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軍 郭偉
一、著力提升對外交往層次,深度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切實推進國際友城工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朱會長,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本刊專訪。首先,請您談談近年來甘肅省的外事工作取得的成績和亮點。
朱繼君:地方外事是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外事部門的渠道資源優勢和職能作用,努力為我省對外開放貢獻外辦智慧和力量。成績亮點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著力提升對外交往層次。發揮我省“絲綢之路黃金段”的區位優勢,爭取承辦高規格國際會議,每年邀請、接待20多個外國高層次代表團訪問甘肅。僅2016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就邀請到85個國家、5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95個代表團、1500多位中外嘉賓參會,50多位部長級官員和6位外國政要出席,有力配合了國家外交大局,有效提升了甘肅的國際影響力。
二是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緊緊圍繞搶占“一帶一路”建設“五個制高點”規劃布局,借助外交部與地方外辦“一帶一路”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爭取利用豐富的外事資源,積極服務和支持我省與沿線國家廣泛開展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近年來我省成功舉辦“亞洲合作對話—絲綢之路務實合作論壇”“中國—中亞合作對話會”“‘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論壇”等活動;促成我省在絲路沿線國家設立12個商務代表處,推動我省在海外建立6所孔子學院、8所岐黃中醫學院、6個岐黃中醫中心;倡議建立“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支持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與中亞國家編撰《友好交往史》,對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斷拓寬。連續舉辦的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簡稱文博會)、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蘭洽會)、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簡稱國際旅游節)、中國中醫藥博覽會(簡稱藥博會)已成為甘肅“走出去、請進來”的品牌節會。
三是切實推進國際友城工作。研究制定新時代《甘肅省國際友好城市工作發展規劃》,全力推動友城工作提質增效。同時,不斷完善友城結構和布局,有針對性地加大友城締結力度,全省已建立63對友城,其中省級26對、市縣級37對。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已舉辦14期,截至目前,共有來自五大洲66個國家的335名學員參加研習。
四是全力服務對外開放平臺。利用外事資源和渠道著力提升蘭州新區的開放水平,全力服務“陸海新通道”和我省三大國際空港、三大國際陸港及開發區建設。
五是不斷提高外事服務能力。科學統籌因公臨時出國工作,重點支持大型骨干企業“走出去”,優先保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推動友城務實合作的團組。加強與境外高校、智庫和商業協會的溝通聯系,積極為我省企業牽線搭橋、捕捉商機,并強化全省涉外人才培訓力度,探索建立外事人脈資源信息庫,增強地方外事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總體外交和本省經濟社會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意義重大,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
在其中應各司其職
《世界教育信息》:自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以來,“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深入人心。作為一名資深外事工作者,您對此有何感觸?
朱繼君: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作為從事外事工作28年的“老外事”,我有幸出訪俄羅斯、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深切感受到絲路沿線國家的政府和人民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真誠態度和熱切期望。“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有以下重大意義。
第一,它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在世界局勢多變、全球化面臨新挑戰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新引擎,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30%。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越來越高,希望中國承擔起更多更大的國際責任。“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對國際社會期待的積極回應,體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大國責任擔當。
第二,它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使中國對外開放之門越開越大,拓寬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天地,增添了新動力。
第三,它體現了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愿望。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著眼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實體經濟,支持各國共同發展,推進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從而達到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目的,這正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強烈愿望。
《世界教育信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您認為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分別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
朱繼君: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的堅實根基和強勁動力。政府部門應該主要在統籌協調、政策溝通、法律保障、渠道拓展、牽線搭橋等方面扮演管理和服務的角色。社會組織則是民心相通的主力軍和先鋒隊,發展與絲路沿線各國人民的友誼,增進民間理解互信,促進社會發展、人文交流。比如,同樣是國際性的災難捐款、救助,一個社會組織通過自身力量參與救援發揮的社會影響及效果可能比政府要大的多,其親和力、感染力和后發優勢會超過金錢的數目。社會組織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交流合作,特別是民生項目的實施,增強了沿線國家人民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從而達到“以民促官”的目的。同時社會組織還在重大問題上發出“民間聲音”,助力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總之,在民心相通這個大舞臺上,社會組織應該永遠是“主角”。
三、甘肅省民間組織國際交流
促進會為甘肅民間外交添活力
《世界教育信息》:我們了解到,甘肅省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在近年來的民間國際交往中,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承擔工作,請介紹一下協會的活動情況。對于這方面的工作,您有何經驗可以分享?
