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恩鈺,王瑞婷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鄭州 450053)
宮頸癌作為女性高發惡性腫瘤,對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對于年輕宮頸癌患者造成的身心創傷更為嚴重,這和年輕女性的求生欲望和生育需求關系密切,因為這類患者年齡較小,且大多有生育要求[1-2]。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特別是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患者,大多采取宮頸錐切、單純宮頸切除的方法處理,必要時給予盆腔淋巴結清掃,在盡可能保留生殖系統器官的功能的同時,避免發生周圍浸潤和遠處轉移[2-3]。雖然宮頸錐切手術創傷輕,但是由于年輕宮頸癌患者的心理壓力大,對生育功能的保留愿望強烈,所以這類患者大多會出現嚴重負性情緒,術后恢復慢,生活質量下降明顯[4-5]。責任制整體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患者護理滿意度高[6]。本研究對擇期行宮頸錐切術年輕Ⅰa期宮頸癌患者采取責任制整體護理,并觀察這一護理模式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
1.1 臨床資料入組鄭州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經病理學確診的且擇期行宮頸錐切的103例年輕Ia期宮頸癌患者。年齡22~45歲,中位年齡37歲。病理類型均為鱗癌。臨床分期:Ⅰa1期81例,Ⅰa2期22例。KPS評分>70分。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溝通障礙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不能順利完成治療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手術和納入試驗知情同意書。103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50例、觀察組53例。2組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臨床分期、KPS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5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健康宣教,指導用藥和飲食,術前生理和心理準備,手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應對措施等。
觀察組53例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責任制整體護理。具體方案:1)術前護理:入院后立即對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心理狀態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詳細講解宮頸癌的相關知識,手術方案,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應對措施,通過心理疏導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患者患者的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術中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麻醉藥物不良反應等,避免出現嚴重術中并發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術的順利進行;3)術后護理:術后,仍然要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關注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機能恢復情況,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在保證患者機能不會進一步損傷的基礎上,指導患者加快恢復性訓練,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進一步疏導患者的心理,保證患者的情緒平穩,心態良好;4)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一定要告知患者出院后的飲食、運動等注意事項,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及時隨訪和觀察患者的病情后續進展情況。
1.3 觀察指標生活質量評價[7]:護理前后采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等量表,每個量表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颊咦o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從護理操作、護理過程、護理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極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均記為滿意,用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計算。

2.1 2組患者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69.34±8.04)、(59.12±6.87)、(75.64±10.87)、(70.66±8.62)分,對照組分別為(67.98±9.31)、(61.30±5.32)、(74.86±11.35)、(71.52±6.31)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795,P=0.429;t=1.806,P=0.074;t=0.356,P=0.722;t=0.580,P=0.563)。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6.56±11.32)、(77.71±9.61)、(88.64±9.07)、(84.74±12.97)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6.39±8.12)、(70.28±9.74)、(80.52±10.29)、(78.84±8.6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261,P<0.001;t=3.896,P<0.001;t=4.254,P<0.001;t=2.701,P=0.008)。2組護理后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同組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t=9.029,P<0.001;t=11.457,P<0.001;t=6.685,P<0.001;t=6.582,P<0.001;對照組:t=6.789,P<0.001;t=6.789,P<0.001;t=6.789,P<0.001;t=5.684,P<0.001)。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34%,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0.569,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宮頸錐切術是一種微創的宮頸疾病治療手術方式,主要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嚴重宮頸糜爛、早期宮頸癌等局部宮頸疾病,該術式應用較早,技術也比較成熟,并發癥相對較少[8-9]。近年來,對于年輕早期宮頸癌患者,特別是有強烈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一般采取宮頸錐切術。宮頸錐切術后患者,特別是早期宮頸癌患者,一定要密切隨訪,定期復查,一旦發現復發,立即采取擴大手術或放療、化療等手段控制病情[10-11]。責任制整體護理是將護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展的臨床護理制度,是現代護理模式最完整的實踐和應用,旨在改革原有護理模式,落實每個崗位護理人員的責任,細化護理分工,從而全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12-13]。責任制整體護理多種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實施后均獲得了良好效果[14]。何金余[15]的研究證實,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治療效果良好,生活質量改善明顯,負性情緒和并發癥明顯減少。為了提高擇期行宮頸錐切術的年輕Ⅰa期宮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對擇期行宮頸錐切術的年輕Ⅰa期宮頸癌患者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并觀察還生活質量的變化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發現:護理前,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795,P=0.429;t=1.806,P=0.074;t=0.356,P=0.722;t=0.580,P=0.563)。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261,P<0.001;t=3.896,P<0.001;t=4.254,P<0.001;t=2.701,P=0.008)。2組護理后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同組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t=9.029,P<0.001;t=11.457,P<0.001;t=6.685,P<0.001;t=6.582,P<0.001;對照組:t=6.789,P<0.001;t=6.789,P<0.001;t=6.789,P<0.001;t=5.684,P<0.001)。這說明對年輕Ia期宮頸癌患者在宮頸錐切時給予責任制整體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34%,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0.569,P=0.001)。這說明責任制整體護理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
總之,責任制整體護理有助于提高年輕Ⅰa期宮頸癌患者宮頸錐切術后生活質量,且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