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 杜永軍 郭偉
一、百年奮進,成就卓越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謝爾蓋·哈里同契克校長,感謝您接受我刊專訪。請先為我們介紹一下貴校的基本情況。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始建于1920年,是目前白俄羅斯歷史最悠久、學術水平最高的理工科大學,已成為白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中規模最大的科學、教育和創新中心。
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使命是,通過密切整合教育、科學、文化、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為世界勞動力市場提供符合要求的高質量的工程人才。我們為畢業于我校的著名學者、政府官員、研究機構負責人、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感到自豪。100年來,學校以134個本科專業和42個碩士專業,結合多層次的專業培養制度以及運作良好的科學、技術和創新基礎設施,為白俄羅斯培養了大約20萬名專業人員,并為世界上120個國家的8000名公民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
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是各類國家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領銜機構,共和國50%以上的工程、運輸、冶金、建筑方向的專家,目前都供職于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包括2名院士和6名通訊院士、161名博士和教授、634名副博士和副教授。
在科研方向上,學校與國家在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科學研究以及新技術發展研究上的目標相一致。當前,我校研究的重點領域是材料科學和納米技術、汽車和拖拉機、金屬加工、冶金和鑄造業、建筑和建筑材料、公路建設和橋梁、節能技術和生態環保、激光技術和設備、新能源、光學和電子學、儀表、信息和機器人技術、交通和道路材料、產品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等。白俄羅斯教育部按規劃進行的年度所有應用研究中,約40%是在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內進行和完成的。過去五年,這些工作已支撐大學獲得了約300項知識產權專利,引領著白俄羅斯高等教育系統申報國家發明和專利許可的潮流。
我校還是白俄羅斯第一所有資格參與制定、認證和實施科學研究、試驗、工藝試驗質量管理體系的大學,可以確保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9001:2015標準的要求完成產品試驗、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
由于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發展水平較高,世界市場對學校的項目合作需求極大。迄今,學校已與包括中國、芬蘭、德國、波蘭、瑞典、土耳其、瑞士、立陶宛、俄羅斯、烏克蘭等在內的歐盟、亞洲、獨聯體國家的有關機構簽訂了300多個項目合同。在科技與人才培養方面,大學正在與34個國家的144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之間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創新項目,培養國際化人才。
多年來,體育專業一直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我校在各種運動項目上共有28個校隊,每年約有40名運動員進入國家隊。例如,塔季亞娜·薩穆森科于1960年、1968年、1972年三次獲得奧林匹克擊劍項目的冠軍;萊昂·德希奇是1980年世界自行車大賽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賽者;維克多·貝爾斯基是莫斯科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項目的參賽者;斯維特拉娜·明耶夫斯基是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手球項目的參賽者;埃琳娜·克森吉克是奧運會籃球比賽的冠軍;葉甫蓋尼·蒂霍諾茨則獲得了歐洲的舉重冠軍。
這些成果的獲得使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五年,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國立技術大學進入前750所優秀大學之列;在東歐與中亞大學排名中,位列第80;在全世界專業類大學排名中,躋身前250所優秀大學名錄;2018年,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還首次進入世界研究機構學術排名(SCImago Institutions Ranking)院校排名榜單,位列第735,排在我校之前的白俄羅斯大學和科研機構只有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和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
二、 回溯發展歷程,
與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密切相聯
《世界教育信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在白俄羅斯國家發展的歷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可以說,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建立、改革和發展歷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與白俄羅斯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
為了恢復國家的工業生產和國民經濟,1920年12月10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軍事革命委員會和國家教育總局舉行會議,決定將明斯克技術學校改為白俄羅斯國家政治技術學院,主要任務是為白俄羅斯培訓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國家政治技術學院下設的理工學院,是國立技術大學的前身,這也標志著國家高等技術教育的發展由此開始。
