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才能按時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在重慶,扶貧開發瞄準到哪里,黨建就跟進到哪里,力促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雙推進”。實踐中,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也存在基層干部的“有心無力”;扶貧“雙推進”的“有鍋無米”;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的“斷裂”;“精準扶貧”對象不“精準”,出現干群“裂縫”等問題。推進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的有效策略是:找思路、找出路,繪制黨建扶貧“一張圖”;抓產業、抓項目,擰緊黨建扶貧“一股繩”;進能人、進人才,打好堅強堡壘“組合拳”;講責任、講擔當,凸顯“合格黨員”先鋒本色。
關鍵詞:黨建;扶貧;雙推進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在重慶考察,主持召開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是要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怎么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怎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呢?其實,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黨和政府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解決貧困問題方面。對于貧困地區的黨組織來說,這項工作十分艱巨。為了徹底攻堅脫貧,就需要創新“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模式,將黨建與扶貧“雙推進”。
一、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的探索實踐
怎樣才能按時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在重慶,扶貧開發瞄準到哪里,黨建就跟進到哪里,力促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雙推進”。
1.找準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契合點,讓“雙推進”走準步。早在2015年7月,重慶市就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貧困村黨組織建設助推扶貧攻堅工作的通知》,明確黨建工作要緊跟扶貧開發,黨員作用要緊跟扶貧項目。明確貧困不“摘帽”,后進不銷號。重慶市調整了不勝任現職的村級黨組織書記若干名。要求黨員干部駐進來,支部建設聯起來。還統籌安排區縣、鄉鎮黨員干部和本村黨員干部,做到對貧困戶全覆蓋結對幫扶,采取“一幫一”或“一幫幾”的方式。不少市直單位和區縣為了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還采取黨支部結對聯建、強村與弱村結對共建的幫扶模式,通過聯建黨員隊伍、互派干部掛職、整合產業項目、共享銷售渠道等方式。
2.找準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發展點,讓“雙推進”走穩步。重慶市以“扶貧抓硬件,黨建抓軟件”的思路,加快發展農村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快項目建設,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基礎。重慶市巫溪采用“資產收益+就近就業+訂單農業”多向發力推進產業扶貧。重慶市榮昌區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積極推進貧困戶就地務工增收、小額貸款產業扶持、種養大戶“一帶一”和參加合作社入股分紅等脫貧攻堅新模式,讓貧困戶聚集在特色農業“一條龍”產業鏈上實現脫貧致富。潼南已建成蔬菜、糧油、玫瑰、桑葚、檸檬等特色產業園一百多個,還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近5000家,所有貧困村全部形成了1個至2個主導產業,實現了村村有產業的目標。
3.找準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結合點,讓“雙推進”走快步。重慶市區縣采用“黨建+”機制模式抓推動黨建工作融入扶貧攻堅全過程,全力構建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新機制,實現扶貧與黨建“雙推進”。重慶市市級層面就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在所有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的區縣,要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也要全部實行區縣委書記和區縣長這種雙組長制。比如萬州區鐵峰鄉就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為了帶動長槽村500多人增收,就幫助規劃全村建設起了500畝獼猴桃基地。潼南區以區領導牽頭、幫扶部門、龍頭企業和志愿者廣泛參與的 “3+1”領導包幫機制,還實行了一周簡報、半月分析,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每月聽取扶貧工作推進情況匯報的工作機制。
二、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存在問題分析
1.基層干部的“有心無力”。在現階段的基層黨建中,地區不同基層黨建的水平也不同,黨組織黨建的水平高低取決于黨組織的能力水平。在實際的工作中,有一些地區的基層黨組織沒有順應時代的發展,組織建設工作缺乏前瞻性,進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能力,導致對相關問題無法徹底解決。主要表現是有心無力,扶貧基層干部鬧“本領恐慌”。有的一頭扎到村里,不了解外面扶貧的新理念、新模式,哪來的新做法?對自己的扶貧短板、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些地區的經濟雖然仍在發展中,但是發展較為緩慢,與其他地區相比較具有較大的差距,導致沒有改變整體的貧困面貌。
2.扶貧“雙推進”的“有鍋無米”。有一些地區對黨組織功能沒有進行明確的定位,導致扶貧工作中的決心與定位缺乏,進而影響扶貧的工作效率。有的村支部缺乏有“頭腦”的“能人經濟”、“能人效應”,對本村發展提不出好的意見和建議,更談不上特色產業規劃和美麗鄉村規劃藍圖,要項目,沒有項目;要資金,沒有資金。有的村黨組織領導缺乏創新意識,在工作中只是憑借個人經驗來辦事,有資源,有條件,卻沒有項目,“有鍋無米”、“有米無鍋”現象時有發生。
3.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的“斷裂”。在自然環境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限制之外,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有的沒有把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擰為“一股繩”。有些黨組織干部更注重地區的扶貧經濟建設,忽略黨組織建設,進而影響黨建工作的系統性。有的只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忽略了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在貧困村集中實施各類扶貧項目問題,導致產生了黨建扶貧雙推進、精準聚力補短板出現無力現象。有的村扶貧產業項目確因村黨組織實施時未能結合當地情況盲目引進,最終不僅因農村技術不到位導致失敗,讓國家下撥的扶貧資金打了水漂兒不說,還使扶貧產業項目流產,鄉鎮黨組織有監管引導責任。