朱繼君:甘肅省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下文簡稱甘促會)成立于2014年1月,是西北地區第一家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機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甘肅省級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78家會員單位。成立以來,甘促會先后與捷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科威特、印尼、柬埔寨、澳大利亞、尼泊爾、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20多個社會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簽署了交流協議,加強日常聯絡,加深互相了解,不斷擴大交流合作的范圍。目前,甘促會的工作逐漸由一般性的友好交往向研究國情省情、實施重點項目、加強人文合作等方面走實走深,“民間外交”有了新發展。
一是積極參加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組織的“第二屆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論壇”和在印尼、馬來西亞、羅馬尼亞等國舉辦的“絲路一家親”系列活動,加強了與有關國家的民間交往。
二是為“走出去”搭建平臺。與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等會員單位聯合舉辦俄羅斯“涅瓦文化節”、吉爾吉斯斯坦“一帶一路:21世紀教育與科技融合國際教育論壇”“‘一帶一路青年成長與發展”等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甘肅省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交流的積極性。
三是對重點國家的民間交往有突破。2019年5月,甘促會在與尼泊爾3家社會組織建立密切聯系的基礎上,發動各會員單位為尼泊爾第五省塞納邁娜市貧困學生捐贈6000余件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生活用品,同時促成甘南州與塞納邁娜市簽署友好城市協議。2019年7月20日,甘促會在蘭州舉辦了甘肅與白俄羅斯智庫及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中白雙方的專家學者就兩國人文合作踴躍建言獻策,引起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甘促會還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白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了甘肅與白俄羅斯智庫及媒體對話合作機制。與此同時,甘促會還多次邀請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和中學校長來甘肅訪問,積極促進“百校結好”活動。
四是發揮優勢,凝聚合力。社會組織國際交流不能“一花獨放”,要充分發揮所有會員單位的積極性和行業優勢,使有限的渠道、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幾年的許多國際交流活動都是在會員單位的密切配合中開展的,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等會員單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協助甘促會順利完成了對尼泊爾貧困學生的捐助活動、編輯出版《與智者對話——“一帶一路”教育合作訪談》。
總之,通過這幾年的工作實踐,我充分認識到,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交流已經成為甘肅對外交往的亮點之一。今后社會組織“走出去”要克服項目平臺較少、人才不足、經費欠缺等困難,在加強政策指導、工作引領、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不斷促進社會組織國際交流健康發展。
四、過硬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是外事工作者的必備條件
《世界教育信息》:您認為外事工作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應該怎樣培養這些素質?
朱繼君:兩年前,我曾聆聽過前外長李肇星同志的一次演講,有人問他,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外交官?他的回答是:去讀一讀天安門城樓上的兩條標語就知道了,一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一條是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就是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做到這兩點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我聽后,感觸很深。我覺得一名外事工作者首先要具備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無上地位的政治素質。在“外事無小事”的原則下,把踐行獨立自主、天下為公、公平正義、互利共贏、服務發展、外交為民的總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否則會在復雜多變的對外交往環境中碌碌無為,甚至迷失方向。其次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要深入研究世情、國情和省情,學習和吸收所從事業務的先進經驗,不斷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新亮點,找準突破點,甘于平凡,孜孜以求,才能有收獲感和成就感。要說怎樣培養,我只有一句話: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
五、甘肅外事在推進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開放事業上成果豐碩,大有可為
《世界教育信息》:您認為外事部門應該怎樣為教育、文化、科技領域的對外開放提供服務?甘肅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省份,在上述方面有哪些舉措?未來有哪些規劃和構想?