到1940年初,白俄羅斯國家政治技術學院下設的理工學院成為單獨辦學機構——白俄羅斯理工學院——并發展成為蘇聯時期規模最大的工程技術類專業院校之一,擁有豐富的教師資源、實驗室和設備。但是,由于國內爆發戰爭,高等教育的發展停滯不前,白俄羅斯理工學院的700余名教職工和學生成為保護祖國的衛士。1941年,F. A. 馬雷舍夫從學院畢業,因在敵人后方出色地執行了戰斗任務,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250多名技術人員被授予勛章和獎章,他們的功績在1967年被鐫刻在人民廣場的紀念碑上。1967年1月7日,為了表彰理工學院在國民工程人員培訓和科學研究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其勞動紅旗。
1991年,這所白俄羅斯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被命名為白俄羅斯國家理工學院。在建立獨立的白俄羅斯共和國的背景下,學校面臨著解決與國家進一步發展相關的艱巨任務——確定白俄羅斯工業發展的未來,討論保護材料密集型產業的前景與措施。在此情況下,學校不僅保留了所有主要的培訓領域,而且提高了一些專業的入學率,以滿足當時主要企業(如明斯克拖拉機廠、白俄羅斯冶金廠、佐迪諾和莫吉廖夫的汽車企業、戈麥爾農業機械制造廠、建筑工程設備和建筑業等)對工程師的需求。在實現這一愿景的過程中,通過配置必要的人力資源,確保了國家的經濟社會安全。
2002年4月,根據當時的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A. K. 盧卡申科的指令,白俄羅斯國家理工學院改名為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研究部門、實驗室、科技園區、技術轉移中心、國際科技合作中心、企業孵化中心等組成機構。
自成立以來,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已從一所只招收數百名學生的理工學校,發展成為白俄羅斯最大的國家技術高等院校,并在國際社會獲得了認可,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2020年12月10日,我校將隆重舉辦建校100周年校慶,這將會成為我校問鼎世界一流高校的新起點。
三、堅持合作與開放,
高度重視教育國際化發展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國際化是重要的國際發展趨勢之一。請問貴校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對國際學生的培養是評價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教育水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自1960年以來,大學已為120個國家培育了大約8000名專業人員。目前,有來自50個國家的約1500名國際學生在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學習深造,這個數量在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名列前茅。
自2017年開始,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進一步擴大了與其他國家教育機構的合作網絡。僅2018年,就與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中國、秘魯、波蘭、意大利、德國和塔吉克斯坦簽訂了8項合作協定。學校還積極在國外建立新的聯合教育機構,如與塔吉克技術大學建立聯合工程技術學院。2017-2018年,聯合工程技術學院第一批65名塔吉克斯坦本地學生順利畢業。又如,在斯里蘭卡建立聯合授權教育校園,2017-2018年,開始對第一批學生進行工程技術、工業與土木工程方面的培訓。該項目從2019年9月開始,在斯里蘭卡和白俄羅斯境內,面向斯里蘭卡公民用英語授課。與此同時,還在積極開發作為試點項目內容的在線教育課程。再如,同烏茲別克斯坦主要高等院校在教育和科學創新領域展開合作。2018年,在塔什干伊斯蘭·卡里莫夫國立技術大學設立了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應用技術研究所,該項目以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科研和技術為基礎,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一個聯合技術園。
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還在“伊拉斯謨+”計劃框架內積極尋求國際合作,與歐洲國家(波蘭、立陶宛、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保加利亞、土耳其、愛沙尼亞)之間的學術流動不斷增加,使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師能夠參加交流學習。2018-2019年,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共參加了11個“伊拉斯謨+”計劃的教育和科研項目;與德國不來梅大學、伊爾梅瑙工業大學、德國學術交流服務局建立了長期伙伴關系。
當然,我們還與俄羅斯的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我校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工程技術大學聯盟的秘書長單位,每年會邀請學者、企業家、政治家和青年來訪,以解決聯盟國家在教育、科學和創新領域的戰略問題與發展問題。
此外,我校還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獨聯體國家學者國際合作聯合會等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相關活動,依托這些平臺,著力合作發展數字化大學建設項目,其核心內容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納入大學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校不僅對海外合作持開放態度,還在國內舉辦各種國際化活動。例如,為國際學生積極舉辦各類研討會、展覽等,以增加人才服務出口。2018年,在國際大學畢業生協會的支持下,我校舉辦了大約30次國際研討會和夏令營,來自越南、印度、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伊拉克、西班牙、美國、伊朗、黎巴嫩、埃及等國的學生參加了上述活動。可以說,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在白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培養工程創新人才,
重建服務共和國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
