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自然辯證法的重塑與實踐

2020-04-06 03:43:49張璐蔡昕佚
鄱陽湖學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文明環境生態

張璐 蔡昕佚

為紀念革命導師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深入推進自然辯證法思想研究和生態文明建設,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共同承辦的“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于2020年10月10—1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兩場主論壇和一場青年論壇組成,來自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共150余人出席研討會。

會議開幕式由北京林業大學周國文教授主持,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何鳴鴻研究員致辭。何鳴鴻在致辭中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是當今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已經開始求助哲學思維來解決。他希望中國自然辯證法學者和專家們立足于社會實踐,著眼于問題,堅持以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為導向,推進自然辯證法理論服務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此次會議以“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分別從“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之重溫”“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探討”“世界環境哲學之反思”等方面進行研討。

一、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之重溫

恩格斯將19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新進展與自然哲學聯系起來創立的自然辯證法思想,是自然觀、自然科學觀以及人與自然關系觀的重大變革,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近百年來,關于自然辯證法思想的爭論從未停止。重溫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感悟自然辯證之哲理,明確、堅定我們的理論立場,是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的應有之義。

哈爾濱工業大學葉平教授以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為切入點和理論基礎,探討了生態文明的研究視角及其轉換。他認為,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①的論述,是當前研究生態文明,從自然的角度明確人與自然是統一性、同一性的定位和出發點,而這種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和同一性便是生態文明理論研究的新視角,是在物種的層面重新發現人類。據此,他給生態文明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認為生態文明就是把對地球上的生物、生命、物種造成命運影響和破壞的人類行為納入文明考量,從而創造綠色知識、重整社會結構。他還從工程技術發展史的角度,列舉了中國幾項工業綠色轉型的先進技術,特別闡明了中國在低碳領域所作的突出貢獻,認為中國必將在綠色技術、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國外馬克思主義學界,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否定自然具有辯證法,南京師范大學曹孟勤教授就此探討了如何以自然辨證之道對待辯證自然之身。他向與會者拋出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自然有沒有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和生態學是什么關系,二者能否相互替代?人類該如何對待自然?他指出,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表明:自然界是存在辯證法真理的,這種真理以整個自然界為對象,揭示自然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中萬事萬物存在與發展的普遍規律;這種真理是站在哲學的高度上揭示自然界中萬事萬物既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反對的辯證存在,與生態學等自然科學單獨研究個別領域、個別現象、個別過程有著本質差別。他強調,人類絕不能蔑視自然辯證法,否則必遭自然反撲;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辨證之道、善待自然,正確使用科學技術,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①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寫作歷經了漫長的過程,是其對自然界、自然科學、人與自然關系看法集大成的著作。而在此之前,恩格斯早就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哈爾濱工業大學解保軍教授探討了恩格斯的生態智慧及當代感悟。他指出,在人類生態思想史上,恩格斯可以說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生態思想家。他系統梳理了與恩格斯生態思想密切相關的5個文本:《伍珀河谷來信》表達了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工業化早期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揭示了環境污染的現象和原因;《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恩格斯展開生態調查的開山之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提出了“兩個和解”,是恩格斯生態智慧最集中的體現;《反杜林論》提出了生態唯物主義、生態辯證法、消滅城鄉差別等生態觀點;《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生態智慧的范本。最后,他總結認為,恩格斯在生態環境問題上的睿智和先見,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支撐,也為學者們研究馬克思主義開辟了新的視域。②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包括辨證自然觀與生態自然觀,對二者的混用十分常見,然而兩種觀點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因此有必要厘清二者的關系,凸顯辯證自然觀的內涵底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海紅教授通過重讀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對辯證自然觀與生態自然觀進行了辨析。她指出,辯證自然觀是對人與自然科學、自然界內在關系的認識,生態自然觀則是以勞動為基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她認為,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主張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人與自然,強調自然對人類具有關系價值;二者的不同點分為三個方面:理論建構上,一個是“辯證法三規律”,一個是“生態學四法則”;目標指向上,一個追求“兩個和解”,一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路徑上,一個側重制度批判,一個側重全民行動。同時在實踐上,辯證自然觀對建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機制具有方法論意義,生態自然觀則是幫助人們建立綠色發展價值觀的基礎。

