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坦
【摘要】城市規劃管理科學合理性與城市經濟穩健發展息息相關。本文主要以城市規劃管理為主題展開分析,在深入分析了城市規劃管理新趨向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城市規劃管理中的實踐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旨在保障城市經濟穩健、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新趨向;解決辦法
進入21世紀,我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建設,已經全面進入了現代化發展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圍繞城市規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開展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管理,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城市經濟穩健發展;另一方面在保存傳統文化,建設彰顯文物價值并符合現代建筑審美的建筑,優化城市整體布局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而現實中的城市規劃管理,存在環境惡化、名勝古跡破壞等問題,制約我國城市建設發展和城市經濟穩健發展。基于此,本文從經濟環境和諧發展等幾個方面探討解決辦法,對于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而言尤為重要。
1、城市規劃管理新趨向
1.1轉變管理職能
傳統時期下,城市規劃主要基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授權情況下進行。近些年來,政府體制處于不斷改革發展中。因此,城市規劃管理理應緊隨政府職能的轉變進行相應的調整。新時代,唯有加速推進城市規劃職能的轉變,為其發揮引導作用,保證城市規劃管理工作高質高效進行夯實基礎。
1.2改革管理機制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對城市規劃管理提出來更高的要求。城市規劃管理機制和目標的制定及完善,需重視公民參與,促使社會公眾在體驗中獲取良好的成就感,并增加公眾對城市規劃的認可度[1]。另外,傳統管理方式主要以政府單向管理為主,無法滿足當前城市規劃管理需求,需重視綜合管理,堅持“放管服”管理原則,改革管理機制,適應當前城市建設發展需求。
2、城市規劃管理中的實踐問題
近些年來,城市規劃管理重要性日漸突出,而在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環境保護不力、名勝古跡保護不當等,給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2.1環境保護效果有待提高
現如今,我國城市雖發展迅速,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城市管理工作實踐中,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綠植覆蓋率未達國家現行標準、污水處理方法不合理等,當中污水處理方法不合理具體表現在部分單位在廢水排放時,尚未進行必要的處理,造成大量未達標的廢水排進河水當中,污染水質,進而引起一系列問題,如降低水生物多樣性、綠色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等[2]。除此之外,生態環境的破壞,致使城市綠色面積急劇減少,造成空氣渾濁問題難以解決,如大霧等,直接威脅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
2.2名勝古跡保護不當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保留了大量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近些年來,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建設現代風格的城鎮建筑,大量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受到嚴重破壞。城市建設中,古建筑和古街道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可以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并以此發展旅游產業,帶動城市經濟發展[3]。近些年來,國家雖大力提倡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社會公眾文物保護意識得到極大的提升,但是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相關人員追求眼前利益,忽視古建筑等文物的保護,不利于城市長遠發展。
2.3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基于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城市規劃管理決策時,領導者發揮主導作用,極少部分城市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所有工作。正因如此,造成管理決策容易出現不合理等問題,如城市居民的客觀需求無法在城市規劃中得以體現出來。同時,領導者在缺乏相關領域知識的基礎上,容易做出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決策,進而不利于保護公共利益,對城市規劃發展更是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4]。
3、城市規劃管理問題與之相應的解決辦法分析
結合上述分析,當前城市規劃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包括環境、文物、機制等幾個方面的內容。要想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需立足于具體問題,予以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才能實現預期管理目標。
3.1推動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管理工作落實過程中,需全面了解城市具體發展情況,統籌城市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人員需立足于城市實際情況,基于多維度考慮項目規劃方式,不得著眼于眼前利益,需將目光放置長遠,圍繞可持續發展觀看待相關問題。同時,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實踐中,需始終堅持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原則,推動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避免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出現。另外,國家層面需通過多種渠道,如媒體,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及意義,不斷提高社會公眾環境保護認識和意識,為營造一個舒適、干凈的城市環境提供保障。
3.2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城市規劃管理需全面了解地區歷史文化,在此基礎上,制定城市規劃管理方案,保留歷史文物。同時,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需密切跟進文物保護工作,后通過文獻等方式,明確文物和城市之間的關系,在保留傳統文化意義的基礎上,建設既能體現出文物價值,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現代建筑。除此之外,城市規劃管理中,工作者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落實規劃管理工作,在兼顧文物價值的情況下,不斷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為構建和諧的城市建筑,營造和諧美夯實基礎。
3.3完善城市規劃管理機制
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實施,要想保證其效果,則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提供保障。同時,政府全面公開城市規劃工作信息,讓社會廣大民眾參與到城市規劃中,積極聽取社會公眾真實聲音,待明確社會公眾具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分析,后確立管理規劃辦法。基于法律角度而言,相關規劃人員需在明確城市規劃范圍的基礎三那個,充分考慮各類實際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展開管理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的開展備受社會公眾的支持,如此才能保證規劃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實踐中,需重視社會公眾參與,并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以此推動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結語:
綜上,新時期,人們對城市規劃管理要求不斷提高標準,給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因此,城市規劃管理中,需加強統籌管理,完善相關管理機制,推動城市建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鳴浩.“第二人原則”下的城市規劃管理新思考評《歷史街道精細化規劃研究——上海城市有機更新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建筑,2019(05):170-171.
[2]石晉昕.借鑒國際經驗 拓寬城市規劃新視野——《現代城市規劃》書評[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19(03):87-88.
[3]陸永亮.城市規劃管理新趨向、新挑戰及解決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16(05):154-155.
[4]霍艷琢.論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新技術與方法的改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7):231