《世界教育信息》:作為理工科強校,請問在專業領域工程人才培養方面,貴校有哪些經驗?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生產和實踐的任務十分復雜,往往需要創造性的探索和研究技能。因此,只有當工程人才在大學教育階段能夠切實參與創造和科學成果檢驗時,他們的專業技能才能滿足未來生產需求。例如,以前建立新的拖拉機模型需要8~10年,而現在從開發設計到形成試驗模型,再到試驗完結和生產準備,大約只需要1年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技術生產周期在不斷縮短,與之伴隨的是高等教育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中,最關鍵的是高技能人才發揮了加速作用。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的專業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技能,能夠在工作中利用科學研究和實踐中出現的所有新發現,不斷提高技能,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處理在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迅速適應生產環境。我校的現代教育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迅速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換句話說,學生要有進取心、積極主動并且敢于承擔社會責任。所有這些素質,都是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的研究工作培養出來的。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設立學生實驗室,是吸引學生參與實驗和創新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
現階段,如果沒有教育創新,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意識的不斷加強,教育系統必將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應對時代的挑戰,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發展了新的教育形式,通過構建國際遠程教育研究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進步,對專業人員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再培訓,使他們能夠不斷滿足市場生產的需要和國家教育標準的要求。
我校的任務不僅是培訓專業人員,還要培養身體健康、智力發達、忠于自己國家的年輕人。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擁有高質量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撐,促進共和國實體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
《世界教育信息》:貴校培養的上述人才在白俄羅斯技術創新和經濟建設等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百年的大學發展歷程表明,我校的畢業生在國內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相關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讓我們感到自豪的是,今天所看到的白俄羅斯美麗的街道、整齊的房屋、寬闊的道路,以及國家圖書館、總統府、奧林匹克綜合場館等建筑,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們的畢業生以其努力和智慧建立起來的。
此外,我校畢業生中還有汽車制造和汽車設計人才。比如,保羅·盧基揚諾維奇·馬里耶夫是世界著名的白俄羅斯汽車制造企業的總經理,曾被授予過“白俄羅斯英雄”稱號。又如,30多年來,白俄羅斯生產的重型車輛一直由我校畢業生米哈伊爾·斯捷潘諾維奇·維約斯基擔任設計師,他也曾被授予“白俄羅斯英雄”稱號。
五、轉向“大學3.0”模式,獲得新資源和推動力
《世界教育信息》:信息化社會的快速來臨,刷新著世界各國家各領域的面貌。貴校是如何應對這種趨勢的?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今天,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是在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實施的“大學3.0”模式的框架內探索發展的。向新模式過渡將使大學能夠獲得嶄新的資源和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
轉向“大學3.0”模式只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并不是新任務,因為我們已經具備了實現“大學3.0”模式的要素——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園。
科技園的活動旨在根據我校專家和學生的科研方向及創意,支持其進行發明和創造,并付諸于系統化生產。目前,科技園有18家創新型企業,都是從大學的自有系統中孵化出來的,依托的基礎力量就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科學家、教師、學生和國民經濟諸多領域的專業人員——醫生、工程師、技術員、設計師等聯合研究的結果。通過與社會企業合作,我們在醫學、金屬加工、能源、環境、建筑、信息和加工技術領域開發并持續改進了50多種先進技術和產品。例如,正在開發的項目之一是制造世界上技術經濟指標最好的醫療產品和設備,用于心血管手術、骨合成和膝關節手術,以及皮膚癌的治療。通常采用的模式是:先在大學的實驗室和教研室對項目進行推演研究,對于能夠進行打模生產的項目,則先依托合作工廠進行樣品實驗,待檢驗合格后正式進園入孵。在此期間,學生們可以充分在科技園和試驗廠參加實習、開展畢業設計,畢業后可以繼續留在大學系統里工作。這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而且通過校企合作,優化了大學的課程改革,并為其他新專業的開設尋求理論和市場依據。這就是“大學3.0”發展的主要模式,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培養學生的新方式。我校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將教育、科學和創新結合起來,聯合大學的各個部門,建立一個新型的大學生態系統。
大學實現進一步創新增長的潛力和前景是新的教育形式和創新活動。無論是學生還是需要進修的專業人員,大學需要優先培養個體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因此,我校現階段的目標是在教育過程中創設更多的項目和支持辦法,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溝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技能。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進入科技園孵化的企業來進行實際檢驗。