朱繼君:第一,怎樣服務?我認為應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在教育、文化、科技領域的重大政策特別是對外開放方面的舉措,統籌協調,用足用好政策紅利。二是發揮外事部門職能作用,利用外事資源優勢,全力服務保障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開放。三是借助國際友好城市渠道和重大節會平臺,通過舉辦各種論壇以及對外推介等,積極推進相關領域務實交流合作。四是深化外事領域“放管服”改革,簡化、優化因公臨時出國審批、留學生管理等工作程序。
第二,有哪些措施?甘肅既是“一帶一路”上的重點省份,又是文化教育資源大省,為促進相關領域的對外合作,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注重規劃設計,推動對外開放。我們注重充分發揮外事部門的職能作用,2019年年初召開外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將教育、文化、科技領域的對外交往工作納入年度工作重點,統籌規劃、統籌推進、統籌落實。同時,結合我省建設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規劃方案,會同各職能部門研究對外開放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形成推動對外交流合作的務實舉措。
其次是注重統籌外事資源,推動務實合作。一是利用國家重大外交活動資源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例如,2018年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訪華時,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精心組織,向國王一行展示了我省在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歷史遺產保護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得到我國外交部和挪方的高度評價。國王對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贊不絕口。近三年來,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積極推動敦煌研究院在國外開展上百次學術交流、文物展覽活動,已達敦煌文化“走出去”取得預期效果。二是利用國際友好城市資源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我省63對友城在開展高層訪問、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互參展會、教育科技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借助與日本秋田縣的友好城市關系,在文化、教育、環保、醫療衛生、人員培訓、綠化造林等領域開展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其中日方培養我省醫學臨床專業人才就達數百人。三是利用國際人脈資源項目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通過連續實施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百校結好”等項目,為我省長期開展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交流合作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
再次是注重節會平臺,擴大對外合作。通過舉辦文博會、蘭洽會、國際旅游節、藥博會4個國際性節會,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項目逐年遞增,對外交流的范圍不斷擴大,效果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重視推動國際科技合作,目前我省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18家、省級35家,位列西北地區前列。
最后是注重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對外交流。制定并下發《甘肅省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區別管理、優化審批程序,明確規定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批次、團組人數、在外天數須根據實際需要安排,積極為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開放提供便捷服務。在嚴格落實因公臨時出國(境)管理的基礎上,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堅持“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造建成政務大廳,實行因公出國(境)審批材料五表合一,出國(境)審批材料和時限大幅壓減;實施“同步辦照”“照隨人走”,提高了辦事效率。
第三,今后怎么做?總體思路是: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按照“聚人脈、拓渠道、建平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推進“一帶一路”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建設和十大生態產業發展,積極匯聚各方力量,努力挖掘優勢潛力,服務推動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開放。具體要在打好“五張牌”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打好“規劃牌”。在細化搶占“五個制高點”規劃方案上下功夫,把涉及教育、文化、科技領域的項目措施拉出清單,納入對外交流合作議程,做好外事對接。
二是堅持打好“平臺牌”。把平臺打造作為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把教育、文化、科技要素納入國際友好城市的渠道平臺、蘭州新區的經濟平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科技平臺、文博會的文化平臺、蘭洽會的經貿平臺,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三是堅持打好“項目牌”。全力實施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百校結好”等品牌項目,發揮甘肅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甘促會、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等社會組織和我省駐外商務代表處、孔子學院、中醫中心及海外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用好用活我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促進合作成果落地開花。
四是堅持打好“交流牌”。發揮我省歷史文化優勢,依托“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和省內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在敦煌學、絲路文化、中醫藥等方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建設中西亞國家研究中心,繼續推動編撰我國與中亞各國友好史,帶動教育、文化、科技領域交流合作。
五是堅持打好“服務牌”。持續推進外事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先保證有實質出訪內容的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團組出訪,全力服務對外開放,為“甘肅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甘肅”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 徐玲玲?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