4.“精準扶貧”對象不“精準”,出現干群“裂縫”。調研中,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干群關系比較緊張,導致村民聯名上訪到各級信訪部門,更有多位村民上網發帖舉報鄉干部和村干部。許多群眾反映“精準扶貧”對象和程序搞假,納入‘精準扶貧”的建卡貧困戶申請程序不嚴格,群眾意見比較大。照理說,經村、鄉兩級多道審核并公示,不應該有村民反映的類似情況發生,但是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樣,也許導致“精準扶貧”的任務更加艱巨、“精準脫貧”更加困難。
三、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的有效策略探討
在加強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工作中,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出具有針對性解決的對策。
1.找思路、找出路,繪制黨建扶貧“一張圖”。要找到謀準發展的方向和舉措,要看到優勢找到短板,就要打開思路,因為思路決定出路。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因為思路創新是最有力的武器,實施扶貧開發,要善于把新的視野、新的扶貧模式與本村實際結合起來,科學的思路要靠精準措施來變現,精準的措施來自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對規律的科學把握和對本地實際的全面了解。要實行黨的建設和精準扶貧的“無縫對接”,就要把基層黨建目標任務與“雙幫”任務有機融合,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原則;要繪制藍圖“早安家”,就要始終做到“走在前列謀新篇”,堅持目標導向、高點定位;要始終做到“干在實處無止境”,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要始終堅持結果導向、結果評價,真正做到“一張圖”干到底。
2.抓產業、抓項目,擰緊黨建扶貧“一股繩”。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發動機”,是扶貧攻堅的核心。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抓產業、抓項目、抓服務,就要圍繞夯實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提升素質能力、改善人居環境、完善社會服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實現雙促進、雙提升。村民小組要由村黨支部牽頭,逐戶幫助扶準增收項目,做到村有骨干產業、組有增收項目,通過“村企結對”、產業幫扶,強化扶貧“雙推進”。要立足“增收可持續”,精準謀劃,從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出發,積極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布局。要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以群眾傳統習慣為基礎、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途徑,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產業致富。精準扶貧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物質的幫扶只能解決一時之急,要想持久脫貧致富,不僅需要產業支撐,還需要發展產業與鞏固基層黨組織陣地,才會走上發展的良性道路,才能實現真正的小康。
3.進能人、進人才,打好堅強堡壘“組合拳”。加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建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障。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把能干事、會干事、有擔當、有群眾基礎、能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優秀人才,鄉村“能人”選入基層黨組織班子。要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人調整出班子隊伍。農村經濟就是能人經濟。要建設一支“留得下、駐得住、服務好”的高素質的服務骨干隊伍。眾所周知,扶貧開發離不開“能人”,利用能人,重在發揮引領其帶動作用,以實現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所以,要把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能人等骨干分子首先培養成黨員,再把黨員培養成骨干分子,然后又把黨員中的骨干分子培養成基層干部,這樣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服務骨干隊伍。同時,要鼓勵眾多能人、人才到農村創業激活鄉村經濟。要大力實施“鄉村人才工程”,拿出“真金白銀”,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進行“保姆式”服務,在項目建設用地、貸款融資、市場開拓等方面爭取給予優惠,引鼓勵外地“人才”創業。
4.講責任、講擔當,凸顯“合格黨員”先鋒本色。黨員的先進性,要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來體現。如果說工作幾年或任期幾屆,那里山河未改、面貌依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農村經濟和扶貧開發沒有取得較快發展,那就算不上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靶】挡恍】担P鍵看老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更要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始終把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重任牢牢記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中。同時,農村每個黨員“細胞”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攻堅取得“雙”成效。特別是農村貧困黨員要在產業發展方面不能在脫貧攻堅戰中掉隊、“拖后腿”。要讓黨員大戶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主力支撐,把他們打造為農村黨員在種養等產業方面的大戶,來輻射帶動其他黨員群眾共同致富。
四、結語
現如今,在基層黨建與扶貧的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點階段性的結果,但是想要實現真正的勝利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在針對返貧率較高的地區,要將國家的相關政策加以落實。基層黨組織作為扶貧攻堅工程的主要力量,要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奔小康的過程中,擔任起應有的責任,狠抓黨風建設,提升扶貧工作的精準度,進而實現基層黨建與扶貧“雙推進”。
參考文獻:
[1]何澤中.探索農村基層治理與脫貧致富結合之路[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01)
[2]馬建新.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挑戰及對策——以河南省為例[J].中州學刊,2012(06)
[3]徐衛華.農村基層黨建創新實踐研究——以贛西Q鄉為個案[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8(03)
[4]朱鵬武.農村基層黨組織:精準扶貧的攻堅堡壘[J].人民論壇,2018(19)
[5]冉瑞成、吳陸牧.重慶:基層黨建增活力 脫貧攻堅見實效[N].經濟日報,2016-10-26
作者簡介:
張歆(1973--)女,漢族,重慶潼南人,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在職研究生,中共重慶市潼南區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