六、共同克服語言障礙,
繼續加強高等教育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貴校與中國開展了哪些合作?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白俄羅斯與中國已經在許多領域建立了友好關系,特別是在教育、科學和技術領域。2013年12月5日,我校簽署了關于建立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孔子學院的協議。2014年10月21日,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孔子學院在明斯克舉行了揭牌儀式,這是全球第一所科技孔子學院。科技孔子學院的職能是:開展針對工程技術人員的漢語教學,提供必要的教學參考書;對白俄羅斯的漢語教師進行培訓,并側重科技漢語方面的教學;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經濟、科技、創新、社會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提供關于在中國高校學習的信息。
在此之前,根據國家間合作的優先發展規劃,白中兩國已經開始建立以科學為重點的雙邊研究中心。2006年,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成立了白俄羅斯—中國道路建設科學研究中心,其目標是研究合作以及掌握公路設計、建造和維護方面的新技術。目前,該中心的專業人員已經完成了價值超過2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該中心正在尋求同河南省新鄉市工業界進行高級別聯合培訓。
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還定期舉辦白俄羅斯—中國系列學術研討活動,如材料制作和現代加工技術研討會、廣州—白俄羅斯科技商業交易會、白俄羅斯—中國光子學論壇、明斯克市中國教育展覽會等。這些活動正在逐步將中國與白俄羅斯的合作深化為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合作。
在中白教育年的框架內,我校計劃在中國舉辦青年學生交流會,介紹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和中國主要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機遇。2019年3月,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長伊戈爾·卡爾彭科向在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的中國學生授予了優秀獎章,我校中國學生古鵬豪、戴文基、侯雅博獲此殊榮。最近,我校的新聞廣播站“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時光”開設了一個題為“外國學生訪談”的欄目,侯雅博在該欄目中介紹了她在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學習的經歷,并分享了她眼中白俄國立技術大學的辦學優勢,她說:“選擇了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就是選擇了光明的未來。”
《世界教育信息》:您覺得未來應該怎樣進一步加強中白兩國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科技合作會議和談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翻譯的質量。實踐表明,熟練掌握俄語和漢語技術語言的工程師,是非常重要且稀缺的。因此,語言問題還是目前阻礙白中深度合作的一個因素。
為加強同中方的合作,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通過了漢語工程師培養訓練政策。自2017年以來,我校已開設漢語作為第一外語和第二外語的課程,向信息技術和機器人學院、自動化學院等學院的學生提供培訓。該政策內容還包括允許以漢語為主要外語的學校畢業生繼續在大學學習漢語,從而保持連續性。
我校的孔子學院每年舉辦一次“一帶一路”科技翻譯比賽。該比賽得到華為公司的贊助,由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孔子學院、白俄羅斯—中國大石油工業園等單位聯合發起并組織,現已成為一項國際性的比賽。這個競賽同時也是一次招聘會,白俄羅斯—中國聯合公司、大學和研究所可以在會上評估每一位參賽者的語言水平和專業水平,以考慮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因此,白俄羅斯和中國要進行密切合作,培訓懂漢語的工程技術人員,是兩國共同實施大型科技和工程項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需要我們共同克服的最大障礙。
《世界教育信息》:您對在貴校學習的中國學生有什么建議?
謝爾蓋·哈里同契克:在白俄羅斯大學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俄語水平要高,這會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創造很多機會。希望中國學生能夠不斷提高俄語水平,這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只要做到勤奮、耐心、不斷完善,中國學生完全有理由取得成功。
我校有一個預科班,主要任務是幫助國際學生學習俄語。我校還與東北大學開展聯合編寫科技漢語詞典、中俄術語詞典等工作。
科學合作是一個獨立的方向。今后我校計劃設立中國技術學院。學校將竭盡全力確保中國學生接受更好的工程教育,這是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品牌。另外,我們還要確保他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被授予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工程師資格。
我建議中國學生要掌握一套系統的自學方法,這既是我校為學生開設的課程,也是科學工作和大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套方法會讓每一名學生終生受益。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會全力協助中國學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專業潛力,使其成為將來參與白中項目合作的中堅力量。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