山東建筑大學劉海霞教授通過再讀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探討了恩格斯的工人階級職業健康思想及其國際影響與中國實踐。她認為,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開創了從社會整體視角考察和研究工人階級職業健康的先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恩格斯通過對工人階級形成過程和身體普遍衰弱狀況的考察,揭示了工人健康惡化的直接原因,及其背后存在的根本性的社會制度因素。最后,她總結認為,恩格斯的工人階級職業健康思想不管是對當下社會主義中國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加強健康立法、保障工人利益,還是在國際社會上促進職業衛生立法和監管,都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山西財經大學郭俊立副教授探討了恩格斯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思想及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他首先指出,恩格斯的自然辨證思想不是獨立出現的,而是在揚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自然觀的基礎上,科學論述了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接著,他將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歸納為五個方面,即:自然的客觀先在性;自然的系統整體性;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實踐是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基礎;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人與自己的關系。最后他認為,恩格斯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思想在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對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刻反思生態問題的本質,構建合理的發展方式,創新生態保障制度,以整體性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陳建國研究員在報告中指出,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是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路明燈。他由古溯今、貫通中西,指出自然辯證法思想最古老的根源應該是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觀念,并認為二者存在著一定的精神聯系。他認為,20世紀西方由自然辯證法思想發展出的系統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的深化和具體化,中國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又是系統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中國化。他將生態問題與政治和黨的建設聯系起來,認為生態問題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因而有必要建設生態政治。他同時還指出,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必將照耀未來的世界,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已不可阻擋,中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

北京林業大學楊哲講師探討了恩格斯早期經濟學研究對生態危機的批判。她指出,恩格斯從未使用過“生態”一詞,生態問題一直作為一種隱形在場的問題出現在他的各種論述中。她重點關注了恩格斯的三個文本:《伍珀河谷來信》在揭示宗教生活虛無性時,從階級關系視角關注生態沖突;《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借助馬爾薩斯人口論,深入探究生態危機的根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重點聚焦并剖析了英國社會生態危機的形成、演變與本質,展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工人主體性被剝削的事實。她認為,恩格斯從事實批判和價值規范雙重向度提出人類新型文明應具有生態意蘊,為當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價值取向和方法論依據。

福建中醫藥大學陳思敏講師認為,多維度探索恩格斯生態思想是全面理解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理論的必然要求。他從四個維度探討了恩格斯生態思想的內涵:自然哲學維度上包含自然整體辯證法、人與自然間性辯證法以及主體間性辯證法;生命倫理維度上包含對人民大眾生存、生活環境和生命健康的倫理關懷;環境正義維度上包含對人與自然關系、人與人關系的非正義批判和正義主張;政治經濟學維度上包含對資本家狹隘財富觀和自然財富論的批判。她強調,四個維度緊密聯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具有啟迪作用。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陳藝文基于對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分析,探討了恩格斯的城市生態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她指出,恩格斯早期重要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不僅描述了英國工業城市興起的歷史過程,展現了工業生產方式及其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生態變革;同時說明了英國工業城市的偽善與壓迫特征,刻畫了以自然生態環境惡化與工人階級貧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城市生態危機;更剖析了城市生態問題的政治經濟根源,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社會制度的內在矛盾與變革前景,從而完成了對現代城市生態關系的歷史生成、空間結構、危機隱患和發展趨勢的深刻分析。恩格斯的城市生態學思想啟示我們,在當前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堅持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生態可持續與社會公平正義雙向促進的新型城市化發展模式。

自然科學與哲學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糾纏在一起,二者從最初的“一家人”逐漸分成兩個學科體系,但仍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科學是哲學的思想基礎,哲學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就是從哲學上反思自然科學發展的一大嘗試。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修慧爽基于自然科學發展的視角,依據《自然辯證法》一書,概括了哲學與自然科學在自然觀上存在的三點分歧:一是哲學先于自然科學掌握了自然界的辯證圖景;二是自然科學對自然的認識經歷了從革命到保守的曲折發展道路;三是《自然辯證法》的寫作還原了自然界的“辯證圖景”,為自然科學發展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她強調,現代科學面臨著哲學喪失的危險,只有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加強哲學反思,才能保持正確的自然觀,并正確審視人與自然關系。

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探討

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中國的引領作用已日益彰顯。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駐會副會長王春益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生態文明源于中國、屬于世界。他首先指出,生態文明的本質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就是生態文明。隨后他論述了儒、釋、道等中國古代傳統哲學中蘊含的生態理念,認為生態文明最早應源于此,并列舉了西方一些強調生命、有機整體和環境倫理的學說,認為中國生態文明與國際社會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在“用生態思維看待生物圈”的理念上是一脈相承的。最后他強調,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和建設實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方案。①

