實現產量和效益成倍增長。實驗成功后,王景林第一時間打造了“勸農興”品牌,推廣了水稻旱直播技術,產出的品牌旱稻香米,是純綠色的陽性米,口感極佳,已遠銷到省內各地及廣東、深圳、廣西、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在勸農山鎮黨委和區農業局的關心支持下,旱稻種植面積已達三百多畝,水稻旱直播技術已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認定為“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景林合作社成為吉林省種植水稻旱直播面積最大的合作社,被設定為吉林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示范基地,2018年,長春市景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更增加了王景林干好事業的決心和動力。★
(供稿單位:長春市景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