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大干部群眾傳播紅色文化、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筆者通過駐點調研,與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參觀者、群眾進行訪談,發現繁昌縣烈士陵園在建設與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通過對調研資料的深入分析,找出問題,提出建議,希望對改善烈士陵園建設和管理現狀有所幫助。
關鍵字:烈士陵園;建設;管理;建議
《英雄烈士保護法》第四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英雄烈士的保護,將宣傳、弘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烈士陵園作為銜接歷史與現實的場所,是開展英雄烈士事跡研究、宣傳和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展示革命先烈精神的重要平臺,是廣大干部群眾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繁昌縣烈士陵園在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財政經費支持不到位。烈士陵園作為特殊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一直以來沒有專項財政經費預算,導致園區管理、紀念性建筑物修繕、日常保潔維護等工作難以維持。
2.機構設置不合理。因機構改革,我縣烈士陵園屬退役軍人事務局二級機構,公益管理崗,編制3人,目前只有1人到位。機構設置上無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人員在專業上很難有更高追求,做到精益求精。
3.文物史料匱乏。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二樓陳列室內布展的文物多數是歷史資料的復印件或者實物的復制品,真正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史料不多。
4.服務方式落后。單位、學校和其他組織到烈士陵園參觀祭奠的流程一般就是憑吊烈士、瞻仰烈士墓、參觀烈士事跡陳列館,這套參觀步驟沿用很多年,實際操作中沒有考慮到不同參觀群體的需求差異,工作中創新意識不夠,參觀者很難有新鮮感獲得感。
5.宣傳手段不足。我縣烈士陵園偏安一隅,對外宣傳方面仍然是傳統的打幾個標語,樹幾塊標牌,革命烈士精神宣傳很難做到全覆蓋,發揮不了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獨特作用。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領導重視不夠。烈士陵園作為一個二級機構,只是在重大活動或節假日做好來人來訪的接待服務工作,很少有重大事項發生,難以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各項經費有限。
2.思想觀念陳舊。工作人員競爭意識不強,安于現狀,自我滿足,求變、求新、求進取的心理準備不足。
3.能力素質不過硬。因為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制約,業務專業性要求不強,工作人員在能力素質方面與陵園事業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對策與建議
1.設立專項財政經費。“褒揚烈士、教育群眾”是烈士陵園的主體功能,提升烈士精神的社會影響力,離不開政府財政支持。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保護烈士紀念設施規定和烈士精神發揚的政策規定,將烈士陵園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財政經費,用于園區建設、維護、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等。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個單位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優秀的人才隊伍。烈士陵園在“褒揚烈士、教育后人”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一支經得起考驗、思想素質高、業務精湛的優秀人才隊伍。管理者應該“走出去”,積極參與脫產培訓與學習,提升理論素養,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對于不方便脫產學習的工作人員,可以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將專家學者請到烈士陵園來,舉辦學習班和講座,對工作隊伍進行全方面培訓,建設一支全能穩定的人才隊伍。
3.廣泛搜集整理烈士文物史料。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因此,對革命烈士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豐富陳列館館藏量是烈士陵園必須要做的工作之一。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可以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采用有償購買或者租賃的方式充實館藏史料。另外,也可以依托各類紅色研究機構,積極編撰本地烈士英雄事跡叢書,使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感染人、打動人、啟迪人、教育人。如繁昌是新四軍三支隊在皖南的主要活動場地,發生了最為慘烈“五戰五捷”繁昌保衛戰,這五次保衛戰一次比一次激烈,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政治影響也一次比一次重大,這是繁昌縣烈士陵園所特有的,可以到民間多收集相關實物史料,進一步充實陳列館展廳內容。
另外,對于園區內的烈士紀念碑、紀念塔、烈士公墓以及園區內的其它景觀,本身都承載著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向參觀者傳達革命精神的同時,也要結合社會現實,讓他們有所領悟,倍加珍惜和平生活,感恩革命烈士的無私奉獻。
4.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時,除了要運用廣大群眾已經接受的活動形式之外,還要結合形勢任務、圍繞主題內容,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積極開拓富有創意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可以不定期邀請老戰士、烈士遺屬等人舉辦座談會,讓全社會形成崇尚烈士精神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可與各中小學、大學、駐軍部隊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第二課堂等方式,舉辦烈士事跡入課堂活動。另外,依據各社會團體、單位的不同需求,配合舉辦成年宣誓、入黨、重溫入黨誓詞等各類紀念活動,改進完善活動流程,增強參與性,讓參加活動的人每次都有不同體驗。
另外,烈士陵園應該抓住新時代所賦予的機遇,對烈士事跡陳列館進行適當改造,提供數字化自助服務,充分運用多媒體系統,開展身臨其境的傳教。如,在展廳內設置觸摸電子設備,提供文物的背景說明或者烈士事跡;在園區各重要建筑物處設置二維碼,讓參觀者根據需要自行查詢史料信息;圍繞繁昌五次保衛戰,做一些聲光電特效、歷史再現情景劇等,使參觀者聽覺、視覺、觸覺互動交流,讓人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激發理性思考,達到觸動靈魂、洗禮思想、提升境界的目的。
5.善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烈士陵園的宣傳發展要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彌補常規宣傳方式的不足。建立烈士陵園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向公眾及時更新烈士陵園動態和有關烈士工作信息等。開通烈士信息網上查詢平臺,開展烈士事跡網上宣講,開展網上祭奠英烈等活動,宣傳革命烈士精神,擴大陵園影響面,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烈士精神的熏陶。
作者簡介:
占金云(1979--)女,安徽安慶人,中共繁昌縣委黨校圖書資料和信息化中心主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黨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