在全球生態治理中,中國方案越來越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東華理工大學華啟和教授探討了中國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話語權的基本理路。他指出,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為了突破“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格局,中國必須著力增強綜合國力,構筑良好的外部環境,精煉話語內容并提升話語質量,強化話語平臺和隊伍建設,豐富話語表達方式,從而提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話語權,而歸根結底是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來作支撐,還要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關鍵是要凝練和清晰傳遞中華生態文化的核心價值,不斷提升軟實力。②

生態文明建設要兼顧城市和農村,而城市又是重點。北京林業大學林震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要敬畏城市、敬畏自然。他認為,城市建造在自然基礎之上,運轉于自然循環之中,遵循在自然規律之下,基于城市與自然的相互關系;敬畏城市首先需要敬畏自然,城市建設應當尊重自然之道、順應自然之勢、保護自然之物;建設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親自然城市,應將敬畏自然的理念落實到生態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建設之中;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中,城市應該運行于自然之下,城市應當融入自然之中。

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福建師范大學陳永森教授由此探討了工業文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他指出,工業文明需要生態化、綠色化的轉型,農業文明問題需要在工業文明中解決,工業文明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而科學技術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我們應當學會利用工業文明來建設生態文明,而非割裂二者之間的聯系與發展;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應以相輔相成、結合在一起的方式來綜合看待。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是自覺的辯證法,即聯系與發展的辯證法。云南大學孫越副教授探討了自覺的辯證法與社會主義建設生態自覺的關系。他指出,自覺的辯證法要求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用生態學范式、有機論自然觀和社會變革,自覺實現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由“淺綠”向“深綠”轉變;要用聯系的觀點來對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種和事物,以及這些物種、事物和人類對象性活動的一體化關系;要用動態、發展的觀點看待并處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盡可能將生態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人與自然緊張關系的進一步加劇;要用實踐即生產方式來考察環境破壞的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并從社會變革入手徹底解決環境問題;馬克思主義的自覺的辯證法,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嘗試從“淺綠”走向“深綠”指明了方向。

內蒙古師范大學王婭副教授通過探討工業文明向生態生成的人本路徑,對生態人本價值觀進行了闡釋。她指出,生態人本價值觀的邏輯起點是現實的人與自然,主體建構是人(社會)與自然界本質上統一,主體困境是人的本質的異化與生態危機,實踐路徑是生態勞動實踐,價值追求是人的生命辯證法與共產主義;馬克思生態人本價值觀實質上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思想前提、觀念本質,而當代中國生態文明理論體系則是馬克思生態人本價值觀之歷史發展和時代變遷的理論建構和實質展現。

在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有不少國外環境倫理學者的思想可以成為助攻的他山之石。福建師范大學陳云副教授介紹了澳大利亞生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阿倫·蓋爾(Arran Gare)對生態文明所進行的哲學研究。蓋爾認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未來,他從哲學的維度展開了對生態文明未來出路的探索,認為只有走激進的啟蒙之路,方可創造生態文明的未來,但這條激進啟蒙之路卻陷入了對生態危機根源作哲學抽象化詮釋的不恰當性,對人文主義的倡導過于抬高了倫理的地位,致使這條路最后很可能陷入宗教神學泥潭的困境。蓋爾指出,生態文明作為一個有著明顯社會主義特質的中國關鍵詞,在資本主義的話語體系和制度框架下很難講清楚或行得通,必須立足于中國的學術話語與制度優勢進行詮釋和推進。

中國提出和建設小康社會的40年,也是中國人民對生態環境不斷深化認識和日益加強保護的40年。臺州學院黃翠新副教授探討了小康社會建設背景下“兩山”理論生成發展的辯證邏輯。他圍繞“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探究“兩山論”的歷史演進過程,認為“兩山論”經歷了犧牲換取、謀求平衡、辯證統一三個階段。他強調,剖析“兩山”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辯證邏輯,挖掘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動力,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把握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更好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與世界范圍的綠色革新浪潮具有同步性,同時又因具體國情而有著自身發展的特點。北京林業大學樊陽程副教授運用充分的數據和生動的圖表,比較了世界大部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狀況,認為大部分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她指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在環境質量的改善和協調程度的提升方面還面臨較大的挑戰,在政策借鑒方面應避免四個誤區:生態文明水平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而自動提升;生態文明水平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對立;生態活力強就是生態文明水平高;抓環境質量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她強調,未來一段時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中國整體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利用好這個機遇,注意把握好兩個面向和兩個堅持,即:面向國情,面向世界,堅持以綠色經濟發展為基本路徑,堅持多方參與的建設機制。

