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行
摘 要:部隊新軍事訓練大綱規定了“建筑設施分析”課目。“建筑設施分析”作為爆破技術中新訓課目新內容,需要研究“建筑設施分析”基本意涵、“建筑設施分析”基本分析內容、“建筑設施分析”基本運用方法,進而探索“建筑設施分析”是什么、“建筑設施分析”為了什么、“建筑設施分析”怎么運用等問題。
關鍵詞:爆破技術;建筑設施分析;圖紙
2019年10月27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美軍突襲巴格達迪藏身建筑的兩段黑白視頻。這棟建筑由厚實且高度較高的圍墻圍成,內有一棟復合式主建筑。美軍特種部隊在建筑圍墻上運用“戰術炸藥”爆破、進而突入院子。反映了美軍對巴格達迪藏身的建筑設施進行了精細分析與研究,這對實戰中巧妙運用爆破技術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筑設施分析”基本意涵
新大綱中“建筑設施分析”,明確“工程圖識別”與“建筑結構分析”兩個內容,要求能夠識別橋梁、房屋等建筑工程圖紙,能夠對建筑設施結構與材料進行分析判斷,以便合理布設爆炸裝置。“建筑設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但用于軍事領域,軍事訓練大綱明確提出來,是首次。隨著現代人類社會人口密度增大、城鎮規模擴大,“城市作戰”“巷戰”“清理房間”“爆破突入”成為現代戰爭戰役、戰術層面重要內容。建筑設施分析,主要用于戰前分析、借以形成戰斗方案,也可用于戰時、借以靈活調整技術戰術,主要是對與軍事活動密切相關的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其工程圖紙、建筑設施模型、航拍影像、圖片、視頻等情報資料,近而判斷其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房間布局、目標位置等信息,為運用爆破技術、完成作戰任務提供支援的一種特殊過程。
二、“建筑設施分析”基本分析內容
1.從戰術層面分析如何突入建筑設施
美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善于運用“建筑設施分析”。前隊員馬特·比索內特參與了“海神之矛”行動,以麥克·歐文的筆名與新聞記者凱文·莫勒合著了《艱難一日》,詳細描述了擊斃本·拉登行動相關細節。馬特·比索內特曾在國內作戰中心看到本·拉登藏身院子實體模型。它由泡沫塑料制成,放置在一塊邊長5英尺正方形復合板上,拉登院子里小樹、路邊的汽車、院子大門和房屋門、屋頂上的水箱、甚至墻頂上鐵絲網都在建筑模型上清晰呈現。美軍分析建筑設施模型,計劃派出兩個隊搭乘兩架黑鷹直升機,第一隊通過速降繩索降落在本·拉登藏身院子內部。狙擊手負責清理車庫,爾后在屋頂設置好位置。第二隊先在建筑外圍投放負責外部安全的小隊,后起飛到本·拉登所在的三層建筑上面,剩下的突擊隊員則會通過速降繩降落在屋頂,下到第三層陽臺上,負責清除第三層的障礙。這是任務計劃與準備階段,美軍主要結合建筑設施模型分析如何用突入建筑設施,進而擬定作戰計劃與演練。從戰術層面考慮,分析如何突入建筑設施,可分析建筑設施與特種作戰分隊運動路線、戰術隊形、任務編組等之間聯系,決策者進一步分析作戰任務分解、兵力規模組成與運動路線等方案構想,進而擬定初步作戰計劃。
2.從技術層面分析建筑設施如何突破
美軍擊斃本·拉登任務實施階段,共實施了六次爆破,前五次是實戰中突破本·拉登住宅的門、窗、墻、樓梯等障礙,其中有一次在C1建筑大門上并未進行實爆,第六次是炸毀墜落的黑鷹直升機通信設備和航空電子設備。美軍突襲巴格達迪任務實施階段,由院子外圍機降,考慮其長期處于被斬首高度警覺狀態下,身邊預留眾多保鏢,院子地下預先構設通向外界的通道;美軍不愿直接索降至巴格達迪藏身院內,而是由外圍邊封堵地下通道出口邊從兩側向院子移動,到達院子圍墻外側時,并沒有急于從院子大門直接沖入,而是迫使里面的人員走出來接受武器和爆炸物的檢查。美軍判定建筑內部還有武裝分子,便運用攜帶的“戰術炸藥”破墻突入,從而繞開圍墻大門火力密集點與簡易爆炸裝置等陷阱設置點,果斷擊斃1名男子與4名女子。美軍擊斃本·拉登、突襲巴格達迪涉及建筑設施局部門、墻等目標如何爆破問題。