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樂天,周健鋮,皮紅泉,林睦祥,陳偉琪
(1.東莞市常平醫院兒科;2.檢驗科,廣東 東莞 523560)
維生素D(vitamin D)作為一種具有廣泛生理活性的激素前體類物質,主要包括了維生素D2及維生素D3兩種,其中以25-羥維生素D3(25-OH-D3)的理化性質最為穩定,且在人體血清中的含量最高,這就使得在近年來的研究過程中多將其作為人體內維生素D水平的檢查指標[1]。目前有研究報道維生素D減少時能夠引起不同程度的哮喘、肺炎等疾病,同時在慢性期階段性炎癥中發揮著較為突出的調控作用,但維生素D與小兒肺炎炎癥指標的相關性研究較少[2]。隨著臨床診斷的需要,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 WBC)常用的炎癥指標聯合檢測逐漸應用于小兒肺炎的診療過程中。因此,本研究針對肺炎患兒維生素D及炎癥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從而為疾病的治療及預后的判斷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選擇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東莞市常平醫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68例為肺炎組,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組制定的關于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3],均經過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后確診,之前半個月之內未接受激素治療,排除了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器質性疾病者、合并長期貧血及營養不良者,合并先天性喉喘鳴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肺炎患兒分為肺炎A組與肺炎B組,每組各84例。肺炎A組中男48例,女36例,年齡為1~5歲,平均年齡為(3.02±0.43)歲;肺炎B組中男45例,女39例,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3.25±0.37)歲。另選擇同期收治的健康體檢兒童69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齡為10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3.18±0.33)歲。三組兒童性別、年齡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0.56、t年齡= 1.02,均P>0.05)。各組兒童家屬均簽署關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肺炎A組治療方法為:在給予化痰、止咳、支持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20342,規格:250mg/200mL)治療,將10mg/kg的阿奇霉素注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連續治療5天后停藥4天,隨后給予口服阿奇霉素顆粒(國藥準字:H20073703,規格:0.1g×6袋×1盒)治療,每日1次,每次10mg,以5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停藥4天,再進行1個療程治療。
肺炎B組治療方法為:在肺炎A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維生素D(國藥準字:52395194,生產批號:20170911),每日400~800IU,服用后不再添加任何其他維生素D制劑。
對照組在體檢后的第2天抽取空腹靜脈血5mL,肺炎組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后2個月抽取空腹靜脈血5mL,于室溫條件下放置30min后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 000r/min,將血清進行分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25-OH-D3[4];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試劑盒由上??迫A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儀器為邁瑞30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半定量的免疫色譜檢測法測定PCT;利用血常規檢測儀器測定WBC,儀器為西斯美康SF-3000型五分類血球分析儀。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取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多元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肺炎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相比,血清25-OH-D3水平較低,CRP、PCT及WBC水平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肺炎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血清25-OH-D3、CRP、PCT及WBC水平的比較結果()Table 1 Serum 25-OH-D3 levels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in the pneumoni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1 肺炎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血清25-OH-D3、CRP、PCT及WBC水平的比較結果()Table 1 Serum 25-OH-D3 levels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in the pneumoni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n) 25-OH-D3(nmol/L) CRP(mg/L) PCT(μg/mL) WBC(×109/L)肺炎組 168 56.23±17.45 13.23±6.12 61.23±16.79 11.86±6.01對照組 69 73.69±24.11 9.78±3.69 10.85±5.96 1.74±0.75 t 5.23 4.77 6.98 5.72 P<0.05 <0.05 <0.05 <0.05