北京大學鞠傳國講師在報告中探討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系統性,兼論推進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工程。他指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可以概括為“八個堅持”,八個部分相互作用、緊密關聯,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政府部門在構建推進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工程時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全民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從而提高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北京林業大學蔡紫薇講師論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價值。她指出,作為21世紀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觀點,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以及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方法論;它是面對21世紀世界環境問題之下的中國方案,是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向往的真實舉措;它秉承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民性、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和發展性,同時還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當下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局部發展與全局發展等多個方面有機統一起來,以期實現多方面的共贏和合力驅動。

東華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邊培瑞探討了后疫情時代生態公民的培育。他指出,生態公民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綠色群體,是環境倫理洗禮下的生態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喚起人們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倒逼學界反思現代公民的生態行為;從環境倫理視角向內發力,以生態道德教育塑造公民價值,以綠色實踐理念扭轉公民行為,以生態幸福理念協調公民步調,培育新時代生態公民,是助益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榮格局實現的應然之路。

三、世界環境哲學之反思

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北京林業大學周國文教授探討了劇變世界中的環境哲學如何成為一種啟迪全球社會未來走向的可能。他以最令人關注的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領域的激烈競爭為例,指出世界正在經歷著劇變,在此過程之中要思考環境哲學能否成為保全人類生命健康、追求幸福的哲學思維;百年未有之變局給中國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命題,也促生新時代環境哲學再上新境界;環境哲學作為生態問題意識和環境現實感相碰觸的哲學,在傳承的基礎上要賦予自身新的時代精神,以人文主義為指導鍛造完整、和諧、穩定、共生和美麗的環境倫理及其價值觀,努力塑造為每一位中國人健康發展和全地球人可持續生存的綠色思想。

環境哲學與環境倫理學研究應首先以馬克思主義環境倫理思想為源泉,這就涉及經典馬克思主義到底有沒有環境倫理思想的問題。北京林業大學楊志華教授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環境倫理思想研究要思考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即:馬克思恩格斯有沒有環境倫理思想?如果有,都有哪些基本觀點,有何理論特質,是否反自然?今天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環境倫理思想,對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有何指導意義?他肯定了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體系中存在環境倫理思想,認為兩位革命導師早就論證過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并強調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馬克思恩格斯環境倫理思想是我們今天建設生態文明必須遵循的理論依據。

“生態”雖是外來詞,但是中國傳統哲學自古以來就有著豐富的生態智慧。中國人民大學王小偉副教授在主題報告中,探討了儒家宇宙生命觀的生態哲學意蘊。他首先介紹了康德哲學在提出“理性生命”的時候過分強調人是價值之源,其他萬物只有工具價值,因而導致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后果。相比之下,儒家的宇宙生命觀則是把人放在天人合一的整體系統中考量,強調存在論意義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突出了包括儒家在內中國傳統文化中值得進一步挖掘的生態價值。

當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今天的生產生活中,對環境問題的思考就不能忽視技術因素的作用。大連理工大學艾麗娟副教授探討了技術躍遷下的環境倫理困境。她指出,科學技術在獲得躍遷式發展的同時,人與自然陷入了新的環境倫理困境,其根源在于人類認知的文化墮距、經驗主義欠缺和環境規制的滯后;在全球環境日益嚴峻的今天,必須進一步協調人類環境行為,實現人與自然良性互動。

環境倫理強調人類對自然的關懷,由此引申出了關懷倫理的問題。四川師范大學路強研究員由敬畏自然談到環境關懷,探討了關懷倫理的生態智慧啟示。他指出,發源于女性主義的關懷倫理對現實問題的理解和詮釋視角獨特,其中很多理論和反思方式適用于很多現實問題;關懷倫理在理論上為人類關愛環境提供了基礎,在實踐中為人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提供了原則。他強調,關懷倫理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生態智慧。①

中國人民大學滕菲講師探討了全球性環境危機的應對與道德主體的轉型。她指出,許多學者已然意識到,與傳統的區域性的或短時性的環境問題相比,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第二波環境危機為道德責任的論證和實踐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她引用賈米森(Dale Jamieson)和克利考特(J. Baird Callicott)的觀點,認為必須要建立一種全新的范式來應對這類在空間和時間上跨度更加廣泛的道德問題,而這一范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道德主體在本體論意義上的轉型,即從傳統的、理性的、個人主義的道德主體轉向富有情感的、整體主義特征的道德主體。