從技術層面考慮,分析建筑設施如何爆破,可分析建筑設施與作戰行動最終目標之間對應關系、相互聯系,是建筑設施整體爆破拆除,局部爆破癱瘓,還是局部爆破清除障礙等,確定目標順序與價值;可分析建筑設施重要尺寸,包括建筑長度、寬度、高度,占地面積及體積,建筑層數、層高等,確定戰斗中適合動用的爆破器材;可分析建筑設施建筑結構,包括整體建筑承重體系的墻、梁、柱位置與尺寸等,確定戰斗中爆破裝藥位置與裝藥藥量;可分析建筑設施建筑材料,包括磚、石、木、金屬、水泥、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等,確定戰斗中攜帶炸藥類型與藥量;可分析建筑設施局部配屬設施,包括門、窗、樓梯、通風管道、冷暖系統、供電系統及燃氣管道等,特別是門、窗材料、結構類型、開閉方式,樓梯寬度、高度、階梯數量,確定戰斗中攻擊、防御、移動戰術與爆破技術相融合問題。
三、“建筑設施分析”基本運用方法
1.按階段按步驟運用
美軍擊斃本·拉登、突襲巴格達迪,按作戰一個過程中三大階段五個步驟運用“建筑設施分析”。任務計劃階段:第一步需要鎖定目標,分析作戰行動最終目標是什么,分析實現最終目標需要攻克哪些建筑設施障礙目標,最終目標與建筑設施目標之間對應關系與相互聯系。美軍用了好幾年搜尋本·拉登、巴格達迪,最終發現他們與某棟建筑保持相對固定關系,但美軍最終目標是要逮捕或擊斃他們,而他們長時間躲在建筑內,需要分析這棟建筑物。第二步需要整理目標,搜集建筑設施目標詳細細節,重點是分析建筑設施目標工程圖紙,包含建筑內部通道、門、窗、墻、樓梯等關鍵部位的位置、尺寸、材料性質、結構類型等作戰要素。本·拉登與巴格達迪所藏身的建筑,屬于秘密建設、供其躲避偵察的低層建筑,不會輕易留下圖紙。美軍依據空中偵察航拍圖像,地面特工拍攝圖片、視頻等進行分析。第三步需要擬定作戰計劃,圍繞“建筑設施分析”初步結論,根據“擋”在最終目標前面的幾類障礙目標,擬定任務分隊組成及運動路線,形成初步作戰計劃,再圍繞各類障礙目標特點,擬定分隊兵力構成、運動路線、武器裝備、小組或單兵任務等。任務準備階段:第四步需要構建建筑模型,按一定比例構建簡易或仿真建筑設施模型,任務部隊可按作戰計劃、結合模型展開演練,根據演練效果及預想實戰意外情況,不斷完善第三步作戰計劃。任務實施階段:第五步需要運用建筑設施,重點是結合作戰計劃靈活運用建筑設施:一是建筑設施分析的局限性,致使實戰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應果斷快速分析、靈活運用;二是建筑設施既是攻方達成最終目標的外在障礙目標,也是攻方防護對手打擊的有效屏障目標,應從有利于作戰任務完成角度靈活運用。
2.按因素按層級運用
在一些涉及建筑設施的特種作戰任務中,最終目標可能是藏在里面的對手、困在里面的人質,需要突入建筑設施內、需要爆破建筑設施障礙目標,也可能是切斷敵通信樞紐需要破壞指揮所、塔、站等,也可能是阻緩敵行動速度需要爆破橋梁、車站、軌道、隧道等,也可能是影響敵軍民心理需要爆破供水、供電、交通、城鎮標志建筑等。這些建筑設施目標與作戰行動最終目標有著特殊聯系,無論作戰行動最終目標多么復雜,對應到建筑設施上就會顯得具體、具有可執行性。圍繞特定建筑設施,可對實現作戰行動最終目標的制約因素進行逐一、遞進分析,構建層級式分析結構。首先分析理清任務最終目標與建筑設施對應關系,分析制約最終目標實現的建筑設施相關因素。按層級分析過程中,如果制約因素復雜,可深入劃分層級繼續分析直至問題解決,同時還可結合作戰主體、作戰對象、作戰時空、作戰裝備、作戰計劃等共性條件融合分析。
參考文獻:
[1]全軍軍事術語管理委員會,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12:229.371
[2](美)馬克·歐文、凱文·莫勒.艱難一日[M].楊保林、張寶林、王蕾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2:130-142
[3]王俊華.高層建筑反劫持武力攻擊戰法探析[J].武警指揮學院學報,2018(2):22-23
[4](以)內塔尼亞胡.約尼的最后一戰[M].王中祥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