肺炎A組治療前后和肺炎B組治療前后CRP、PCT及WBC水平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肺炎A組治療前后25-OH-D3無明顯差異(P >0.05); 肺炎A 組與肺炎B 組治療前相比血清25-OH-D3、CRP、PCT及WBC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肺炎A 組與肺炎B 組治療后相比血清25-OHD3、CRP、PCT 及WBC 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均P<0.05),見表2。
表2 肺炎A組與肺炎B組治療前后血清25-OH-D3、CRP、PCT及WBC的比較結果()Table 2 Serum 25-OH-D3 levels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of pneumonia()

表2 肺炎A組與肺炎B組治療前后血清25-OH-D3、CRP、PCT及WBC的比較結果()Table 2 Serum 25-OH-D3 levels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of pneumonia()
注:t1、P1 為肺炎A 組治療前后的比較,t2、P2 為肺炎B 組治療前后的比較,t3、P3 為肺炎A 組與肺炎B 組治療前的比較,t4、P4 為肺炎A 組與肺炎B 組治療后的比較。
組別 時間段 例數(n) 25-OH-D3(nmol/L) CRP(mg/L) PCT(μg/mL) WBC(×109/L)肺炎A 組 治療前 84 55.91±17.57 13.19±6.09 60.67±16.82 11.92±6.25治療后 52.58±15.24 11.25±2.87 35.69±17.45 5.98±3.01 t1 0.23 5.02 4.99 3.84 P1 >0.05 <0.05 <0.05 <0.05肺炎B 組 治療前 84 56.12±16.65 12.87±5.67 60.67±15.42 11.75±6.02治療后 72.89±6.55 9.52±2.17 11.74±3.21 1.80±0.63 t2 6.36 7.25 8.22 6.97 P2 <0.05 <0.05 <0.05 <0.05 t3 0.56 0.79 1.12 1.08 P3 >0.05 >0.05 >0.05 >0.05 t4 5.40 5.99 7.34 5.42 P4 <0.05 <0.05 <0.05 <0.05
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可見,治療前肺炎組患兒血清25-OH-D3 水平與CRP、PCT 及WBC 水平之間均具有顯著相關性(均P <0.05),見表3;用維生素D 治療2 個療程后,肺炎組患兒血清25-OH-D3 水平與CRP、PCT 及WBC 水平之間均具有顯著相關性 (均P<0.05),見表4。

表3 治療前肺炎組患兒血清25-OH-D3水平與CRP、PCT及WBC水平之間的相關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25-OH-D3 level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表4 治療后肺炎組患兒血清25-OH-D3水平與CRP、PCT及WBC水平之間的相關性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25-OH-D3 level and Levels of CRP, PCT and WBC after vitamin D treatment
一般情況下,維生素D 在人體血液循環中以 25-OH-D3的形式存在,且其在血清中的濃度較高,結構也相比其他理化類型穩定[5-6]。因此,在臨床中多將其作為測量維生素D的指標,從而用于反應出人體維生素D的水平及狀態[7-8]。眾所周知,維生素D具有較強的抗佝僂病作用,分析其原因是維生素D在機體的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能夠對多種細胞的生長及分化產生較強的影響,在臨床中當成一種免疫調節劑,屬于類固醇激素家族中的重要一員[9-10]。小兒肺炎作為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其在發生發展過程中,Th1/Th2亞群比例表現出了失衡的狀態,其中Th1細胞功能相對較低,而Th2細胞亞群的功能相對亢進,也表現出了炎癥指標異常升高的情況[11]。
CRP作為一種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在機體發生感染時可表現出血清CRP水平顯著升高的情況,但CRP對感染缺乏特異性,很多除細菌感染外的原因也可以使其升高,例如多種因素引起的免疫反應及手術等[12-13]。PCT作為一種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出的含116個氨基酸的蛋白質,若患兒存在全身感染及炎癥性狀態,該指標在4小時后就可檢測到異常升高的情況,且不受體內激素水平的影響,穩定性好[14]。影響WBC的因素較多,對于炎癥反應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體內的WBC水平同樣可表現出異常升高的狀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炎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相比血清25-OH-D3水平較低,CRP、PCT及WBC水平較高,肺炎患兒體內維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兒,炎癥指標上也均存在明顯的差異。另外,對不同治療方法進行研究時發現,接受了阿奇霉素治療的肺炎A組和接受了阿奇霉素聯合維生素D治療的肺炎B組,組內治療后的血清25-OH-D3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CRP、PCT及WBC水平均降低。
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可見,25-OH-D3水平與CRP、PCT及WBC之間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均P<0.05)。對于肺炎患兒實施維生素D治療后,不僅能夠有效地補充其體內維生素D水平,還能夠改善炎癥指標,說明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地改善肺炎患兒體內存在的免疫失調狀態。在一定的生理條件下,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提高25-OH-D3水平。另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作為免疫功能調節劑,25-OH-D3可與維生素D的受體結合產生免疫調節作用,因而能夠明顯減輕氣道的炎性反應,對呼吸系統器官發揮保護性作用,對某些免疫性疾病可能獲益[15]。
綜上所述,肺炎患兒多存在著維生素D水平缺乏的情況,且與CRP、PCT及WBC等炎癥指標水平失調相關,通過給予補充維生素D治療,能夠改善肺炎患兒體內25-OH-D3、CRP、PCT及WBC水平。由于本次樣本量有限,可通過進一步的擴大樣本量分析,從而獲得更精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