北京化工大學田英講師從四個方面歸納了世界環境哲學發展應具有的一般性指導原則:一個根本共識,即環境保護;兩種并存立場,即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三層有機維度,即自然、人、觀念;多元化的方法論基礎,即神秘主義和規范主義方法論,整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方法論。她指出,雖然環境哲學在兩種并存立場上存在對立與爭論,但并不能掩蓋其環境保護的共識;不同方法論的差異也并非不能融合,這正是未來世界環境哲學發展的方向。

麗水學院鄭海友講師在報告中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綠色發展思想嬗變演進的四個階段:先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譯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自然觀、人口發展觀、經濟資源觀,這是理論濫觴階段;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提出綜合發展觀,這是萌芽階段;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人提出了協調發展,這是綠色發展思想逐漸成熟階段;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提出了綠色發展思想,繪制了生態文明的藍圖,綠色發展進入新境界。

任何哲學問題都離不開本體意義上的思考。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余懷龍基于黑格爾的絕對同一性思想,對語言與世界的統一性關系進行梳理與闡釋。他認為,絕對同一的結構就是本體與認識同一的統一體。他在絕對同一的內在結構上闡述了世界與語言同一的統一體,又以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感性確定性的內容論述了語言、普遍性、個別性的關系,認為黑格爾哲學可以為環境哲學提供本體論意義上的思考,也完全可以從環境維度去理解本體論。

“生命政治”與“生態政治”是21世紀以來引起學界廣泛關注的兩個理論概念,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構有著緊密關聯。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趙睿夫分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生命政治”與“生態政治”的詞源與系譜、理論內涵和邏輯基礎,指出二者在以下三點上的相遇:對自然生命的關注;與現代性的復雜關系;對馬克思主義的闡釋與發展。同時,他在馬克思主義與生命政治、生態政治的理論互構中展望未來,認為歷史唯物主義與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批判了資本主義生命控制、生態剝削的實質,為生命政治、生態政治研究提供了理論規范;對生命政治、生態政治的研究推動了對生態社會主義的考量,也促進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傳播。

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張璐探討了奧康納(James O'Conner)的生態觀及其當代啟示。她指出,奧康納生態觀誕生于世界生態危機頻發、社會主義與綠色運動結合的現實浪潮中,建立在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理論和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肩膀之上,創新之處是提出了自然、文化、勞動三位一體的思想,核心要點是雙重危機理論,解決之道是構建生態社會主義。

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張翰玉探討了馬克思恩格斯環境倫理思想的基本特點及宗旨。她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有著豐富的探討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倫理關系的環境倫理思想;他們的環境倫理思想基于科學自然觀的事實基礎,基于唯物史觀的研究視域,基于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相統一的價值取向,其宗旨在于實現人與自然及人與人的和解,最終使人類獲得真正的自由。

“社會加速”是德國社會學家羅薩(Hartmut Rosa)提出的關于社會狀態的新概念,認為在現代社會一切科學技術、時空、社會步調都被加速了。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郭德釗探討了社會加速背景下的環境治理。他認為,社會加速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社會加速驅使著大量的資金進入環境治理領域,加快重大技術難題的攻關,促進環保企業的發展,加快現有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社會加速讓環保行業成為資本的樂園,多數企業把環保行業當成奶牛,只顧瘋狂擠奶、瘋狂放牧,全然不顧草原的承載能力,這又加劇了環境污染問題。因此,中國的環境治理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當下社會加速的時空背景。

四、結語

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打破了人與自然對立的傳統觀念,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辯證統一關系,對當下仍處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從根本上轉變人對自然過分掠奪的態度,建設生態文明,解決全球生態危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是世界環境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根基。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與環境哲學問題進行研討,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創立和發展過程中的突出貢獻與地位,使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仰,從而推動新時代中國環境哲學的發展,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進入新境界。

責任編輯:安 吉 孫飛行

猜你喜歡
文明環境生態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對不文明說“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av色站网站|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手机在线视频| 伊人天堂网|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激情视频综合网| a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 久久成人免费|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三级|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www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特级毛片|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aa毛片| 国产自在线拍|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久久久黄色片| 欧美亚洲欧美区|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日韩a级毛片| 亚洲第一区在线|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片一区| 在线看片国产|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久毛片网|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777|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